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职院校微课开发与评价研究

2019-06-08 02:25万雅莹顾坤华
职业技术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高职院校微课

万雅莹 顾坤华

摘 要 评价指标体系对微课开发起着重要导向与质量监控的作用。在分析高职院校微课开发与评价的基础上,结合人才培养及课程教学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量化各級评价指标,构建选题设计、教学实施、技术呈现、艺术设计和教学效果等五个方面考量的微课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高职院校微课资源建设和使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 微课;开发与评价;层次分析法;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05-0028-05

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职院校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指出,现阶段信息化课堂教学渐入常态化,优质教学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机制开始形成。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领域的深度融合,以及全国、省级数轮高职微课教学大赛的火热开展,高职院校师生对微课的认可度和接受度逐渐提高。一方面,微课作为传统课堂的补充和延伸,利用网络课程、课程APP等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为高职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另一方面,碎片化、泛在化学习背景下,人们对于学习型社会及个性化学习的向往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优质微课资源的应用可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缓解这种矛盾。

一、高职院校微课发展现状及特点

目前,国内学界对微课的定义尚未统一,因侧重点不同,学者们对微课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微课所具备的特点却是一致的。一是目标明确。微课教学内容一般为教学的重难点内容。二是内容短小。微课总容量较小,师生可以流畅地观看视频,适合移动学习的需求。三是时间较短。微课视频长度不宜超过10分钟,5~8分钟最为适宜,按不同学科、不同学习对象略有不同。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分析了690万条视频观看记录后得出结论:短于6分钟的视频更吸引人[1]。四是在线视频。微课资源以视频形式存在,与其他媒体资源一起构成“微教学资源环境”[2]。需要厘清的是,微课不是传统课堂教学实录的视频切片,不是PPT课件的视频录制,不是传统课堂教学实景的网上搬家。事实上,微课开发是一个集教学设计、技术实施和艺术呈现为一体、需要不同专长的人员相互协作的系统工程。

(一)从认知角度,微课重要性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是立足于职业岗位,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培养方式。面对高职学生普遍具有缺乏自信、学习动力不足、可持续学习乏力等问题,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一线教师意识到微课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可以帮助课堂的教与学主体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例如,利用微课来诠释课程实践教学活动,配合企业真实情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课外实践与课堂理论讲解联系起来,并通过图像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加深对原理的理解,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二)从开发角度,微课虽有进步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随着不同级别微课赛事推广及各类微课开发技术培训的影响,近几年高职院校教师微课开发质量逐渐提升。从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官方网站高职高专作品展示来看,大多都主题明确、内容紧凑、教学设计精心、动画效果考究、视频制作精良,那些以课堂实录、纯粹PPT录屏为代表的微课类型已销声匿迹。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为例,截至2017年7月,从两轮校级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结项情况来看,微课建设分别占结项总数的88%和87%,微课已成为学校教学资源数字化领域最主要的开发项目。目前,该校多媒体教学资源库中已经累计194条微课视频,大部分视频可以满足微课自主学习要求。而通过对比两轮的微课成果,可以明显看出微课开发质量逐年上升。具体体现在:一是微课设计上,微课开发团队更加注重微课课程的教学设计;二是微课录制方式上,单一的PPT录屏讲解少了,大部分微课采用真人出镜并原声录音,画面转场流畅,适当加入动画效果,微课更具有吸引力;三是辅助设备使用上,少量微课利用手写板、电子白板进行讲解,让人“眼前一亮”;四是使用效果上,第二轮微课成果的点击播放率更高。当然,与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参赛作品相比,少量微课也存在配音僵硬、字幕缺失、吸引力不够、教学设计不佳等问题。

(三)从评价角度,针对高职院校微课评价的研究较少

微课的开发与评价本是相辅相成,微课开发可以不断完善微课评价体系,而科学的微课评价体系对于规范和优化微课资源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在国外,微课大多是采用平台在线评价的方式,即让微课真正的使用者去评判微课质量并不断修正,关注微课使用效果但未对微课资源本身进行评价。在国内,微课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的产物,目前已经在许多高校得到批量建设,但是对于如何评价微课质量,或是对于“微课评价应侧重于教学评价、技术评价还是用户评价”,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有各自独到的见解。比如:方天宇基于新型高等院校特点,从教学安排、技术规范、应用效果、网络特点等四个方面构建了开放大学微课实用性评价指标体系[3];孙聘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基于教学可用性和微课可用性两个维度,制定了8项二级指标等[4]。

