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偶然作》的价值研究

2019-06-08 02:26刘凯利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王维价值

刘凯利

【摘 要】 本文梳理了王维官居淇上时所作的《偶然作》组诗的背景。阐述王维这组诗在研究陶渊明接受史时的价值,首创“偶然作”诗题的价值。

【关键词】 王维;《偶然作》;价值

王维取得的成就和其诗歌对中国诗歌的发展所作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就组诗来看,目前学界关注研究最多的、为众人熟知的当属《辋川集》,而《偶然作》六首在众多的研究文章中几乎没有专属之地。[1]相对来说,《偶然作》组诗虽然没有《辋川集》的艺术效果好,但其对于王维的诗歌创作的贡献仍然有一定的作用和价值,应该得到人们的关注。

一、王维《偶然作》的创作情况

《新唐书·王维传》中记载:王维于“开元初,擢进士,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在《济上四贤咏》中可以明显看出王维已经有了隐居之心,倾心于宁静的田园生活。开元十四年,离济州司仓参军任。开元十五年,官居淇上,到任不久便弃官隐居淇上。

据陈铁民《王维集校注》中所注,王维《偶然作》(除其六“老来懒赋诗”)约作于开元十五年(七二七),时作者官于淇上。[2]在《王维年谱》中,[3]陈铁民分析,通过《偶然作》其三可以看到,此时作者应该在距离太行山与孙登长啸台不远的地方,而恰好淇上是最吻合的地方,所以这首诗应该是在淇上作的。

因此,《偶然作》前五首作于王维居于淇上时已然明了。[4]至于第六首,毋庸置疑,与前五首并非同时而作。据诗中原文“老来懒赋诗,惟有老相随”以及其中的禅语“宿世”“前身”等词可以推断这首应该是王维晚年之作。且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十、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五、宋洪迈编《唐人万首绝句》等文献资料都指名这首是王维于辋川的题画诗,虽然他们并没有将这首诗认为是《偶然作》组诗中的一首,但是就时间来说,第六首确实应作于晚年。[5]

如此,我们便可以了解到王维作《偶然作》前五首时的处境和心情。先是在济州动了归隐之心,之后又在官居淇上时弃官归隐,可见,在官居淇上时,王维是犹豫不决、亦官亦隐的。一方面,被隐逸生活吸引,另一方面,却又因为“小妹日成长,兄弟未有娶。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而不得不暂时做官。这样的处境定然是对隐逸之士、田园生活无比倾慕和赞美,对于官场的险恶、不合理行为进行痛斥。而创作第六首的晚年,已经能够看清尘世纷扰,淡然对待名与利。

《偶然作》虽然是一组诗,但是没有像《辋川集》一样其中所有的诗作都是同一种类型的,写的都是辋川的景物。且在王维的诸多诗作中,《偶然作》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但是并不代表它没有可以值得深入探讨的价值。日本学者入谷仙介说:“从题目来看,作者没有作这些组诗(指的是像《咏怀》《感遇》之类的组诗)那种深思熟虑的精神准备,但是,这组五言诗多用比喻、象征、暗示,在对内心表现得细致上具有相同的特色。”[6]

二、王维《偶然作》的价值

1、研究王维对陶渊明接受史中的价值

从唐人对陶渊明的整个接受史来看,具有开创性的山水田园诗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学陶、咏陶之作。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领袖人物——王维,他的诗作在陶渊明接受史中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尤其是《偶然作》,它在论证唐人对于陶渊明的接受中发挥着它极大的价值。

将王维最具代表性的学陶的田园诗《渭川田家》与《偶然作》其二相比,会发现二者意趣相同,都写出了田园农家生活的闲适自得,表现了王维对陶渊明的隐居生活的羡慕和对其田园诗精髓的把握。

《偶然作》其四写陶渊明,且先不管对陶渊明是赞赏还是批判,在当时这么直接以陶渊明为题材的诗中,大概仅此一首。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对陶渊明有所继承的,他本人也是将陶渊明的成就展现给盛唐诗人乃至后世诗人的重要媒人,他的诗作是研究陶渊明接受史的重要依据。从这首诗的文本内容来看,王维是让陶渊明以一个归居田野的酒徒形象出现的,对他的生活状况和态度似乎带有一丝讽刺之意。入谷仙介认为,“此诗与其说表现了王维的陶渊明观,毋宁说是借陶渊明的某一个生活场景,表现寒士的窘迫。”[7]其实王维希望能如陶渊明一样,虽然“家贫不能有”,却能够与友人开怀畅饮,醉了之后“倾倒强行行,酣歌归五柳”,过着自在随心的生活。

