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摘 要:在思想政治课堂实践中,遵循心理学规律可以为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开辟有效路径。我们可以从“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入手,“潜濡默被”,在主题情境中“依从”;“慧眼识真”,在议题牵动中“认同”;“共情共鸣”,在活动任务中“内化”,藉此达成有效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政治认同;心理规律;主题情境;议题牵动;活动任务
“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学科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有信仰和“政治认同”的中国公民是思想政治学科当仁不让的价值担当。思想政治课如何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笔者认为,遵循心理学规律可以为之开辟有效路径。“认同”是心理学的概念,社会心理学认为,社会认同形成过程要经过“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在思想政治课堂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上三个阶段入手,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
一、“潜濡默被”,在主题情境中“依从”
“依从”指的是人们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而采取的与他人要求在表面上相一致的行为。这里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显而易见。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阵痛期”,受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必须看到,高中生在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上还存在着一定问题,仅靠传统的说教显然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因此,政治课堂要以价值引领为目标,以“主题情境探究”为主线,“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典型生活素材或时政热点案例,营造真实生动的教育情境,精心设计符合学生思维特点、认识水平、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热情,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表达真情实感。”[1]
在《文化生活》“永恒的民族精神”一课的学习中,笔者力图改变过去那种随意、零碎、杂乱、无序的情境设计,以“港珠澳大桥为例探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为主题,设置了“学习大桥人——感悟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追随大桥人——感受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致敬大桥人——体悟民族精神之魂”三个环节,每个环节又由若干问题串珠成线。如“学习大桥人”中设置了三个问题:(1)视频中哪些话、哪些瞬间让你记忆深刻?从中,我们感受到了大桥人哪些民族精神?(2)习主席为什么说港珠澳大桥是同心桥、自信桥、圆梦桥和复兴桥?(3)年轻的我们需要向大桥人学习什么样的民族精神?围绕这些问题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实现集约式教学,将情境预设成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个主题系列,让学生身临其境,在他人的影响和感染下有思可循、有感而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政治认同感毕竟属于心理层面的反应,如果学习的内容不能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则很难达到教育的效果。[2]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在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中探究,教学的主题性、整体性、逻辑性更强,从而实现情境由小到大、由远到近、由国家社会到自身的有机连接。在这样的主题情境设置中,学生政治态度的依从会有从众和服从两个层面,而此时的从众和服从更可能是出于自愿,从而有利于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的政治观点,实现政治认同。
二、“慧眼识真”,在议题牵动中“认同”
“认同”指的是个体由于欣赏某人或某些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或态度从而采纳他人的行为或态度的一个过程。安东尼·吉登斯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一理论认为,实现认同需要两个条件:一是通过个人经历建立内在参照系统,二是通过自我反思性,吸收外界新的信息不断完善已有的内在参照系,在不断自我认同以后实现自我。[3]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议题式教学无疑是实现这两个条件的有效载体,特别是涉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争议和冲突,议题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协商和公开讨论,在吸收外部或他人的信息中自我反思,在两相砥砺中凝聚共识,从而达成政治认同。
例如,结合《经济生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政治生活》“我國政府的职能”,可以设计这样一个议题:政府的“有为”和“无为”,并借鉴沈雪春老师的议题式教学法设置议题教学卡。
第一部分,议题描述。温州市政府的“无为与有为”:(1)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无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动力和内因,而政府的“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对于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等,都让它发展。(2)强化市场和质量管理的“有为”。曾经因为低质皮鞋、虚假广告、假商标等,温州的形象和声誉曾一度出现空前的危机。为此温州政府转变强化管理职能,开始全面整顿,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并加强质量管理。在此基础上温州政府提出“质量立市”的口号,在全国率先制定“质量立市”的地方法规。
第二部分,议题讨论。设置有抓手的问题以供探究:(1)从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角度,说明政府为什么既要“有为”又要“无为”。(2)从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如何处理好“有为”与“无为”的关系。(3)能否用“管得多少”来作为衡量一个好政府的标准?
第三部分,议题决策。在充分合作探究后达成共识:温州市政府在行政管理上的“有为”与“无为”,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有机结合,又反映了转型时期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所表现出来的几大特点,即进行“放管服”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法治建设,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体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威信等。当然,议题式教学对师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精心选择和设计议题,其次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要求较高,再次就是课堂组织的层次性、延展性,否则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无论是社会转型带来的负面冲击,还是现实生活带来的道德‘两难选择,都会使高中生通过个人经历建立的内在参照系产生价值多元化的摇摆。”[4]35为此,政治课堂应注重议题牵引,激发学生反思,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引申观点,“慧眼识真”,及时修正已有内在参照系中不合理的部分,重塑价值,从而真正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
三、“共情共鸣”,在活动任务中“内化”
“内化”是指将外界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则作为自己的规则和内在标准,并用以指导实际行动,即做到知行合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是政治认同的最高境界。实践活动是实现这一转化的有力抓手,把学科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是因为“课堂承载的教育是有限的,而活动践行中获得的领悟则是无限的”[4]35。鉴于时空的限制,学生不可能事事都亲自实践,《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了活动型课程的新理念,因此,教师要利用丰富的资源,设置真实的情境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共情共鸣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启迪人生智慧,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文化生活》“文化创新的途径”一课的学习中,设计了这样的活动任务:为弘扬南通地方文化,请利用市北文体中心举办展览的机会,设计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体验活动(包含活动名称、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设计的目的与思路等),并根据探寻文化创新之路的收获点评自己或他人的设计亮点。学生们思维活跃,亮点频现,有小组设计了非遗“沈绣”文创课程包体验,具体通过沈绣作品展、沈绣非遗传人现场指导、自己动手创作等形式开展文创活动,同时指出,只要市民热爱刺绣、喜欢动手,就可以来参与课程包互动体验环节,该课程包内还附有纸质课程教学说明,市民若需要查看教学视频,也可扫描二维码“全民造物”官方微信平台进行查找。还有的小组设计了如蓝印花布手工课堂、西亭脆饼DRY厨房、VR互动体验“千年濠河我的家”及“僮子戏”的前世今生等文创活动。在点评设计亮点时同学们都谈到了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 此时,他们融入其中,展现了我们不可小觑的智慧和创新精神,回归生活,走向社会,拓展了教学的开放性。学生在活动任务中践行,不仅培育了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更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政治方向。
内化实质上是在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等的综合作用下,通过一定的社会活动,形成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 即政治信念,具有深遠的影响。这既是人的政治社会化的核心,也是培育政治认同素养的目的。
政治认同的心理过程的自身特征是由依从、认同、内化各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功能状态决定的,是在“多种客观因素的共同制约和影响下,通过政治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而形成的”[5]。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要遵循这一规律和路径,藉此达成有效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成平.有心无痕:政治认同教育的理想境界[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11):16-17.
[2]马立华.外化到内化——论如何打造培养高中生政治认同感的课堂氛围[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10):134-135.
[3]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北京:三联书店,1998:58-92.
[4]吴姣.感知·认同·内化·践行——《生活与哲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策略例谈[J].中小学德育,2014(9).
[5] 李春山.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形成过程与优化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4(3):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