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视角下校企合作问题

2019-06-09 10:24杨山
大经贸 2019年4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摘 要】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校与企业展开长期合作的教学模式是目前很多职业院校教学的一个主要方式,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为社会输送一批专业技能较强的社会人才。在经济学的视角下分析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社会专业人才的需求方面与学校对专业人才的供给方面、如何能保证通过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以较少的投资获得较大的回报,从而推动我国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本篇文章针对在经济学视角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与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经济学视角 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 对策建议

职业院校与企业展开合作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指职业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通过对市场的需求进行探索,根据专业课程的设置需要,与相关的企业展开合作,从而在课程教学方面以及教学的大致内容和方向上与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保持一致,逐渐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将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与企业的人才需求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以建立更加长效的机制[1]。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培养高职院校专业技能人才的必然途径,在经济学视角下讨论校企合作的问题,并不是直接对高校教育的公益性进行否认,而是为了发挥出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最大社会效益。

一、经济学视角下校企合作的本质分析

经济学视角下的校企合作主要是指:职业院校通过向企业购买教育服务这一方式来展开合作,而这一教学合作模式在教育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若以经济学的角度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分析,培养出的专业技能人才属于“商品”,企业则是属于“购买商品的人”,学校是“商品的生产商家”。商品需要具备哪些功能与条件,都需要参考消费者即企业的意见与需求,主动将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以达到最大的社会效益[2]。从另一个角度讲,教育合作服务属于“商品”,企业则是属于“商品的生产厂商”,而学校就属于“购买商品的人”,职业院校需要向合作方企业支付一定的费用来购买这一教育服务。同时,在企业与高职院校开展合作的同时也会产生很大的成本,比如说风险成本、管理成本等等,由于企业与高校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企业属于需要创造利润、通过生产活动进行盈利的市场主体,如果在校企合作的期间,企业可以创造利润,也就是最终的收入可以大于投入的成本,这个时候相关的企业愿意同学校开展合作,以培养更多的专业性技能人才。如果在校企合作的期间,企业没有办法可以创造更多的利润,也就是最终的收入可以大于投入的成本,这个时候相关的企业就没有很大的意愿同学校开展合作。

二、经济学视角下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属于需要创造利润、通过生产活动进行盈利的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目的就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但校企合作方面,企业在短期内获得的效益并不高,导致很多企业并没有长期合作与投资的打算。从投入—产出关系来看, 校企合作要求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企业需要对学生进行培训,学生才能适应工作岗位,但是在这过程中需要浪费大量的企业资源,这样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 学生由于缺乏经验生产效率低,在实习过程中易出错,从而影响企业的效益。 企业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大于成本,短期内导致其收益小于成本,无法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所以校企合作难以满足企业对既得利益的需要。

三、经济学视角下校企合作问题解决的新途径

一是高等职业学校要做到尊重企业的利益,满足企业的要求。学校专业课程目标应根据企业、行业和岗位需求来设置,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能力;进行模块式教学,以学生的能力要求为基础,采用主题式模块课程形式,避免课程重复[3]。考核方式不应仅仅以考试为主,可增加对实操技能的考核,坚持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应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与企业合作共同培训学校教师,定向培养免费师范生。制定有利于吸引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政策等,以开放的心态招聘专兼职教师。

二是企业要尊重学校的利益。企业应该改变自身目光短浅的行为,从高职院校为企业带来的长远利益出发,不能因为短期内的得失而影响双方合作关系的建立。高职院校为企业带来的利益多半是长远性的,通过技术以及人才上的供应,企业可以提高生产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4]。例如,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满足企业对员工的需要,可以减少企业的用人成本,从长远来看对企业是有利的。 企业在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可以积极探寻新型的合作方式,除了进行资金支持外,企业还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实习机会、辅导教师等,为中小型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创造条件。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经济学的视角下去考虑校企合作的问题,就应该善于从经济学角度对成本和利润方面进行分析,来更好地研究校企合作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是一项系统、综合与专业的工程,不是仅仅靠其中一方就可以完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比如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政策的福利、企业和学校的积极探索与合作等等,从而保证职业院校与企业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等点,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减轻就业压力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艳辉.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6,25(04):9-13.

[2] 梁凌洁. 经济学维度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考量[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1(07):98-100.

[3] 邓志良,宋建军.论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的人才培養模式———以校企合作为视角[J].2018(2):97-99.

[4] 肖凤翔. 张弛.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5):69-74.

课题名称:校企合作背景下的产教融合校内汽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探索课题编号:GXZZJG2017A099

作者简介:杨山,男,汉族,籍贯:广西平南 生于:1970-1-12,职称:政工师  硕士学历,研究方向:教育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