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2019-06-10 09:56王增帅王孺贤高丽芝乌兰冯彩霞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11期
关键词:血尿酸颈动脉红细胞

王增帅 王孺贤 高丽芝 乌兰 冯彩霞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动脉粥样硬化(AS)的主要病理机制是血脂代谢紊乱,传统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等。随着近年对AS的研究,红细胞与AS斑块的作用亦不可忽视。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回顾性收集2017年3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及同期正常体检者,AS组117例,同期正常体检者71例为对照组。排除标准:有感染发热者,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乳糜血等血脂异常增高者、尿酸≥500 μmol/L、空腹血糖≥15.0 mmol/L 、肿瘤、免疫系统、血液系统患者及服用免疫抑制剂者。本研究通过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除年龄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方法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1.2.1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被研究对象一般情况: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痛风病史等,同时收集被研究对象血常规、纤维蛋白原、生化指标和甲状腺功能三项化验结果。

1.2.2颈AS的判定 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彩超检查采用荷兰飞利浦公司IU22超声诊断仪,探查双侧颈总动脉起始段、中段及分叉部、颈内动脉颅外段,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0 mm或发现颈动脉斑块的患者纳入AS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0 mm且未发现颈动脉斑块者纳入对照组。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er-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将有统计学意义的观测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DW、红细胞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尿酸及联合因子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性能。

2 结 果

2.1两组血常规、生化资料比较 两组RDW、红细胞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尿酸、血肌酐、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常规、生化资料比较

2.2颈AS的危险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有无颈AS作为因变量,以RDW、红细胞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尿酸、血肌酐、纤维蛋白原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RDW(OR=3.114,95%CI1.563~6.207,P=0.001)、红细胞平均体积(OR=1.198,95%CI1.050~1.367,P=0.007)、血小板分布宽度(OR=1.534,95%CI1.095~2.149,P=0.013)、血尿酸(OR=1.016,95%CI1.008~1.024,P=0.000)等升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2.3绘制ROC曲线 各指标的ROC曲线见图1。将有临床预测价值的指标,作为联合预测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形成联合预测因子,联合预测因子=(血尿酸+1.136×RDW+0.181×红细胞平均体积+0.428×血小板分布宽度)/0.016,再次构建ROC曲线,并且与单变量观察值的ROC曲线作比较。红细胞平均体积的敏感性(0.917)高,血小板分布宽度的特异性(0.906)高。联合预测因子的敏感性(0.780)及特异性(0.625)未见明显升高。见表3。

图1 不同指标ROC曲线

表3 ROC曲线

2.4IMT的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将AS组的IMT分为4个等级作为因变量,阈值说明:1=IMT<1.0 mm;2=IMT:1.0 mm~1.1 mm;3=IMT:1.2 mm~1.3 mm;4=IMT≥1.4 mm 。将RDW、红细胞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尿酸作为自变量,进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RDW(OR=1.61,95%CI1.09~2.37,P=0.016)、红细胞平均体积(OR=1.11,95%CI1.02~1.19,P=0.010)、血小板分布宽度(OR=1.12,P=0.227)血尿酸(OR=1.00,P=0.134),显示RDW与IMT相关。颈AS程度可以用IMT表示,我们认为IMT越大,颈AS越严重,故RDW越大,颈AS的程度越严重。

3 讨 论

RDW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病死率、预后存在相关性,是血栓性疾病的强预测指标,也是反映微血管病变、微血栓形成的良好指标〔1〕。氧化应激参与了颈AS的形成与发展,氧化应激导致红细胞膜破坏及脆性增加,RDW增高,高水平的大小不等的红细胞继续促进红细胞的凝集,红细胞寿命缩短,RDW增大,这样的循环促进了颈动脉斑块的形成〔2,3〕。研究报道,高水平RDW的患者易发生AS,与颈动脉斑块的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4〕。

血小板分布宽度是反应血小板激活和释放的指标。血小板能增加白细胞及内皮细胞分泌血管黏附因子及趋化因子,介导中性粒细胞活化,其炎性反应促进了AS斑块的发生〔5〕。本研究与文献〔5〕报道相符。

血尿酸与颈AS的发生有关,且相关证据已经证实,血尿酸有促氧化作用,产生氧自由基,对内皮细胞产生毒性作用,使内皮功能紊乱〔6〕;同时激活血小板,激活炎性递质〔7〕;促进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与脂质过氧化〔8〕。本研究与文献〔6~8〕报道相符。

纤维蛋白原参与了凝血和纤溶过程,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了AS的进展〔9〕,众所周知,糖代谢紊乱和血脂紊乱是AS的危险因素之一。但本研究未得出空腹血糖及血脂与颈AS相关,考虑与本研究排除了空腹血糖≥15.0 mmol/L 及血脂异常增高者有关,其次由于人们对于高血糖高血脂的积极治疗,使本研究收集的血糖血脂为药物干预后的数值。

综上,临床上动态监测RDW,有助于颈动脉斑块的观察,降低脑卒中风险。

猜你喜欢
血尿酸颈动脉红细胞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猪附红细胞体病致病机理及中药防治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MAP红细胞保存液与生理盐水混悬洗涤红细胞的临床疗效比较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