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心路·
“要一根大地的腰带,与祖国联系在一起;织一张蜘蛛网,与党中央连在一起。”这是1957年,赴北京开会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第一任州长裴阿欠,请求毛主席批示在怒江修建一条公路、架一条电话线路时说的话。
“一路同行,就是跟着党,和其他各民族一起走。”2019年1月,在独龙江乡,孔当村委会肯迪小组组长、党支部书记肯志平这样阐释自家门楣上“一路同行”的横批。
这一刻,裴阿欠那关于“道路”的诗歌一般的比喻,与独龙江乡村村通公路、家家住新房的现状串联在一起,从时光深处产生着深刻的呼应——“道路”,是伟大的时间和伟大的人类劳动创造出的魔法,是独龙江乡对外联通的关键“命脉”,也是怒江大峡谷跨越千年,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的生动实践。
“老百姓没有不愿意找钱的,只怕没有方式和方法。要是觉得生活没有奔头,怎么干都一个样,人就只好认穷了。一条路加一条隧道,打开了独龙族融入现代社会,和全省、全国人民同步发展的一个口子。”
——贡山县民族宗教局副局长 和黎云
1 独龙江乡孔当村肯迪小组村民门前的对联
2 独龙江乡
3 独龙族民居
独龙江乡是我国人口较少的“直过民族”独龙族唯一的聚居地,境内居住着独龙族、怒族、藏族、傈僳族、汉族等多个民族,总人口4000余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99%。这里的地形可以简要总结为“两山夹一江”——东西两面各竖高黎贡山和担当力卡山,独龙江纵贯两山之间。这里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形成了封闭式的地理环境,直到2014年独龙江隧道修好之前,每年10月至次年5月,这里都是交通隔断、与世隔离。
由于自然地理区位偏僻、社会发展程度低、经济发展严重滞后,这里一直是全省乃至全国最偏远、最封闭、最贫困的乡镇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时,还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
独龙江乡是中国最晚通公路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路,一直是这里难通的“命脉”。
新中国成立前,从乡上到县城,单边要走上七八天。为了解决行路难的问题,1964年开始修建人马驿道。修好后,走一个来回也要六七天。
·独龙族博物馆·
·独龙江隧道·
1996年,国家开始修建独龙江公路。期间由于修建难度大,曾几易施工队。1999年9月建成通车,路线全长96.2公里。
2011年,独龙江公路启动改建工程,2014年完工。新改建的公路设计了长达6680米的独龙江隧道穿越高黎贡山,路程从原来的96.2公里缩短为79 公里,创造了高海拔穿越雪山的奇迹,行车时间从8个多小时缩短为3小时。
从1964年到2014年,这条独龙江乡唯一通往外界的公路前后修建了50年。
“有老百姓说:如果不是共产党,独龙族好些人可能都活不到现在。”独龙江乡乡长孔玉才说,隧道没打通之前,得赶在封山之前,把大批的物资运进来,以度过整个封山期,要是封山期遇上急病重病,基本只能等死。来年五六月份开山的时候,还要人工推雪才能艰难地开辟出一条路来。“5月份去推雪,道路两旁还是两三层楼高的积雪。”孔玉才感慨,“对我们乡来说,最重要、最有意义的,就是2014年4月贯通的独龙江隧道了。国家投了7个多亿来建设,真正解决了独龙族世世代代半年封山的困难。”
也就是这条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道路,打通了独龙江乡发展的命脉,大大推进了诸多政策的落实,加快了这里脱贫致富的步伐,深刻地改变着一个民族的命运。
2010年以来,党和国家累计投入资金13.04亿元,启动实施“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工程。独龙族由原先分散居住的41个自然村统一归并为26个集中安置点,新建安居房1089套,全乡6个村委会全部通柏油路,26个自然村全部通车、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通安全饮水,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村村通4G网络的乡镇;到2017年,除独龙江公路外,还建成了永久性跨江大桥3座、人马吊桥11座,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连续五年均保持100%;全乡特色种养产业初具规模,草果种植面积累计6.6万亩、重楼1640.6亩、花椒8700亩、核桃8000亩,招养中蜂5000箱,并扶持独龙鸡、独龙猪养殖80户,养殖独龙牛1153头;乡党委政府还把6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安排到敬老院生活,把建档立卡贫困无房户安排到各村委会附近的幸福公寓中住,设立护林员、河道员等公益性岗位。
