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需要

2019-06-06 04:20廖福霖
绿色中国 2019年4期
关键词:物质优化生产

廖福霖

需要理论概述

马克思、马斯洛、马克斯·尼夫和赫尔曼·戴利等人都提出了需要理论,它们之间有联系有区别。马克思是第一个为“需要”下定义的哲学家,他认为“需要是人对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生活条件依赖关系的自觉反映”。本词条以马克思需要理论为主线,吸收其他需要理论的合理内核,如马斯洛人类需要层次论、马克斯·尼夫人类需要矩阵论、赫尔曼·戴利人类需要频谱图论,对需要理論进行概述:第一,需要是人的普遍本性。人作为社会存在物,有自己的需要,既包括物质上的需要,也包括精神上的需要,既包括生存的需要,也包括享乐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因此,人的需要不仅有自然属性而且有社会属性,这和动物的本能性适应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二,人类的需要呈层次递进的规律,表现为由低级到高级、由物质到精神的发展过程。人的需要不是固定不变的,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便会激发出新的更高层次的需要。第三,人的需要是在历史过程中不断生成的,在一定的社会、一定的历史时期,人们的一切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归根结底取决于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物质和精神条件,而这一切最终又取决于物质生产的基础、实践的发展程度和特定社会历史条件实际达到的水平。第四,人的需要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人由于具有自我意识,能够意识到自己需要什么,与此同时,需要的满足必然要通过特定的手段和方式得以实现,因此,人作为需要的主体要获得需要的满足必然要把其与手段和方式联系起来,实现客观到主观、主观到客观的转化。

生态需要

生态需要就是生命体对于自然生态系统所产生的生态产品与生态服务的需要。它不但是人类生存的需要(如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适宜的气候等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而且也是人类享受的需要(如人们常说的享受大自然),同时还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如生态科学是为真、生态道德是为善、生态审美是为美、生态保健是为康等)。

许多人(包括学界的许多人)都把生态需要只视为人类的需要,这是不全面的。在生态文明视野下,不但人类有生态需要,自然界中的其他生命体也有“生态需要”,它们同样需要干净的水和适宜的空气,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太高,或水中重金属含量过高,自然界中的许多生命体就难以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就可能瓦解。

满足生态需要应成为生产目的的重要内容

生态需要既是物质需要的范畴,也有精神需要的意蕴;不但有量的需要,而且有质的要求。在地球自然母系统生产的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能充分满足人类的生态需要并显得宽裕的那个年代,人们对于生态需要还是停留在自发状态,所以即使是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也把生产目的界定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按照通常的理解,它是没有包括生态需要。由于当今地球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的稀缺性,生态需要成为人们十分紧迫的需要,“现在大家吃得饱了,更希望活得好。这就要求不仅吃喝要有质量,同时呼吸也要有质量”(李克强2017、3、9),人们从要生计到要生态,从盼温饱到盼健康,生态福祉的需要就发展成为人们的自觉状态,“我们发展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保障民生”(李克强2017、3、9),所以作者认为,应当把生产目的界定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优化的物质文化生活与生态福祉的需要以及自然生态系统自身的需要。这里有三个变化:一是把“不断增长”变为“不断优化”,以前这种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是以数量的上升为目的(后来是以质量的降低为代价的),并且从根本上看,是以牺牲自然生态系统来满足人类需要,以牺牲子孙后代的需要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生态文明观认为,人们不能无止境地追求物质的量(更不能像金融危机前的美国那样大量购买大量废弃,甚至即购即弃,大量浪费,否则要有20个以上地球才能支撑),而是在一定的物质量得到满足后,追求质的提高,追求更高层次需要。同时也更能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更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二是把生态福祉需要单列出来,以更好呈现生态服务与生态产品的价值并尽可能通过市场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其价值(把外部性变成内部性),促进全社会更好地生产生态服务与生态产品,更好满足人们的生态需要。三是不但满足人类的需要,也要满足自然系统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生态需要,这就要求人们在生产活动中不能只向自然索取(更不能掠夺),还应当反哺自然,如让自然休养生息或进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这样才能生产更多更好的生态服务与生态产品,人类才能和自然双赢。这三方面体现了人们需要结构的优化,从数量到质量的优化,从一般到个性的优化,从眼前到可持续的优化。从生态文明学的原理看,“优化”比“增长”更能体现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要提高人的素质

生态需要从宽裕到稀缺,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所以生态需要的满足,关键是人,核心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发展生态生产力,发展绿色产业与绿色产品;要使生态服务与生态产品从外部性变为内部性,切实体现其价值,实现生产动力的内部化;等等。

同时要提高人们生态享受与生态消费的素质,正如马克思说的:一个人“要多方面享受,他就必须有享受的能力,因此他必须是具有高度文明的人”。

猜你喜欢
物质优化生产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抓物质特征 巧解物质推断题
食品与水
物质及其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