再看《偶然作》其五,前面在分析这首诗的主题内容的时候说到它是一首咏史诗。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陶渊明的咏史诗实际上也是他田园生活的一部分,是悠闲的生活衍生出的附属品,带着浓重的自我理想与人生态度。王维的这首诗同陶渊明的一样,虽然在咏史,在評论他人的人生,实际上却是在说自己。陶渊明常常将咏史与田园相结合,王维此时虽然人在官场,实际心却已经在田野之中,是向咏史与田园相结合的路途中。

在探讨唐人对陶渊明的接受中,王维的接受情况是关键点之一,而在王维的诗作中,虽然田园诗很多,但是在一组诗中有多首体现王维对陶渊明的接受情况的,《偶然作》当属唯一。

2、首创“偶然作”诗题

当我们看到一首诗题目叫“偶然作”时并不会在意为什么会取一个这么随意的名字,可能就只是诗人偶然有所感触的时候记录下来的心情或者明白的什么道理而已。但是当我们看到很多人都写题为“偶然作”的诗的时候,便会注意到这类诗。

通过在中国基本古籍库中检索,发现题名为《偶然作》的,有61首,其中包括单篇和组诗,有的组诗甚至有二十五首之多。题目中带有“偶然作”的有66首。这些诗作的创作时间,不均匀地分布在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最早的当属王维的《偶然作》六首,在王维之前,没有人创作过同题之作。同时代的诗人里面,与王维有同题诗作的人有刘长卿、吕温、释贯休三人,题目中带有“偶然作”的,也仅有储光羲的《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皮日休的《夏景冲澹偶然作》以及权德舆的《竹径偶然作》。刘长卿是大历诗人,对王维的诗作有所承袭,自然比王维晚。储光羲的《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明显是与王维的唱和之作,是王维创作了《偶然作》之后才有的。吕温、释贯休、皮日休、权德舆更是毋庸置疑,他们的诗作定比王维晚。因此,可以说,王维首创“偶然作”诗题。

严羽《沧浪诗话》中提到:“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王维作为盛唐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作的“兴趣”,尤其是“兴”,在《偶然作》中也是得到了极好的展现。以他人(如接舆、老翁、陶潜、赵女、儒生等)为“兴”,以所见(如“日夕见太行”)为“兴”。也许正是这种“兴”让他兴致盎然,触物起兴,从而偶然而作,取名为《偶然作》。但是根据自身的创作实际,我们发现,其实每首优秀的诗作,尤其是有关山水田园和抒发自身怀抱志趣的诗作,基本上都是触物起兴,偶然之作,只是我们往往会给它们加一个能体现诗作主题内容的题目。所以,再看王维《偶然作》,这不应是随意取名,当是对这组诗的创作时的作者思维活动的概括。

因此,总的来看,以“偶然作”为诗题的诗歌的主题内容应当是借咏人写景来表达作者当时心情,抒写自我抱负,传达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王维《偶然作》组诗在王维的诗歌创作中是有其独特的价值的,我们应该从多方位多角度去了解他。

【注 释】

[1] 陈铁民校注的《王维集校注》认为《偶然作》应为五首,其六“老来懒赋诗”是王维晚年之作,与前五首不是同时之作,且根据有关记载,诗题应为《题辋川图》.見《王维集校注》第一册卷一第70页.

[2] (唐)王维撰, 陈铁民校注. 王维集校注[J].北京:中华书局,1997.8.70.

[3] 此年谱虽然存在很大争议,但是在《偶然作》诗的系年上还未见分歧.

[4] 乔象钟,陈铁民主编《唐代文学史》334页认为王维《偶然作六首》其五是王维中年以后皈依佛门而作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而王维皈依佛门已经是开元十七年之后的事情。我认为前五首应该是同时而作.

[5] 陈铁民校注.王维集校注[J].北京:中华书局,1997.8.477-478.对于第六首是属于《偶然作》组诗,还是应从其中提出,另题名为《题辋川图》,本文不作具体辩证,具体内容仍然以目前多数人认为的六首算.

[6][7] (日)入谷仙介著,卢燕平译, 王维研究(节译本)[M].北京:中华书局, 2005.124、126.

【参考文献】

[1] (唐)王维撰.陈铁民校注.王维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 1997.08.

[2] (日)入谷仙介著.卢燕平译.王维研究 节译本[M].北京:中华书局, 2005.10.

[3] 乔象钟,陈铁民主编.王学泰等撰著.唐代文学史(上)[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5.12.

[4] 张进,侯雅文,董就雄编.王维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 2014.03.

[5] 刘全发,黄旦怡.王维研究二十年(1993—2012)定量分析[J].南都学坛,2014.01.57-62.

[6] 卢燕新.由《河岳英灵集》看殷璠对陶渊明的接受[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126-130.

[7] 李剑锋.论唐代人接受陶渊明的原因和条件[J].文史哲,1999.03.84-88.

猜你喜欢
王维价值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走哪条路好
山居秋暝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一块石头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
放大你的价值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