同时,独龙江乡党委政府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乡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中,并结合独龙江乡的实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近几年来投入示范创建资金1500多万元,完成了3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个示范乡镇的建设。2018年底,独龙江乡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
“简单地说个数字:2009年,全乡人均年收入只有908元;到2018年,这个数字变成了6120元。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这是我们每一个独龙族人,都切身体会到的变化。”孔玉才说。
2018年年底,独龙族从整体贫困完成了整族脱贫,实现了“一步登天”的历史性跨越。
“党和国家对我们独龙族帮扶了很多,我们要努力把贫困的帽子摘掉,要赶上其他民族,到2020年同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道步入小康!”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贡山县“老县长” 高德荣
“为什么要花费数亿元、数十年,只为一个数千人口的民族修这样一条路?全体移民搬迁不就好了吗?这么多钱分到每个人头上,肯定立马脱贫。”这是一个几十年的老话题。但会这样问的人,往往并不了解独龙江乡的特殊。
一方面,是为了守土固边。独龙江乡地处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地带,东邻贡山县丙中洛镇和茨开镇,西南与缅甸毗邻,北靠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察瓦龙乡并与印度相近,在这里,到国外甚至比到县城还近。正是独龙族群众为祖国坚守着这1994平方公里的莽莽森林,97.3公里的边境线。
另一方面,是为了民族的发展。“党的民族政策,不是切断‘根’,把一个民族移到‘盆景’里养着,而是为你除掉那些压制生长的荆棘,激发鼓励你用自身的力量来发展,让你能在中华民族这个整体里产生强烈的一体感和获得感。”和黎云说。
土生土长的独龙族,曾任贡山县委副书记、县长的高德荣,先后被授予过“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并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等表彰。他的一生中,曾有两次机会离开独龙江去过更舒坦的生活,但他每次都选择了回家乡,搞建设。在独龙江乡,很少有人直呼其名,都称他为“老县长”。这次采访中,虽然缘悭一面,但在与每个采访对象的对话里,总有他的名字。
·独龙江乡孔当村 罗金合 摄·
“老县长总是说,独龙江乡的4000多人民,不能再贫穷啦,要和其他民族一样,要一步步跟上发展。”坐在火塘边,聊天时略显腼腆的肯志平一讲起高德荣,话就多起来。肯志平还记得2007年,在高德荣的带领下,为了脱贫致富,乡上刚开始推广草果产业时,很多独龙江乡的老百姓别说种植,连见都没见过这种香料。即使政府免费给了每户50株苗种,但大多数老百姓积极性都不高。那时,刚刚交完入党申请书的肯志平是最早一批跟着高德荣干的人。一开始由于管护不好,乡上草果产业的收益也少。直到2014、2015年,第一批种植的人赚到了钱,老百姓们才开始积极种植,如今已形成了规模效益,肯志平也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如今,整个独龙江乡仅草果一项,户均年收入已达到1万元以上。老百姓尝到了甜头,再不用动员,也不等免费苗种,自己买苗扩大种植规模。独龙江的草果畅销全国。
肯志平家里现在种着草果、羊肚菌、重楼,还养了40来只独龙鸡。“老县长过去带我们种草果,现在带我们种植羊肚菌。他经常说,以后怒江美丽公路通了,游客来了,我们拿什么来招待客人呢?要提前做好准备。”对自己两个还在读书的孩子,他常常耳提面命:一定要勤劳,不要等靠要,要努力。“国家扶持你,你就要好好干。”
对独龙族群众来说,提升了的不只是追求富裕的状态,还有融入现代文明生活的素质。
