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与《拟行路难》的创作

2019-06-06 04:19邱璐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4期
关键词:刘宋侍郎鲍照

邱璐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4-0-01

鲍照与谢灵运、颜延之合称为“元嘉三杰”,但他在生前受到的关注却没有其他两位多,《宋书》《南史》均未给他单独立传,仅附见于临川烈武王刘道规传中。钟嵘也曾在《诗品》中评价鲍照“嗟其人微才秀,故取湮当代”,言其个人才能优异而地位低下,所以在当时被埋没。然而优秀的诗人总会发光。在鲍照去世后,他的诗歌价值就被发现了,引来众多论者评述。其中对鲍照诗歌评价较为中肯的有钟嵘“其源出于二张。善制形状写物之词,得景阳之傲诡,含茂先之靡鳗,骨节强于谢混,驱迈疾于颜延。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然贵尚巧似,不避危仄,颇伤清雅之调。故言险俗者多以附照”。鲍照以乐府诗闻名,《宋书·临川烈武王道规传》载:“鲍照,字明远,文辞赡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遒丽。”他一生共写了八十六篇乐府,其中最著名的是以七言体、杂言体写成的十八首《拟行路难》。

(一)

鲍照生于何年何日不得确知,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他大约生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经历了宋武帝刘裕的篡晋、宋少帝刘义符的废立、宋文帝的“元嘉之治”及刘宋皇室的矛盾激化和骨肉残杀,最后自己亦在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中牺牲。刘宋时期除了政权频繁更替、统治阶级内部杀戮不穷,门阀制度亦达到了巅峰。《南史·王球传》载:“时中书舍人徐爰有宠于上,上尝命球及殷景仁与之相知。球辞曰:‘士庶区别,国之章也。臣不敢奉诏。上改容谢焉。球简贵势,不交游,筵席虚静,门无异客。”士族不仅对出身“田舍翁”的刘宋政权不竭诚拥戴,对寒士更每加轻蔑,双方冲突激烈。

鲍照在不少文章中自称出身低微,如《解褐谢侍郎表》:“臣孤门贱生,操无炯迹”;《拜侍郎上疏》:“臣北州衰沦,身地孤贱”,可见其当时亦颇受歧视。但他是有政治抱负的才士,不甘心屈从门阀制度。439年,鲍照带着自己的诗歌去见临川王刘义庆,却遭人劝阻:“郎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鲍照听后气愤道:“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求见刘义庆后,鲍照果然得到赞赏,被提拔为国侍郎,然而这也只是一个基础的事务官。刘义庆在刘宋诸王中颇为出色,自幼才华出众,曾组织文人编写《世说新语》,鲁迅称赞该书“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刘义庆的儿子刘烨和鲍照的关系也比较好,因此鲍照曾兼任临川国的郎中令,迁为左常侍。但鲍照曾在《野鹅赋》中以野鹅自况,言与自己不合群,曰:“空秽君之园,徒惭君之稻梁”,表达自己受排挤的处境。且此赋有序文,清楚地说明了是在临川王世子处作。这说明刘义庆手下有人嫉妒他的才能、歧视其出身,鲍照曾受到打击。显然,刘义庆虽然欣赏他的文学才能,却并非真正对他有过多的关照。在刘义庆去世后,鲍照在始兴王刘濬的门下当过侍郎。此后,他还在刘宋王朝直属的官府里担任过海虞令、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禾陵令以及永嘉令等。最后,在临海王刘子顼手下担任参军时被卷入政治斗争,于明帝泰始二年(466)年为乱兵所害。

鲍照生活在政局动荡、杀戮不断、门阀鼎盛的时代,出身低下的他一生过着贫病交加的生活,写过《请假启》《请赐药启》等文叙说自己病情。为了避免在孝武帝刘骏前张扬自己的才华,鲍照还故意写出“鄙言累句”来掩饰自己。封建统治者的迫害、世家大族的压迫及自身的政治抱负造成了鲍照悲剧性的一生,他是时代的牺牲品。正因如此,鲍照在南朝文坛颓靡的风气中“如饥鹰独出”,“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继承和发扬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优良传统,表现出南朝少有的激憤哀怨。

(二)

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运用的是东晋以前北方民歌《行路难》的曲调,此种曲调在鲍照出生之前已传入江南。《世说新语·任诞篇》曾引《续晋阳秋》 “袁山松善音乐,北人旧歌有《行路难》,曲辞颇疏质。山松好之,乃为文其章句,婉其节制,每因酒酣从而歌之。听者莫不流涕”。《续晋阳秋》的作者是梁代人檀道鸾,他的生平附载于《南史·文学·檀超传》。作为南朝人的檀道鸾,通常不会用“北人”来称呼北方少数民族,而使用 “虏”这种蔑称。他原籍高平金乡,本是北方人,自然也不愿意像土生的南方人一样称北方人为“伧”,于是选用了“北人”,这说明《行路难》确实是东晋以前中原的民歌。根据《晋书·孙恩传》记载:“次年(401),孙恩……转而侵犯扈渎,杀死袁山松,又乘船从海路前往京口”,袁山松于晋安帝隆安五年(401)为孙恩所杀,距离鲍照去世(466)有六十五年。然而根据前面叙述可知鲍照大概死于五十二岁左右,因此《行路难》应该是在鲍照出生前就传入了江南。

从《拟行路难》组诗整体上看,诗歌表达的情感真实自然,用典较少,与陆机、颜延之等雕琢整饬,喜好用典,缺乏真实情感的诗歌有较大差别。虽然原来的《行路难》被认为“曲辞颇疏质”,但是鲍照的《拟行路难》辞藻华美,绝不是“疏质”,从开始的《行路难》到鲍照的《拟行路难》应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根据前面《续晋阳秋》中载“《行路难》……听者莫不流涕”可知《行路难》应该是一种悲伤曲调。这种情调有助于鲍照表达自己被悲剧性命运支配的激愤哀怨。

《拟行路难》十八首虽然是组诗的形式,但它并非鲍照一时之作,其中包含鲍照多个时期的思想、生活及文学创作。余冠英曾说:“《行路难》十八首,末首说‘余当二十弱冠辰。后人据此说鲍照在二十岁左右即元嘉十二年(公元四三五)左右作《行路难》。但第六首说‘弃檄罢官去,作者在元嘉十六年(公元四三九)才被刘义庆擢为国侍郎,相距四年,可见十八首非同出一时。”余冠英将诗歌本身的内容和鲍照自身的经历相结合,有力地证明了《拟行路难》组诗所反映的内容并非鲍照同一时期的经历状态。

猜你喜欢
刘宋侍郎鲍照
受气包
鲍照乐府诗创作对南朝诗人的影响
鲍照辞赋与其书信文之对比
——以《登大雷岸与妹书》为例
对刘宋义嘉之乱原因新认识
对刘宋义嘉之乱原因新认识
汉城百济覆灭考论
鲍照边塞乐府诗歌创作探微
浅谈古代官职侍郎
浅谈古代官职侍郎
“刘宋”为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