笔者认为,适用于高职院校的微课,应该更注重微课的科学性、实效性、情感性、交互性。而衡量高职院校微课质量,满足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需要,应建立一套客观、科学、符合高职特色的微课评价指标体系。

二、高职院校微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教授提出的,以主观判断为依据,使用规范化、数量化的方法,对指标体系中每个维度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得出重要的一项,再根据数值的不同确定重要等级,然后运用矩阵运算方法计算得出各层级各指标的权重分配值。使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值大致可分为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这四个步骤。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通过研究大量关于微课评价指标体系等文献资料,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及课程教学特点,搜集对比国家级、省级相关微课比赛的评价标准,邀请高职院校中具有微课开发和教学经验的专家学者共同分析、筛选、提炼,初步构建基于高职院校特色的微课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对该框架中的指标进行逐个论证。具体包括一级指标(准则层)5个,二级指标(方案层)16个,如图1所示。

选题设计是评价微课质量的一个先决条件。微课选题应围绕教学中某个具体、单一的点,而不是抽象、宽泛的面。高职院校的微课选题,教学内容应具有实践操作性,尽量避免选择纯理论的知识点。

教学实施呈现微课资源的脉络框架。其包含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多个环节,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内化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评价微课质量的重要因素。针对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应更偏重于“以生为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环节设计上,一般来说应包括情境引入、概念形成、实验探究、重点讲解、练习巩固、反馈总结等几个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微课设计中情境设置通常来自日常生活的真实场景,可以帮助学生快速進入课程学习氛围。除此之外,微课教学内容应无学术性错误,授课逻辑简洁明了,教师发音洪亮清晰、语言简洁准确、语速适中。鼓励教师出镜录制微课,因为教师在微课中是否有亲和力、自身教学情绪是否饱满直接影响高职学生的感知接受程度,情感性要素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技术呈现影响着微课资源的功能呈现。一方面要利用好技术,通过技术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教学信息,支持学生思考,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不要滥用技术,信息化是教学实施的一个辅助手段,若过度应用,会干扰课堂节奏、弱化甚至破坏微课的教学效果,反而本末倒置。

艺术设计体现了微课资源的审美风格。富于艺术性的教学过程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缺乏艺术性的教学过程味同嚼蜡,其教学的科学性自然也会大大降低[5]。微课的艺术设计上,风格、字体、字号应统一,界面布局合理,整体美观大方,符合高职学生认知和审美特点。

教学效果决定了微课资源的现实意义。该指标从微课实际取得的应用效果角度进行评价,包括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引起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显示出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思维特征。

(二)构建两两判断矩阵

依据萨蒂1~9比例标度法,专家们根据自身经验和认知,交流判断各因素的重要性意见,进行两两因素比较,最终赋予具体的数值。其中1表示i,j两个因素相比重要性一样;3表示i,j两个因素相比i重要程度略高;5表示i,j两个因素相比i重要程度更为明显一些;7表示i,j两个因素相比i重要程度高出很多;9表示i,j两个因素相比i重要程度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2,4,6,8表示i因素相对于j因素的影响介于上述两个相邻等级之间。由此得出高职院校微课评价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两两判断数据,见表1。

(三)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1.一级指标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首先,归一化处理一级指标两两判断数据表。将表1转换为五行五列的矩阵,对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将矩阵的每一列进行求和,同时将矩阵中每一个元素去除以其所在列所有元素的总和。最终得出两两判断矩阵归一化后的数据表,如表2所示。

最后,根据公式进行一致性检验。将表1和表3中指标的权重矩阵相乘得到向量矩阵1。由矩阵求出最大特征值λmax约等于5.06(λmax为矩阵1各行权重的算数平均值)。根据公式,一致性比率CR=(其中,n为指标的数量,RI为随机一致性指标,经查表RI=1.12),CR约等于0.013,其值小于0.1,意味着通过一致性检验,说明这个结果获得了所有制定者的满意,一级指标各指标权重是有效的。

2.二级指标权重系数及其一致性检验

按照上述步骤重复计算二级指标项权重(计算过程略),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经计算,二级指标项中选题设计、教学实施、技术呈现、艺术设计、教学效果等指标均通过一致性检验。其中,二级指标项中教学实施指标各权重系数及一致性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其余指标项略)。

(四)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根据上述计算得到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进行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从而确认结果的可靠性。

