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巧妙渗透

2019-06-06 04:20佟戈峰
神州·上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环境教育环保意识高中地理

佟戈峰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环境破坏程度日益加剧。如何保护地球环境,为现代人和后代人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生存空间环境逐渐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高中阶段的地理教育教学内容同环境保护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如何立足于地理课本,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当今广大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关注及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环保意识

高中地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尤为重要的,但是人文领域知识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就是人文方面的知识,环境问题是现在大家都在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进行教育革新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不断强化这方面的教学,让地理教学更加全面。

一、高中地理实施环境教学的必要性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新课改理念下的重要教育教学手段。教师通过对地理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将有关环境教育的元素同课堂教学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深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即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要同自然和谐共处才能共存、共发展。对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体现教育价值意义重大。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的时期,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加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这对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

(1)立足于地理教材

高中阶段地理所涉及知识范围广,学科深度较浅,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在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关于环境方面的知识,比如,大气、温度、海洋、陆地、矿产资源等等,此外还包含农业、工业、城市以及交通等人文环境方面的知识,可谓是对环境知识阐述的较为详尽。广大高中地理教师应善于发现地理教材中的环境元素,通过课前备课巧妙地将环境教育融合到课堂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知识的同时不自觉地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热情。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大气环境保护章节的学习,教师应对课本知识内容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哪些是对大气环境破坏的行为,哪些是保护大气环境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课堂共同探讨大气环境保护问题中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引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欲望,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此外,地理教材中关于人口问题等方面的知识涉及的也比较多,教师应根据生活实际,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人口调查活动,让学生从人口调查活动中切身感受到人口危机问题,可有效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综上我们可以发现,高中地理教材中同环境教育相联系的知识内容较多,教师应善于发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元素,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充分地利用地理学科特点,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环境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

(2)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对于学生教育逐渐从传统的单一文化知识传授的教育模式向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教学模式转化。就目前高中地理环境教育而言,地理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将地理课本基础知识内容传授给學生,而且还应帮助学生在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内容的同时能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能够积极发现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从自身做起,加入环境保护队伍行列,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设施优化改进教学手段。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师应以多媒体为平台,为学生营造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放映幻灯片或者视频的的方式让学生领略到大自然之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能够有效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更能牢固掌握地理学科知识,加深记忆,提升教学效果。此外,高中教师应打破传统高中地理教学理念的束缚,深刻理解新课改理念的重要内涵,积极创新地理教学新方法和新模式,充分将环境教育融合到地理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地融入到课堂中,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公,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及创造能力,对地理学科知识尤其是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进行共同探讨,共同解决环境问题的办法,这样可有效地增强他们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

(3)注重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的作用在于使抽象的理论变为切实可行的具体行动,学生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学到的地理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提高环境意识,增强他们爱护环境、守护自己家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因而,想在地理课堂中渗透环境教育,就要带领学生走出以理论为主导的课堂,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在课外活动收集资料,以便分析和解决问题。为了学生从内心树立环保意识,也应该从家庭方面进行教育,比如适当开展一些主题活动,让家长也参与其中,让环境教育走进家庭,让学生多方面得到教育。也可以在地球日、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环保节日,组织学生开展宣传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人们对和环境的破坏程度,肯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的锻炼,将学校、家庭对学生的环境教育深入到生活中,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从更加全面的视角出发,以此发现社会、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提高学生对真实社会情境的认知。

总体而言,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充分重视,学校更要提供一定平台,利用多种举措,促进目标落地。本研究所探讨的上述四点策略,就是对这一主题的具体探讨。多元举措的实施,必须指向于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融入和渗透,如此方可形成合力,达成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艳花.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探究[J].学周刊,2011 (34):62-62.

[2]吴志明.小议高中地理环境伦理观的渗透方式[J].新课程导学,2016 (33).

猜你喜欢
环境教育环保意识高中地理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汽车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作用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