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儿童生长性学习群的建构与实践”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真正地将学习的主权握在自己手里。儿童的学习并非处于一种真空状态,而是回到学习现场,循着开放多元、自主选择与自由对话的路径,让学习中的问题和任务得到最优化的解决;儿童的学习更指向社会化发展与社会性成长,儿童生长性的建构既是一种实践样态,更是一种价值观照;儿童的学习不是机械静止的,而是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儿童生长性学习群,其性质在学习,其目标在于成长。
【关键词】学习现场;学习群落;自由生长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25-0019-02
【作者简介】宗锦莲,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13)副研究员,博士。
细细读完江苏省溧阳市燕湖小学关于儿童生长性学习群的想法与做法,不禁感叹,这不就是我心目中儿童学习应该有的样子嘛。
儿童中心、儿童立场、儿童站在最中央,这样的口号喊了千万遍,而之于学习,儿童真实的地位与处境究竟是什么样呢?长久以来,儿童以一种被迫且被动的学习者形象而存在,他们被催促、被驱赶着踏上了精细加工的“学习之梯”,每个人都在拼命地往上爬,以丢失纯粹学习的快乐与生命成长的意义为代价。许多人振奋于这一派欣欣向荣,却忽视了忙碌背后的虚无、繁荣背后的失落以及成功背后的伤痛。教育被工具化目的捆绑与拖拽着,越跑越远。但我始终相信,总有一股力量能与之抗衡,这股力量来自哪里?来自教育实践者的智慧与不妥协。
可以说,儿童生长性学习群的建构就是来自一群有情怀、有担当、有作为的教育实践者的智慧与不妥协。它几乎实现了一种哥白尼式的范式转型,那就是——儿童真正地将学习的主权握到了自己的手里。儿童可以自己学习,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觉监控学习过程、合理协调学习组织、充分呈现学习成果。当学习被刻上“我的”标牌,学习才能真正地回归其本义。这是儿童生长性学习群在建构与实践中一以贯之的基本逻辑,也是对儿童作为主动学习者本身的绝对关怀。
在这一总体基调下,儿童生长性学习群的建构还隐含着三大基本假设,即“在那里”“在一起”“在生长”。“在那里”是指儿童的学习并非处于一种真空状态,不能以将所有无关要素都抽离、控制或悬置为前提条件,而要回到学习现场,让儿童直接面对真实而复杂的情境,循着开放多元、自主选择与自由对话的路径,形成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完成对问题与任务的最优化解决,增强对学习本身的热爱。“在那里”与“不在那里”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种学习取向,所幸的是,燕湖小学选择了前者。
“在一起”是指儿童的学习并非是孤立封闭的,需要走向学习群落。任何时候提及学习,都不应只有单一向度上的认知,它是认知、情感、意志与行动的统合体,更指向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与社会性成长。儿童的学习需要伙伴,由伙伴所构成的一个个学习群落是儿童非亲缘性的意义之家。伙伴能够给予儿童正向的支持,而群落则赋予儿童安全的权利。这样看来,儿童生长性学习群的建构既是一种实践样态,更是一种价值观照。其突破之处在于:其一,儿童根据任务的不同,基于不同的愿景、兴趣与本领,进行自由地选择与重组。经历了一轮主动的过程,儿童自觉地建立起与学习任务之间的联系,任务不再是被命令承担的对象,而是与儿童高度相关,且必须负责的卷入者。其二,学习群是经由儿童选择与适配动态生成的,它们可以因为任务的开始而迅速集结,也将因为任务的结束而自然解体。学习群因主题、任务与形式的多样性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并始终保持着极富伸缩性的张力。由此,每个儿童便拥有了无数种可以与不同伙伴合作交互的机会,学习也因此变成了最不确定却又最为有趣的事情。
“在生长”是指儿童的学习不是机械静止的,而是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儿童生长性学习群,其性质在学习,其目标在于生长。这种生长性一方面体现在学习群螺旋式上升的结构上。学习群看起来多而杂,却有着其内在规则与秩序,并饱含着对未来的深度远见。它们遵循着儿童学习的特点,秉持着由易到难的原则,架构了一整个学习群的体系,在这其中,有着向儿童学习能力的向上升腾,也有着向着学习本质的向下沉潜。群与群之间可以互通、联合与重构,形成新的群落状态,在群落的更迭中儿童也不自觉地实现了对自我的更新。另一方面则体现于儿童经由学习群铺陈在时间轴上的过程性中。从选择到活动,再到分享,儿童所有的学习状态都通过具体的行动暴露了出来。学会选择,意味着儿童知道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可以去向何方;参与活动,意味着儿童要用各种实践去验证与探索所知所学,更进一步地丰富所知所学,继而促成更好的实践;乐于分享,意味着每一个儿童都有值得被记住的时刻,每一次对于自我优秀的呈现都启动着一场新的学习旅程。而不管是选择、活动,还是分享,都是生长。
这三大假设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是儿童生长性学习群的支柱。当然,燕湖小学也深刻地认识到,仅仅依靠这三大假設还不够,要想造就儿童学习的良好生态与积极文化,还需要众多的新型制度保障与新型关系的重塑。例如,推倒学校的围墙,让学习群与家庭、社区、社会相联接;建立学习公约,指导儿童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建立多形态的敞开式平台,让每个儿童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以平等与和谐为宗旨建立、维系与更新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服务一周48次选修课的选师制、导师制与选课制等,所有这些将三大假设有机地黏合起来,实现了儿童生长性学习群效能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