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诱发学生积极探索的研究

2019-06-07 14:59俞月姣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实践小学数学

俞月姣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而实践操作最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3B-0092-02

教师利用动手操作的教学手段,既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又能调动学生在思考和学习上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条理清晰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虽没有统一的模式和固定的要求,但是也不能过于草率和随心,整个过程需要经过周密的设计,才可获得操作方法,在此过程中也不能让学生过于容易地得出结论,需要在学习途径上设计一些坎坷,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9+4”的加法时,设计的操作程序和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教师可以在课前事先准备一个透明的盒子,当着学生面在里面放入9个小球,在盒子外面放置4个小球,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在这个盒子里已经有了9个小球,那么我们再放入几个小球便能刚好凑成10个小球呢?”这时学生都回答:“再放入1个。”第二步,教师将放在盒子外面的4个小球分为两组:3个和1个。第三步,教师将盒子外面的1个小球放进盒子,这时学生就能明白9+1=10,然后教师将盒子中的10个小球与盒子外的3个小球组合起来,这样就变成了10+3=13,也就是9+4=13。教师这样做不仅能够让学生分步思考,而且培养了学生直接观察的能力,让学生用思维去引领操作。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学实践活动需要做到条理清晰,有条不紊,让学生易于明白,且更容易接受。

二、目的明确

小学数学课程的实践性活动需要具备明确的目标、方式以及内容,必须紧紧围绕教学中的知识点展开,设计和组织教学。教师需要注意活动应该尽量做到简单、有趣、新颖。例如,教师在教学“圆柱体表面积”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先准备一个圆柱体模型,并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充分展示,告诉学生:“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可见圆柱体,以前有一个同学不小心摔碎了老师的一个玻璃杯,我要这位同学还给我一个差不多大小的圆柱体,这位同学感到很诧异。”学生们听过之后都大笑起来,有的学生经过思考说:“老师,玻璃杯不就是一个圆柱体吗?”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让学生明确实践的目的。随后,教师开始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讲台上的这个圆柱体模型了吗,我想要同学帮一个忙,给这个模型穿上红色的衣服,等下我会给每位同学都发一张红纸,请同学们认真思考我们讲过的内容,为模型剪裁出一套合适的衣服。”随后学生们跃跃欲试,教师在这时再三提醒学生,圆柱体的剪裁需要特别合身,要与圆柱体的“身材”一样。学生们在剪裁过程中,通过探讨和思考能够得出圆柱体的表面积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形组成的,而想要获得圆柱体的表面积,就需要得出长方形的表面积和两个圆形的面积,当学生计算出圆柱体的表面积之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将“衣服”算一算、量一量,从而慢慢推导出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得出计算公式。也就是圆柱体的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这样,就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慢慢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理论联系实际

生活中离不开数学,教师需要紧密联系生活,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寻找答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明白数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数学知识对我们生活的作用,教师可以针对一些重点知识设计思考性很强的实践性活动。例如,教师在教授平行四边形面积知识点时,可以将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对平行四边形进行拼凑和剪裁,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剪开,再进行平移,就会将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拼凑之后的图形,得出以下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边与长方形的长相等。最后,教师总结,长方形的面积=宽×长,所以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边高×底边,学生通过观察、实际操作、分析,得出了结论,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让学生充分掌握了知识点。教师可以在教授知识点之前让学生测量球场的长度、桌椅的高度、黑板的长度,这样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学习利率、利息等知识时,也可以让学生调查当地信用社、银行的利率和利息,这样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还能在生活中运用知识。

四 、借助学具培养能力

教师在培养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过程中也可以借助学具达到教学目的,学具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比较抽象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尽可能安排制作、测量、画图、剪、摆、拼等操作学具,也可以让学生操作,从而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补少移多”这一类型的题目时,可以根据知识的重点进行分层讲解,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不同的摆放木棍的方式,先摆上两行的木棍,每行保持10根木棍,在第一行上面移动一根木棍,比较两行的差值,并且让学生分析相差的数值与移动的数值的关联。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在第一行摆放10根木棍,并将第一行中的3根木棍移到第二行,此时两行木棍的数目一致,问第二行原来有多少根。教师要求学生在移动木棍和摆放木棍的过程中说出解题的依据和思路,这种实践和理论相互结合的手段不仅让学生记忆深刻,也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教授正方形时,可以在课前准备好正方形的卡片,并详细向学生介绍正方形的特点,让学生们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将正方形沿着对角线进行折叠,并且再对折,可得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的结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测量正方形的四条边,果然发现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都相同。

总的来说,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这是提升小学生学習兴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有利于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全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方法[J].散文百家(下),2017,(7).

[2]连标钱.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7,(10).

[3]张桄榕.刍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魅力中国,2009,(19).

[4]陈阿环.小学生数感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9,(23).

[5]李润霞.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J].学周刊,2019,(12).

[6]贾利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和探讨[J].情感读本,2019,(8).

[7]张汉丽.有效提问,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精彩[J].课程教育研究,2019,(3).

[8]程小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辽宁教育,2019,(5).

[9]秦慧合.例谈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问题与反思[J].中华辞赋,2019,(3).

[10]龚华林.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9,(1).

[11]张淑琴.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9,(23).

[12]李长红.大胆改造,活用教材[J].珠江教育论坛,2017,(4).

[13]郭彩艳.从小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数学教学[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

[14]贺桂琴.关于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考[J].好家长,2015,(46).

[15]陆银秀.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教育革新,2002,(1).

猜你喜欢
实践小学数学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