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凌曦 刘理天 姜会钰 蔡再生
1. 东华大学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中国) 2. 武汉纺织大学 化工学院(中国)
天然染料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染料。早在新石器时代,便已出现使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的工艺。随着染色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天然染料染出的纺织品的颜色日益丰富。近现代日本、印度、欧洲、美国及中国对天然染料进行了大量研究[1-2]。其中,天然植物染料的无毒无害且可再生特性备受关注。提取植物染料的常用方法为溶剂法,该法具有工艺简单、设备成本低、其技术易于学习和掌握等优势。溶剂法要求溶剂对需溶解的溶质溶解度高,对其他物质(杂质)的溶解度低;易于获得且对人体无毒无害;沸点适当,利于回收再利用。溶剂法提取植物染料的具体方法有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和连续回流提取法等[3-4]。影响提取的因素为被提取物的粉碎程度、提取时间、温度、所使用的设备及所用溶剂等[5-6]。
野菊花为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的干燥头状花序,棕黄色,具有疏散风热、消肿解毒的药用价值[7-8]。本文以野菊花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溶剂法提取野菊花染料,研究不同提取剂、不同工艺对野菊花染料提取的影响,最终获得优化提取工艺参数,为相关企业提供基础数据。
1.1.1 试样
试验用染色测试对象为棉针织物。
1.1.2 试剂
试验用主要试剂如表1所示。
表1 主要试剂
1.1.3 仪器
试验用主要仪器如表2所示。
表2 主要仪器
1.2.1 提取工艺试验
水提取试验步骤:取适量野菊花,用粉碎机粉碎。准确称取20 g野菊花粉末,置于1 L大烧杯中,加入500 mL去离子水,用电热套加热至100 ℃,恒温60 min。所得混合物经粗滤与抽滤后,滤液备用。
乙醇提取试验步骤:取适量野菊花,用粉碎机粉碎。准确称取20 g野菊花粉末,放入1 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500 mL乙醇,加热至80 ℃,保持回流60 min。所得混合物经粗滤与抽滤后,采用旋转蒸发方法回收滤液中的乙醇,最后用去离子水将滤液定容至500 mL备用。
单因素提取试验:分别改变野菊花与提取剂质量比(物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提取时的pH值进行试验。对提取液进行吸光度测试和染色试验。
正交试验: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选取较优条件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
1.2.2 染色试验
染色工艺: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2 g试样,分别使用直接染色法、预媒法、同媒法及后媒法4种染色方法在恒温水浴锅中进行染色试验。染色条件设定如下:浴比为1∶20,媒染剂(明矾1 g/L)2 mL。试样在染色后使用0.1 g/L皂洗液(皂洗剂5 mol/L)进行皂洗,浴比为1∶20,于水浴锅中70 ℃保温振荡10 min,之后冷水洗净、烘干备用。使用测色配色仪测试各试样的K/S值和L*、a*、b*、C及H值。
1.2.2.1 直接染色法工艺
室温下,将试样直接投入染液(未经pH调节的染液,pH值为5),70 ℃恒温水浴保温振荡40 min。之后试样经水洗、皂洗、水洗和烘干,备用。染色工艺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直接染色法染色工艺曲线
1.2.2.2 同媒法染色工艺
室温下,依次将80 mL染液、2 mL媒染剂加入锥形瓶,摇匀,随后加入试样。将锥形瓶置于水浴锅中振荡,升温至70 ℃,保温振荡40 min。之后,试样经水洗、皂洗、水洗和烘干,备用。染色工艺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同媒法染色工艺曲线
1.2.2.3 后媒染色工艺
第一步:对试样进行直接染色,工艺同1.2.2.1节。
第二步:取80 mL去离子水于锥形瓶中,加入2 mL媒染剂,摇匀,放入试样。锥形瓶置于水浴锅中振荡升温至50 ℃进行媒染,媒染时间为30 min。之后,试样经水洗、皂洗、水洗和烘干,备用。染色工艺曲线如图3所示。
图3 后媒法染色工艺曲线
1.2.2.4 预媒法染色工艺
第一步:对试样进行媒染处理,工艺同1.2.2.3节第二步。
第二步:将处理过的试样置于80 mL染液中,振荡并升温至70 ℃,染色40 min。之后,试样经水洗、皂洗、水洗、烘干备用。染色工艺曲线如图4所示。
图4 预媒法染色工艺曲线
1.3.1 提取液吸光度测试
精确移取0.5 mL野菊花提取液至50 mL容量瓶,加入去离子水摇匀定容。采用TU-1901型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得野菊花提取液的吸光度。
1.3.2 染色织物K/S值及色度测试