肯志平家每天早晨都要打扫自家的客厅,整理家居摆设,然后手机拍照,发送至本村的微信群参加评比。这是独龙江乡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中独具特色的“孔当经验”——“每日一晒”。此外,孔当村还以村小组为单位,每周一举行一次全体村民升国旗仪式,党员干部可以在国旗下做政策宣传解读,普通群众也可以就自己家里的正能量小故事做分享。在国旗下的演讲结束后,开展公共环境大扫除。这样一来,村里的环境卫生干净了,群众的精神面貌也更好了。
现在,孔当村“每日一晒”和国旗下的演讲等活动已在全乡推开,这让独龙族群众家庭卫生、公共卫生脏、乱、差问题得到了极大改善,干净、整洁的文明生活习惯逐步养成,群众的自觉性、主动性也越来越强。
一项项的政策落实,一个个的项目推进,一批批的工作队进驻……这些来自政府,来自各兄弟民族的扶持、帮助、关怀和照顾,点点滴滴汇成了今天的独龙江。而以高德荣为代表的独龙族人民,并不仅仅是千年巨变的见证者,政策的跟随者,更是美好生活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独龙江乡肯志平的居家一角 ·
·肯志平 潘锦绣 摄·
“今年(2019年)春节期间,独龙江乡迪政当村委会的独龙族青年木金辉用手机在网上购买了一台小钢琴,也许大家会说,这不就是网购嘛,值得在这里说道吗?但独龙族是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大家可以体会到独龙族同胞迈出这一步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全国人大代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马正山
雷小林的独龙精品土特产店开在乡政府驻地的主路旁,商品包括蜂蜜、山药、董棕粉、羊肚菌干等,摆放得满满当当。但相比他在朋友圈里展示的五花八门的土特产,这些还不算什么。“全部是老百姓自家种的、加工的,全是原汁原味的独龙江特产。”雷小林说,现在店里生意少,经营朋友圈是重点,他会在农户割蜂蜜、收羊肚菌时,录制小视频在朋友圈里发布,销售全部走快递。这是因为从2017年10月1日起至2019年9月30日,独龙江景区暂停对游客开放,进入了“闭关修炼”期。
2014年4月独龙江公路隧道正式贯通以来,来独龙江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但独龙江的旅游产业刚起步,基础设施差,旅游产品单一,接待能力弱,游客需求与落后的旅游基础设施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2017年9月,怒江召开“独龙江率先脱贫全面小康”会议,决定在独龙江乡实施脱贫攻坚提升、人居环境提升、整体素质提升、基础设施提升、环境保护和基层党建提升等8个行动,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独龙江风情旅游小镇和4A级景区建设,把独龙江乡建设成为“文面部落、秘境胜地”,带动独龙族群众率先实现小康。
雷小林对即将到来的“出关”很有信心。“独龙江的东西非常独特,很受欢迎。等景区正式开放,来的游客肯定非常多。到时候不只网上忙,店上也要忙了。”
孔玉才则思考着整个乡的经济发展问题。他有一个“长短结合”的产业布局计划,即根据种植养殖产品的生长和效益周期,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他把老百姓的收入构成一项项算得非常清楚,像个精打细算的“管家”:草果和重楼是长期产业,种植期5-7年不等;独龙牛养殖4年才能出栏,但独龙鸡和独龙蜂当年可见效益,一只3市斤多的成年独龙鸡能卖到100多元。“生长周期更短的是羊肚菌,3、4个月就能成熟。乡上还引进了公司,向农户提供40元/市斤的收购保底价,保障群众利益。”他说,“乡上还组织农户外出打工,在家的老人妇女可以做手工编织……老百姓的收入来源多了,只要勤劳肯干,人均能有1万多元的年收入。”孔玉才的声音里是轻快的活力和骄傲:“以前独龙族群众怕生,看到有外面的人来,只会在窗口看你,不会打招呼,哪怕人进了屋,也是背对坐着不理睬。现在,村民热情多了,改变相当大。以后还会继续改变,日子还会越来越好,道路也会越来越宽!”
从交通闭塞、大半年大雪封山的“秘境”,到风光绮丽、物产丰富的“妙境”,在独龙江乡走一趟,最大的感受是,这是一个“希望之乡”——几十年时间里,独龙族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历史巨变。在一步步追赶中,一个民族越来越充满着自信和勃勃生机。
独龙江公路、层层推进的政策、来自全国兄弟民族的帮扶……在独龙江乡投射出了一条与党和政府、与整个中华民族紧紧相连的连心路,走出了一段“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追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