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广
周莹是北京人,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可爱喜人。周莹经常在朋友圈里晒自己和孩子的幸福生活。貌似幸福的她,其实有一肚子苦水。“我老公每天回到家就喊累,除了吃饭,就是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帮孩子洗澡的是我,辅导孩子功课的是我,带孩子看病的还是我……我生病了,拖着病体也得给孩子做饭。说句不好听的,我老公回到家,就像一个癞蛤蟆,戳一下动一下,不戳不动。”
有个网络热词生动描述了周莹们的生存现状,叫“丧偶式育儿”,形容家庭教育中一方的显著缺位,多指母亲独当一面,父亲形同虚设。
丧偶式育儿会给孩子造成明显伤害。据调查,5~6岁的儿童在缺乏父爱两年后,其认知力与拥有父爱的孩子相比明显落后,突出表现为前者在方块设计、走迷宫和算术等智力测试中落后,操作分数与全量表智商分数低下。
美、英、德等国最新研究显示:年少时患“父爱缺乏综合征”的孩子,长大后成为穷人的可能性要比一般孩子高5倍,中学辍学率高2倍,犯罪率高2倍。如果是女孩,她长大后成为单身母亲的可能性,要比一般女性高3倍。
可以这样说,丧偶式育儿正在伤害下一代。丧偶式育儿是怎么形成的?父爱为何成了稀缺品?如果不想让这种现象出现在自己家里,妈妈们又该怎么做?
妈妈不幸
(刘红梅,两个孩子的妈妈)
有人把丧偶式育儿、当妈式择偶、保姆式妻子、守寡式婚姻,并称为“中国女人的四大不幸”。
前段时间,朋友圈里有则很火的视频,张娜拉在里面演绎了一个普通妈妈的日常:一个女人带着孩子,得保证孩子的安全,还得保证自己和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据说这就是“丧偶式育儿”,也是如今生活中很多妈妈的真实写照。
视频中,妈妈上个厕所,孩子在卫生间外哭闹,无奈只能放孩子进来;想趁孩子睡着了吃口饭,没想到孩子又醒了,只能边哄孩子边胡乱吃点;长期抱孩子,手腕酸痛,不得不贴上膏药;衣服总是不知什么时候弄上了污渍,在路人异样的目光下,妈妈尴尬地将污渍遮住;孩子生病了,妈妈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最后还是独自抱着孩子去了医院;好不容易回到家,等着老公回家,老公却发来短信:今晚不回来了。
短片的整个过程,都是妈妈在忙前忙后,父亲完全没有出现。
我相信,每个独自带娃的妈妈看完都会泪奔。因为这其中的辛酸,只有亲身经历了才会知道。教育本是父母两个人的事情,如果其中一个选择了置身事外,其实就是逃避责任。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妈生妈养,爸虽生犹死。
很多母亲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放弃了工作,放弃了逛街,放弃了原有的交际圈。而很多父亲,在婚姻和家庭教育中冷眼旁观。
孩子是夫妻双方孕育的,大家都有责任和义务照顾孩子,没有哪一条法律规定孩子一定要由女方教育抚养。更何况,谁也没有权力要求女人,为了孩子为了家庭,而放弃自己的全部生活啊!
孩子呱呱坠地时,爸爸妈妈都是新手,都会束手无策。在育儿这件事上,爸爸妈妈最初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难道就因为女人天性中的爱,就把育儿重担全部压在妈妈肩上吗?这不公平啊!
爸爸难当
(谷丰年,某报社記者)
我在一家报社工作,有两个孩子,大女儿读小学,小儿子刚出生。家里有两个孩子,整日鸡飞狗跳。在孩子眼里,或许我不是一个好爸爸,但这不是我不努力,而是爸爸太难当!有点经济基础的父母,甭管孩子咋样,都送孩子进双语学校、出国。咱的孩子不差,不能输在父母不给力上。以后孩子大了,要是埋怨我怎么办?所以,我必须挣钱!
除了教育费用,我还想给两个孩子攒买房的钱。房价一路疯涨,不能等孩子大了再买,得现在就着手。为此,我白天上班,晚上兼职加班,30多岁的年纪,已经开始大把大把地掉头发。
我也想陪在孩子身边,而不是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看。可你说,我不这么办,还能怎么办?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不是我一个这样当父亲,有调查显示,目前在北京有70%的儿童被隔代教育,在全国有接近5成的儿童被隔代教育。有的三代同居,有的父母则干脆把孩子送回老家。不是我们男人想当“影子爸爸”,而是被现实逼迫不得已而为之。
因为工作关系,我比较留意社会新闻。近日,我看到了这样一个新闻。小女孩嫣嫣给爸爸公司的老板发去一条微信:请给我爸爸放一天假吧。原来,嫣嫣患有眼疾,亟待手术。她希望爸爸陪她去,她已经有一个月没有看到爸爸了。微信截图被人发到网上,戳中不少网友的泪点。而她爸爸所在公司的董事长看到,立即给嫣嫣爸爸放假一天,同时签发了一份承诺书:凡已经转正且家有0~14岁孩子的员工,在5月20日当天享受带薪休假一天。
嫣嫣的爸爸是幸运的,他的老板深明大义,富有爱心。但不是所有的老板都会这样做,我们也不可能要求每个老板都做到这一点。
从传统到现代,人们对父亲一直有着太多太多的要求,父爱要如天、如山、如海,既有强劲的臂弯,为家庭遮风挡雨;也得是儿女的楷模,言传身教引导孩子走上巅峰。但是你们想过没有,父亲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也会脆弱,也会低落,也会失败,有时也需要情感的慰藉、家人的体谅。当我们对父亲有着种种要求时,是否也应该思考一下,究竟应该如何对待父亲。
救救父爱
(朱红,某中学老师)
去年底,《中国家庭教育现状》白皮书公布。其中的数据显示,父亲主导教育的家庭不足两成。另据调查,60.7%的网友认为现在的孩子缺失父教,仅13%的人认为父教并未缺失。还有资料显示,我国22.4%的儿童一周都见不到父亲,0~5岁儿童日常生活的主要照料人是母亲,其次是祖父母。
美国哲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说,“母亲代表大自然、大地与海洋,是我们的故乡”,而“父亲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思想的世界,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在弗洛姆看来,二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