采用Datacolor 800型电子测色配色仪测试各试样的K/S值及L*、a*、b*、C和H值,其中L*代表明度,全白物体可视为100,全黑物体则为0。a*值、b*值分别代表红绿色、黄蓝色。C值、H值分别为物体的彩度、色调。以红(+a),绿(-a),黄(+b),蓝(-b),偏鲜(+C),偏暗(-C),偏逆时针方向调(+H)和偏顺时针方向调(-H)来表示。测试中,将试样折叠成4层,对准测色窗口测色,每个试样测3次,取平均值。在电脑测配色仪器上测定试样的K/S值,计算式为
(1)
式中:R——有色试样趋于无限厚度的反射率;
K——有色物质的吸收系数;
S——散射系数。
1.3.3 染色织物摩擦牢度的测试
参照GB/T 3920-1997测试方法,采用耐摩擦色牢度测试仪测试染色织物的干/湿摩擦牢度。标准摩擦布为50 mm×50 mm的棉织物。测试时,标准摩擦布固定在测试仪的摩擦头上,待测试样固定在测试仪底板上,试样的长度方向与仪器的动程方向一致。
1.3.3.1 干摩擦牢度的测定
保持标准摩擦布经向与摩擦头运行方向呈45°角,在待测试样的长度方向上,10 s内摩擦10次,往复动程为100 mm,垂直压力为9 N。随后使用变色用灰色样卡与沾色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干摩擦牢度与沾色级数。
1.3.3.2 湿摩擦牢度的测定
将标准摩擦布用蒸馏水浸湿,用耐摩擦牢度试验仪的轧液装置浸轧,使摩擦布带液率达100%。然后将湿摩擦布固定在耐摩擦色牢度试验仪的摩擦头上,保持摩擦布的经向与摩擦头运行方向呈45°角,在摩擦试样的长度方向上,10 s内摩擦10次,往复动程100 mm,垂直压力 9 N。试样晒干后,使用变色用灰色样卡与沾色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湿摩擦牢度与沾色级数。
1.3.4 皂洗牢度的测试
按照国标测试方法,使用5 g/L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制备皂液。将皂液按照1∶20的比例加入水中,40 ℃的条件下,皂洗织物试样15 min。试样烘干后,用标准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皂洗牢度。
1.3.5 日晒牢度的测试
将试样置于日晒色牢度试验机(Xenon Test Chamber)中,于氙弧灯管下模拟日晒12 h后取出,用标准色样进行对比,评定试样日晒牢度。
1.3.6 抗紫外性能的测试
使用UV-2000型紫外线透过率分析仪测试染色织物试样的抗紫外性,紫外线波长范围为250 ~ 450 nm。每块试样测试3次,取平均值。
分别使用乙醇与去离子水提取野菊花天然染料。结果表明,乙醇提取液产生许多不溶物,且对试样的染色效果不理想(易色花、有色渍)。而去离子水提取液均可上染试样,染色效果良好,故选取去离子水作为提取剂进行野菊花天然染料的提取。
2.2.1 物料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在温度为100 ℃,提取时间为60 min,pH值为7,提取剂用量为100 mL条件下,改变物料比后,所得提取液的吸光度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随着物料比逐渐增大,提取出的野菊花染料随之增多,从而提取液的最大吸光度增大。物料比由1∶100增大到1∶40的过程中,提取液的最大吸光度显著提高,继续增加物料比到1∶20,尽管最大吸光度有所提高,但增幅不大。考虑到成本因素,确定较佳的物料比为1∶40。
图5 不同物料比条件下提取液的吸光度曲线
2.2.2 pH值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在温度为100 ℃,提取时间为60 min,物料比为1∶40,提取剂用量为100 mL条件下,改变pH值后,所得提取液吸光度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在中性条件下,野菊花染料的提取效果最差。加入酸或碱后,野菊花染料的最大吸光度波峰没有发生偏移,说明其在酸或碱中稳定。在所测 pH值范围内,pH值为9时,提取效果较好。
图6 不同pH值条件下提取液的吸光度曲线
2.2.3 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在温度为100 ℃,pH值为7,物料比为1∶40,提取剂用量为100 mL条件下,改变提取时间后,所得提取液的吸光度如图7所示。由图7可知。随着提取时间的逐渐增大,提取液的最大吸光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提取时间为90 min时提取液的最大吸光度达最大值。若继续延长提取时间,野菊花中所含的染料由于受长时间高温作用,其结构可能被破坏,导致提取液的最大吸光度不增反降。
图7 不同提取时间下提取液的吸光度曲线
2.2.4 提取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在提取时间为60 min,pH值为7,物料比为1∶40,提取剂用量为100 mL条件下,改变温度后,所得提取液的吸光度如图8所示。由图8可知,随着提取温度的不断增加,提取液的最大吸光度呈上升趋势。提高提取温度,有利于野菊花天然染料的析出。当提取温度达100 ℃,溶液沸腾时,野菊花天然染料提取量最多。
图8 不同提取温度下提取液吸光度曲线
2.2.5 野菊花天然染料提取正交试验
综合4种单因素试验的结果,设计提取野菊花天然染料的正交试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表如表3所示。
