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静 王怿旦
( 三江学院外国语学院,南京 210012)
英语语言学导论课程一直都是高校英语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知识性、理论性与系统性,同时也是专业课程中较难、较枯燥的课程。因此,很多学生在教学反馈中表示,较多的专业术语,较复杂的理论知识,较枯燥的纯理论讲述让其缺乏学习的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理论能够切实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笔者试图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引入任务型教学,设计高效的教学介入手段,将任务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对语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术语讲解深入浅出,细致生动,丰富习题内容,做到题型多样化,与社会文化和语言运用紧密结合;同时引入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利用校园爱课程平台,方便学生使用网络在线资源,从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从而改进现行的传统英语语言学纯理论的课程讲解教学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英语语言学的积极性。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总结并应用语言学理论,学会使用网络资源和科学研究方法,将枯燥无味的纯理论教学变成更适合中国学生的英语基础和文化背景、基础知识内容更细致丰富、更注重语言学理论在文化交流和语言学习中运用的、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的研习过程,从而推进英语语言学教学的进一步研究与深化。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以杜威的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做中学”原则就是主张学生自己体验和探索。Skehan(1998)将任务定义为含有以下五个要素的活动:1.表达意义是首要目的;2.学习者需要解决某个交际任务;3.学习者所做的事情与现实生活的某些活动有联系;4.完成任务是最重要的;5.对活动的评价要以结果为依据。并把任务型语言教学分为任务前活动、任务中活动和任务后活动三个步骤。任务前活动(pre-task)包括教的活动、意识提升活动和计划。为学习者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减轻其学习的障碍,从而为学习者顺利完成后续的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任务中活动(while-task)包括执行任务、计划后续的报告、报告三个方面。教师需要决策教学目标,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协调准确性和流利性”,从而使学生有意识地发展语言的流利性和准确性,教师的参与度更高。任务后活动(post-task)包括分析和操练。任务后活动的内容丰富得多,教师不但要考虑执行的任务本身的特征,而且还要重新回顾整个任务的执行效果,甚至包括是否重复和延展任务活动,以便提高和巩固教学效果。
网络互动教学模式是指用网络作为课堂教学的支撑环境,形成师生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互联网科技,颠覆了传统的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改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模式,师生之间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及时答疑解惑,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利用网络扩展书本以外的相关知识,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信度与效度。
为了改变传统枯燥的纯理论课堂讲解教学法,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学生布置指定的、可操作的学习任务,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多方面进行改革,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的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分析研究、探索创新的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不同于传统的课堂讲解法先课上讲解、再课后复习、最后做练习的方式,本课程要求学生先利用校园爱课程平台,观看教师录制上传的授课视频资源,下载电子课件和单元练习题,提前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自主学习,并完成在线答疑。在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的提问,进一步完善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与此同时建构网络平台,完成试题库建设,通过网页嵌入在线作业批改、在线单元测试、在线期中、期末测试、网络答疑、网络社区讨论等,不仅可以促进师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协作,更能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会利用网络技术和科学研究方法在任务中理解理论、运用理论、创新理论,将理论从枯燥乏味的专业术语内化为可理解可操作的系统知识,并让学生保持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研究精神,力争做到线上和线下融合,任务与理论融合。
穿插了任务型教学和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的语言学课程在教学方式上也会区别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其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种方式:
1.课堂合作学习、任务型教学相结合。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让学生发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和启示,从教师和同学处获得知识点的补充和完善。通过教师布置的任务,利用学到的理论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更能将枯燥乏味死记硬背的理论知识内化为为可理解可操作的知识储备。
2.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本课程利用网络资源平台,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入中国慕课网,观看中外名师对英语语言学课程的讲解,参与线上社区讨论和线上沙龙活动,巩固课堂学习的效果,拓展学术视野。
3.网络互动教学模式。模块化的电子教学课件能提升课堂教学的信息量,生动直观、可以反复观看的视频讲解更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跨越时空间、及时答疑解惑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效率,互联网的便捷为学生的互动交流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平台,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改进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同时,本课程的评价方式也应当进行相应的改革,以便于更准确、更客观、更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价。
从评价内容出发,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思维开发、合作理念以及创新能力进行多方面的综合的评价,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不应只单纯地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结合起来进行考察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评价方式出发,教师应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主要使用跟踪、及时反馈以及激励等手段形成一种不间断的、动态的发展状态评价,终结性评价主要指期终考试成绩。考核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形成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课程成绩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并在试运行阶段收集数据,以便完成后期改进和反思的研究。
从评价手段出发,结合评价对象、评价内容之间的差异性, 在具体评价时不仅要采用笔试这样的传统手段, 更要灵活选择特色鲜明、形式新颖的评价手段,如学习日记、解决方案报告、调查研究报告、论文等。多手段评价方式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对语言学理论研究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开展更客观、公正和全面的评价工作,对实现评价工作信度与效度是极有力的保障。
1.研究对象
本次试验以三江学院的2015级英语专业三年级六个班共173名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四个班,对照组两个班,试验共进行一学期(本课程教授时长为一学期)。试验组四个班的学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指导学生利用校园爱课程平台进行网络课程学习,与此同时在课堂讲解过程中穿插任务型教学,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关理论的研究;而对照组两个班的学生运用传统的课堂讲解法进行教学,不进行网路课程学习和任务型教学。
2.研究方法
本次试验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问卷、实验法等研究方法。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试验对象前测的学习情况和理论掌握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数据采集,再于期末采用笔试的方法,调查和分析研究对象相应成绩变化情况。本次试验使用了SPSS (13. 00)对所得数据进行了量化对比分析,以证明在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和任务型教学在语言学导论课程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为测定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和任务型教学对试验对象语言学知识水平的变化,本次试验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共173人的语言学知识水平于学期开始进行了前测、学期期末进行了后测共2次测试。教科书使用的是戴炜栋、何兆熊先生主编的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第2版)。前测使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测试试验对象对语言学相关理论的理解程度,并根据选项得出最终得分。后测测试题使用的是三江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第二教研室英语语言学导论课程题库中的配套期末测试题。测试结果由三名多年从事语言学教学工作的副教授进行评阅。评阅成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表一 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前测和后测成绩对比。
(表一)
根据表一的数据可以发现试验组和对照组前测成绩T检验结果:P=0.1379>0.05,表明参与试验的六个班学生对英语语言学相关理论的掌握情况无明显差异,两组学生平均英语水平相当;而后测数据成绩T检验结果:P=0.0023<0.05, 表明试验组英语语言学期末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较为明显。这表明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和任务型教学对英语语言学的理论研究与理解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从“做中学”才能真正理解语言学相关理论的发展与运用,让学生学会结合任务自主分析理论、创新理论才是语言学教学的主要目的。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英语语言学导论课程中穿插任务型教学和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与有效性,证实了引入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和任务型教学,将任务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穿插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并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总结并应用语言学理论,将枯燥无味的纯理论教学变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的学习过程,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英语语言学的积极性,加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内化,从而进一步推进英语语言学教学工作的深化与研究。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研究对象范围较小、研究时间较短、经验和技术水平所限导致网络资源不够丰富、网络课程评价系统不够完善,研究中有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以上问题本文作者准备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并希望本文的研究为英语语言学教学工作的发展与研究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线索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