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构建大学生朋辈道德示范教育体系的路径和实效

2019-06-08 02:32任方姜蓉
祖国 2019年8期
关键词:朋辈大学生

任方 姜蓉

摘要:朋辈教育是近几年大学生道德示范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本文在分析现今大学生道德示范教育的现状和构建体系,总结大学生朋辈道德示范教育体系的开展规律。朋辈教育是学生管理学生、学生影响学生的模式,主要为了激发学生作为道德示范教育的主体,通过教师的主导,发挥网络虚拟空间的核心价值体现。

关键词:大学生   朋辈   道德示范教育

大学生之间因为年龄、经历、思想层面相仿,互相之间更容易进行沟通和影响,也更能够在道德示范教育工作中互相激励,共同进步。目前朋辈教育已被很多高校采用和实践,主要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和政治觉悟教育等方面,虽然也有和道德示范教育的尝试,但是大多数高校工作不够深入。特别是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信息传播和沟通方式有了较大改变,他们之间的思想交互已不仅仅局限于同校、同专业或者同班级的范围,所以利用朋辈道德典范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示范教育,从而建立正确而有效的价值体系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朋辈教育的定义

“朋辈”从字面上理解主要集中于“朋友”和“同辈”两个阶段,指的是年龄相近、生活或者学习环境相似,有着类似的学习经验、社会思考和价值观念的一类群体。朋辈教育则是在朋友或同辈之中,通过分享和传播观念、思考和期望,达到群体之间互相影响、榜样熏陶等教育方法。

朋辈教育最早形成于19世纪60年代的北美, 并快速进行传播。到了21世纪初,我国开始出现朋辈教育,开始主要集中于心理辅导,其次慢慢的向思想政治领域延伸。朋辈教育以同龄之间的易影响性,一经开展便被大学生群体接受和欢迎,作为可操作性强的教育模式,有着可复制性和凝聚力强的特点,经过不停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大学生朋辈道德示范教育体系构建的基础和实效

道德教育的着力点主要集中于道德示范,随着时代的发展,道德示范的渠道变得多样化,在选择上诸多高校出现了复杂而自主的差异,教育效果也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状况。所以加强和规范大学生道德示范教育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利用朋辈道德典型对大学生进行示范教育, 有助于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

(一)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朋辈道德示范教育的作用越来越大。信息时代下,信息传播的快捷性、普泛性和自主选择性等都有了大幅度提高,传统的言传身教教育模式已不能滿足道德教育的要求,而青年人之间的联系、沟通则更容易在教育范畴内形成共鸣。有相关专家提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置身于电子化的互相沟通的网络之中, 任何一个地方的年轻人都能够共同分享长辈以往所没有的、今后也不会有的经验”。抛开思想叛逆、沟通距离和沟通时效等客观因素外,网络信息传播使得社会经验的普及越来越容易,同辈之间的交流也能产生对某一观点、现象的共鸣。在这种社会语境飞速变化的背景下,处于并行关系的同辈们势必成为道德教育的主体,这也是大学生道德示范教育发展多元化的趋势和要求。

(二)通过朋辈教育,能够大大增加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大学生处于高校学术氛围自由浓郁的大环境内,其人生观、价值观会大幅度的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朋辈道德示范教育主要是通过挖掘、利用大学生身边的道德典型, 营造一种可示范的道德氛围, 促使学生能积极上进,以榜样为力量。另外,从道德形成的过程来看,朋辈道德示范比其他道德教育模式更易接受和潜移默化,学生没有抵触心理,容易形成互相模仿、相互感染的思想共鸣。

(三)道德教育是从宣化到接受的一个动态过程,由于朋辈道德示范教育多是以同辈之中挖掘,大学生们更能找到相似的背景和启发点,接受和转化效果必定大大增加。传统的道德教育大多由老师或者部门职能人员进行,由于教师水平和学生接受态度的差异,势必会造成道德教育的认知偏差,出现教育效果的不均衡。相比之下,朋辈教育的典范作用,能够使教育从理论转化为可接触、立体化的示范形态,对受教育者的道德影响必将产生更积极的效果。

三、大学生朋辈道德示范教育体系的实践运用

(一)朋辈道德典型的选择。在进行朋辈道德典型的选择上,可以采用多样化和典型化的原则,要从具备一定道德价值的人或事中进行确定。比如,参考高校道德考核机制,以基层院系为基础,从各类优秀党员、道德模范、学习标兵、校级感动人物等先进典型中选拔。也可通过学生自主报名的方式,进行审核、初选、复核等环节确定,并进行一定期限的公式,广纳意见,真正做到德高为范的效果。朋辈道德典型的选择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基础,也是整个环节中最为重要的,树立的典范,是朋辈教育的主体,应当承担起教育和被监督的责任,经得起学生群体的推敲和调研。

(二)朋辈道德典型的宣传渠道。道德典范确定之后,因以教师为主导,朋辈道德典范为示范主体、大学生为示范对象,通过不同的媒介和方式进行教育。首先,朋辈典范的推介,教师可以在思想政治课堂进行推广,推广形式可以采用传统的人物典范介绍,也可根据不同专业进行分化,诸如音乐系可以采用话剧形式,美术系可以采用事件、人物形象创作,信息传播系可以采用微视频形式等方式,其次,可以采用朋辈典范的亲身宣传,通过校园互动、事件宣讲等方式开展,特别在学期初、新老师见面会、学生会议等环节上进行展示。其次,学校可以通过一些比赛、文化节等活动,让朋辈典范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届的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交流、宣传媒介的推广等都是可采用的方式。再次,增加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以朋辈示范为蓝本,进行同性质活动的社会实践,比如敬老院帮扶活动、爱护清洁工活动、孝道为本等,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受朋辈道德示范的典范影响,并将此精神应用到自己的主题实践活动。最后,建立道德示范的评价体系,对宣传、社会实践、学校学习生活等环节进行评价,确立动态的道德典范更新机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每个方向也都有可能,让学生在道德提升的道路上更有动力,促进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

(三)朋辈道德典型的自我提升。确定的朋辈道德典型作为道德示范的主题,要求他们自身具备自我教育的积极性,道德典范的选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进行不断的学习和提升,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取得成功。朋辈道德典范也是学生中的一员,持续的自我学习和提升能够确保其可示范、能示范,学校可以在校内外设立朋辈教育基地,教师在基地可以对朋辈道德典范进行系统培训,其中包含朋辈教育认同培训、朋辈教育理论知识培训、朋辈教育定位培训等, 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另外要增加朋辈道德典范的奖励机制,通过不断的激励,促使朋辈道德典范更有动力的进行自我思想觉悟提升,在学习、生活中更加严于利己,做到常励常进,不停进步。

四、结语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道德教育的作用不可估量,在进行朋辈道德示范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确保教师的主导作用,朋辈教育主要是利用学生教育学生、学生激励学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置身事外。学生群体毕竟社会经验欠缺,容易受到外来环境的影响,在这个影响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有益组织和引导,使大学生的道德发育不偏离正确方向。其次,大学生道德示范教育的内容不得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开放、自由是大学生的优势,但是主流的价值形态不可偏离,教育的本质是真善美的推广,整个过程就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多衡量、判断,形成正确的道德取向。

参考文献:

[1][美]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承诺[M].周晓虹,周怡,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1987.

[2]边社辉,郑建辉.大学生朋辈教育模式及其运用应遵循的原则[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03).

[3]潘爱华.朋辈教育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0).

(作者单位:西安外事学院)

猜你喜欢
朋辈大学生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发展特点、问题与对策研究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
高校朋辈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探索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