一致性比率CR的值小于0.1,说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一致性检验,此层次分析排序的结果有满意的一致性,即权重系数的分配是合理的。由此得出高职院校微课评价指标体系,如表5所示,其中综合权重由二级指标在单层的权重值与其相对应上级指标单层权重的乘积所得。

表5中,综合权重排所有指标前5的分别为环节设计合理、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得当、促进学习兴趣、内容科学无误,而上述指标集中于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两个准则层指标中。这就表明:一是高职院校微课评价更侧重于教学实施过程。微课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回归“课”的本质,这与“课好是微课好的前提”评价理念一致,若微课没有好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即使拥有完美无缺的表现形式,都无济于事。而评价指标体系中技术性要素、艺术性要素只是辅助课程教学的一个手段,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重要,只是相对而言,教学实施的重要性更为显著。二是高职院校微课评价更强调教学实效。微课本是以学习和教学运用为目的而产生的,微课走进课堂,从应用角度出发,学生是否能在教师的指引下顺利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解决实际教学问题,这是高职院校微课质量评价的核心要素。三是高职院校微课评价更倾向“理实结合”的教学方法。微课开发、微课内容应当与现实社会生活相联系,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创设课程情境,找到学科知识与学生经验的结合点。四是高职院校微课评价更关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传授技能知识的同时,重视情感的培养和价值观的树立,利用图媒技术,实现师生、生生的全面良性互动,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这也体现了高职院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三、高职院校微课应用及建议

近年来,从网络课程、慕课到翻转课堂,一个个教育信息化新名词接踵出现,一些学者们热衷于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新武器”,但在高职院校一线教学中效果并不显著。微课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僵局,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道教育景观,微课正逐渐被高职院校传统课堂所利用,并为解决“理实有机结合”“提高学习兴趣”等实际问题带来契机。微课走进高职院校,一方面高职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微课教学效果。除此之外,高职教师还需要不断加强动手能力和专业素养,提高微课制作水平,促进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不能以传统的课堂评价来代替微课评价。建立科学完备的基于高职院校的微课评价指标体系,理清微课评价研究脉络,有利于把握高职院校“本土化”特点,提高微课开发的适应性;有利于增加微课开发的科学性和方向性,提升微课开发质量;有利于强调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实效;有利于加大微课评价的信度和效度,保证微课评价的客观性。

针对高职院校微课开发与评价研究,就开发适用于高职院校的微课资源,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一是注重科学性。高职院校微课开发的科学性原则贯穿于教学内容讲授和教学设计实施的全过程,是微课开发的关键要素。微课的基本任务是传授知识技能,其教学内容应准确无误,推理严谨规范,步骤清晰准确;教学设计要新颖合理,重难点明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二是体现实效性。高职院校微课开发的根本目的是满足教学主体日常教学、学习需求。微课开发应根据高职学生认知水平,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能看懂、能理解、能掌握为目标。对于抽象类的知识点,可以利用微课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对于操作类的知识点,可以利用微课把教师的操作演示过程转变为可视化的教学资源,教师在课堂上重点关注学生易错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进一步体现微课开发的实效性。

三是突出情感性。高职院校微课开发的的教学活动都是在知识与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微课开发过程中,在微课出镜教师的情绪、形象、语言以及微课界面风格、布局等方面获得学生情感认同的同时,渗透对科学态度、人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教育,可以传播教育正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对提升微课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四是关注交互性。高职院校现有的微课开发大多以视频形式为主,学习过程中师生互动较少。要解决此问题,除了课堂上教师自主开展线下交互外,也可利用微课资源整合平台与学生开展适当线上互动。开发者也可以采用storyline、lecture等软件开发基于网页(或动画)的交互式微课,教学过程中添加测试或讨论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微课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及时反馈、加深理解。

参 考 文 献

[1]胡铁生.什么样的微课视频受欢迎——从慕课数据学习分析的启示[EB/OL].(2014-05-29)[2018-10-20].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b64be60101ji1a.html.

[2]尹合棟.微课程设计、开发与评价[J].现代教育技术,2015(1):46-52.

[3]方天宇,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开放大学微课评价体系实证研究[J].成人教育,2017(7):15-19.

[4]孙聘.基于用户体验的微课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5(3):63-68.

[5]周丙锋,等.高校微课中的教学要素及教学效果评价[J].现代教育技术,2015(9):30-36.

猜你喜欢
层次分析法高职院校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