表3 正交试验表
正交试验所得提取液的最大吸光度如表4所示。
表4 正交试验最大吸光度
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极差响应表
根据表5的极差分析可知,各因素对提取野菊花天然染料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物料比、提取温度、pH值及提取时间。9次试验的数据表明,较佳工艺为8号试验工艺,即:提取温度为100 ℃,提取时间为75 min,提取的物料比为1∶40,pH值为9。
采用试验所得的较优提取工艺提取野菊花天然染料并进行染色试验,4种染色方法上染试样所得K/S值和织物的L*、a*、b*、C及H值如表6所示。
表6 染色试验棉织物的L*、a*、b*、C、H值及K/S值
由表6数据可知,直接染色法、预媒法和同媒法所染试样的b*、C及K/S值与后媒法相比明显偏低,后媒法染出的织物试样更偏向黄色,色泽更鲜艳。这表明采用野菊花天然染料上染棉织物,较宜采用后媒法,故后文试验采用后媒法染色。
2.4.1 染色温度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野菊花染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上染织物试样的效果如表7所示。
表7数据表明,染色温度从40 ℃提高到90 ℃,试样的K/S值随着染色温度的升高不断降低。染色温度越低,试样的彩度和偏黄色程度越高。这是因为高温利于染料的扩散和匀染,低温利于染料的吸附。故染色温度需适中,不宜太高或太低。
表7 染色温度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2.4.2 染色时间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不同染色时间下,野菊花天然染料上染试样的效果如表8所示。总体而言,随着染色时间延长,L*逐渐增大,表明染色试样的明度增强。a*、b*、C和H值无明显变化规律。综合考虑时间与能耗,染色时间以不超过60 min为宜。
表8 染色时间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2.4.3 pH值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野菊花染料在不同pH值时对试样的上染效果如表9所示。数据表明,当4≤pH值≤7时,试样的K/S值较大,说明染液在弱酸或中性条件下,染色效果较好。
表9 pH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2.4.4 后媒时间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不同后媒时间条件下,野菊花染料上染试样的效果如表10所示。
表10 后媒时间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表10数据显示,改变后媒时间,试样的整体染色效果无明显差异,说明后媒时间对染色效果的影响不大。
2.4.5 后媒温度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不同后媒温度条件下,野菊花染料上染试样的效果如表11所示。
表11 后媒温度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表11数据表明,后媒温度从30 ℃升至50 ℃,试样的K/S值显著增大,但继续升温,试样的K/S值变化不明显。
2.4.6 染色正交试验
由于后媒时间对染色效果基本无影响,因此取其余4种单一变量进行正交试验,4因素3水平试验正交表如表12所示。
表12 正交试验表
经正交试验后试样的L*、a*、b*、C、H和K/S值如表13所示。
表13 正交试验结果
极差分析如表14所示,可知,4种因素对染色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pH值、染色温度、后媒温度、染色时间。综合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结果,并考虑能耗,获得较优染色工艺如下:染色pH值为5,染色温度为50 ℃,后媒温度为50 ℃,染色时间为50 min,后媒时间为30 min.
表14 极差响应表
以正交试验所得优化工艺对试样进行染色,并对染色后试样进行一系列牢度测试,所得结果如下:试样干摩擦牢度达4~5级,湿摩擦牢度达4级,日晒牢度为3级,皂洗牢度为3~4级,抗紫外性能良好,UPF>50+。
——对于乙醇和去离子水两种不同的提取剂,去离子水的提取效果更好。
——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可得,使用去离子水提取野菊花的较优条件如下:提取温度为100 ℃,提取时间为75 min,pH值为9,物料比为1∶40。
——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可得,采用野菊花提取液染色棉织物的较优工艺如下:浴比1∶20,染色时间50 min,染色温度50 ℃,pH值为5,后媒温度50 ℃,后媒时间30 min。
——通过较优提取工艺上染的织物,其干、湿摩擦牢度较好,分别为4~5级和4级;日晒牢度和皂洗牢度分别为3级和3~4级;抗紫外性能良好,UPF>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