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探究

2019-06-06 04:20林倩
神州·上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史料教学能力提升

林倩

摘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给中国带来了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事业也随着社会进步而飞速发展,不断地为社会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人才。我们高中历史教学也随着时代变化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史料教学成为新课改形势下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史料教学是指通过教师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并设置相关问题学生阅读材料,获取相关历史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结合问题进行课堂探究。这种课堂模式可以很好的利用信息时代媒介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概括归纳等能力,并能充分展现学生课堂主体性。

关键词:史料教学;能力提升;史学思维;论从史出

史料教学重要性

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越来越成为高中历史教师的严峻挑战。史料教学通过系统地增加和解读紧密切合教材的史料,使教师能够有层次地、有选择地、更容易地应用史料来进行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与传统的高中大纲“以教科书为纲”相比,史料教学更注重对史料的解读,史料是有生命的历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使历史面貌的再现,学生通过解读史料拓宽视野、加深对历史的领悟,从而更好适应高考“理在书内,题在书外”的要求,更好地通过教师的作用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观念。史料教学有助于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状况,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思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史料教学运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教师史料的选择困难,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我们上课的资源有很多,史料教学时也面临史料选择问题,不能多太长,切中要点,简洁易懂等都是我们选择史料是需要思考的。学生对史料的理解能力有限,有时史料过于冗杂,看不懂的太多;不能很好的概括材料主体内容。课时紧,用史料教学耗时长,教师难以把握课堂时间,学生学习任务负担加重等问题也是急需解决。史料教学方式的有效性的反思等问题。尽管面临不少问题,但我们学校目前采用的是导学案教学方式,对史料教学模式的进行非常有帮助。导学案教学中我们会针对本课重难点提前准备好史料,提出问题,在课堂上作为重点突破,在分析本课重难点同时,提升学生读题解题能力。以下是史料教学过程总结的有助于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

史料教学实践可行方式方法

首先重视教材中的史料。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我们教学带来了便利,但是丰富而杂乱的网络史料也给我们课堂史料的选择与运用带来了困难。史料教学要求教师在实践中迅速提高自己获取、选择、甄别、运用史料的能力。我们选择史料,优先考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高中历史教材中史料每一课都有导言、资料回放、历史纵横等文字史料,还会有图片史料或者是图表史料相结合。教材中史料内容非常丰富,可信度较高,而且这些史料是围绕着本课的重难点重难点内容而选择的,学生较熟悉,充分利用这些史料可以更便捷的是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引领学生突破本课重难点问题。教材史料与本课内容相互补充,可以作为史料典型性代表,对启发思维有重要作用。如必修二第一课中运用课文中学思之窗《夫妻双双把家还》材料突破本课男耕女织小农经济这一难点。学生解读此材料大意,可以让学生分析出这一经济模式为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加深学生对这一经济内涵的理解;进而引导学生结合材料以及教材内容分析这种经济模式的特点。

史料教学要与生活息息相关。“以史明鉴”使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因素,历史课堂教学要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做到学以致用。史料教学中可以通过选择时事政治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史料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特便是充分利用身边的乡土教材,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而且与现实相结合的史料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是自己的课堂不再局限于小小的课堂内容。而是进入到现实与社会的大课堂中拓展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必修一第16课材料可以选择宾阳的昆仑关战役材料作为重点。从地方的角度利用乡土教材,學生较熟悉,在自己周边的历史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他们的感性认识,也可以借此让学生了解昆仑关战役,体会作为宾阳人的自豪感。从昆仑关战役日军对宾阳人的伤害,引发学生共鸣转入其侵华罪行。如此可以更好地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课堂上学生自发积极关注关于昆仑关发生的事情,情感迁移至整个国家抗日战争日军侵华罪行以及中国人民的团结抗战,最终迎来的胜利。有助于培养学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责任感这就是历史学科素养国家情怀的培养。

史料教学要有目的性、有步骤的进行。我们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注重素质教育,高考是选拔人才的关键,因此高考中也注重考察学生能力培养,个性发展等。高考历史学科主观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概括、综合、归纳、判断、比较等方面的能力和历史学科的思维。我们在课堂上进行史料教学时候也要注重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史料的选择,问题的设置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史料表现出历史的鲜活性、教育性和人文性。我们对史料的解读以及概述要有自己的历史意识。在史料教学中最开始要培养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史料的能力,以适应高考中主观题根据材料概括问题的题型。再则是注重培养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从而加强学生对史料的深入研究能力,分析出材料所展示历史知识内容的特点、影响等,并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设问作出归纳、综合的解答,很好的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也让学生真正学会“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方式。

史料教学方式是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方式,通过材料实质问题,开展合作探究活动,鼓励学生阅读分析材料,获取材料有效信息解决问题,做到论从史出,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解释历史,加深自己对历史事物的理解。并且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提高学生获取信息、概括分析、综合归纳、理解判断、比较等方面的能力和历史学科的思维,以便学生应对高考人才的选拔有非常好的优势。教师加强对史料教学方式的研究,从材料选择、运用、问题设置、课堂开展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对历史教育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猜你喜欢
史料教学能力提升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以史料促教学
匠心优化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英语课堂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学生写作能力的实用价值及其提升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