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宇 黎展毅 林雨岚
[摘 要]面对深刻变化的国家安全形势,国家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传统国防教育向全民国防教育转变。高校国防教育如何实现转变与发展,从而适应新形势的客观要求是当前国防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入融合的新时期,要将互联网与高校国防教育相融合,利用互联网的工具属性,构建“互联网+国防教育”的新模式,探索高校国防教育的新路径并努力提升其实效性。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国防教育;总体国家安全观;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6-0142-03
2015年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行动计划”就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传统行业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行业变革,探索新的发展方式。把“互联网+行动计划”引入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发挥互联网的工具属性,有利于高校创新国防教育的方式方法,拓宽教育渠道,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打造“互联网+国防教育”,使得互联网在新时期赋予高校国防教育以新的宣传工具和教育平台。
面对深刻复杂的国际形势变化,只有不断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建设,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才能够适应新时期国防建设的要求。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而高校作为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国防教育成效,对于丰富和完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高校国防教育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是国际局势正在深刻调整变化的新时期,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但是世界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性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局部战争与动荡持续不断,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势力抬头,世界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呈上升趋势。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准确把握当前世界发展形势的基础上,丰富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也即我们党在治国理政时要坚持发展和安全两个维度,既要坚持发展,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实现平衡与充分地发展,同时又要做到居安思危,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时刻注意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维护国家安全,为国家繁荣发展提供稳定的国际国内局势。“我们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事业。要调动全党全国力量,齐心协力做好工作。”“总体国家安全观”还要求我们要实行全民国防教育,树立全民国防意识,增强国家国防动员力量。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作为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不断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增强国防意识与保家卫国的能力。
二、高校国防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培育和引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树立远大的理想。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培育和改造的过程。高校国防教育的开展方式主要包括大学新生军训、军事理论课、集中的国防教育宣传活动和日常的国防教育活动等。新生的军事训练符合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育人理念,其目的是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增强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人民军队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是军事理论课的重要内容。人民军队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被赋予了新的现实意义,这对于培育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模式固定,讲授随意
当前高校的国防教育模式大都由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两部分组成。军事训练由专门的教官进行指导,训练的内容一般限于正步走、齐步走、军姿训练等固定的军事动作,部分高校也涉及消防安全演练和寝室内务检查。高校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一般采用大班授课的模式,对教学内容的确定比较随意,往往与授课教师的个人兴趣和知识积累有关。有时只是简单地组织学生观看军事电影,但没有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
(二)教学内容匮乏,知识体系陈旧
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历经 30 多年发展仍相对比较薄弱,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高校国防教育相关学科一直未能出现在国家专业目录中,社会和学术界不够重视,从而影响高校国防教育获得赖以生存發展所需的各种政策、经费及学术资源。由于高校国防教育并不是作为一门学科而是作为一门必修课来建设,因此国防教育相关课程的地位缺乏足够的保障,课程建设落后,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匮乏,知识体系陈旧。军事理论课内容一般都是授课教师根据个人喜好和自身知识储备来选取,缺少大纲和严格评价体系的约束,授课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这就使很多大学生把军事理论课看作一门为了获得学分的必修课,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该门课程往往成为旷课的重灾区。
(三)专业师资匮乏,专业水平不高
由于高校国防教育仍处在学科初创阶段,国防教育师资培育体系建设薄弱,其师资队伍主要是从法学、教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等相近学科的师资中选聘与培育而来,也有一部分是由部队转业干部和其他教辅人员兼任。因此,这支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科背景五花八门,科研水平和专业化水平较低,导致高校国防教育长期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
四、“互联网+”时代高校国防教育发展对策
当前高校大学生以“95后”为主,作为伴随着互联网在我国蓬勃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互联网一代”,互联网在其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能否适应变化了的教学形势和教育对象,是决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成效的关键所在。互联网作为一种高效的生产力工具而存在,它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方式和手段。将互联网技术引入高校国防教育,打造网络国防教育阵地,既能够有效整合线上、线下教育资源,又能使高校国防教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提升国防教育成效。
(一)利用网络平台打造网络国防教育阵地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的迅速迭代发展,以微信、微博、直播平台为主的网络自媒体平台不断兴起,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因其便利性、交互性为大学生群体所喜爱,并且已经深深融入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大学生获取消息、发布信息、沟通交流的主要渠道。网络直播平台以其时效性、互动性和内容的丰富性也逐渐取代传统的电视节目,成为大学生喜爱的影视、娱乐节目获取渠道。互联网技术孕育下的各类网络自媒體平台给高校国防教育提供了现成的宣传教育平台,当前慕课教育平台就是“互联网+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
高校利用互联网自媒体平台开展国防教育的优势有以下几点。首先,微博、微信和网络直播平台的使用一般都是免费的,其存量用户和潜在用户的数量巨大,而且覆盖面广,高校可以借助这些平台将国防教育资源传播到更大范围的学生群体中。其次,互联网自媒体平台的信息发布下沉到用户,这种垂直式的信息发布渠道使得用户能够第一时间接收到平台发布的信息,中间省去了若干个环节,从而使教育信息传播更为通畅,时效性更强,教育效果更好。最后,高校还能够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技术打造国防教育云平台,实时把握学生群体的舆论动态,对学生的学习和思想进行动态分析,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实现精准教育、精准宣传和精准引导,从而提高国防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整合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互联网+”时代,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势头,这就为高校国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来源。高校的传统教育资源主要是教师和各类教学设施设备,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教育资源建设还应该包括数字化校园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是教育资源的整合。如前所述,当前高校国防教育的内容较为匮乏,知识体系陈旧,教师备课授课往往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知识储备来进行,缺乏充分的课程研究和教学准备,这样的国防教育课使得学生觉得枯燥无聊,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面对国防教育资源的匮乏状况,各地高校都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整合其他学校的相关教育资源,做到资源共享。教师备课也可以在互联网中搜索相关资源,弥补自身的短板。高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利用云端进行协同备课,共同做好国防教育相关理论课的课程设计。网络直播技术的使用可以使优质的国防教育资源能够进入更多高校并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教育覆盖面更广,效率更高,成效也更为显著。
(三)贴近学生宣传,提高教育成效
任何教育都需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也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同样需要贴近学生进行宣传和教育,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当代大学生都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互联网一代”,他们最为熟悉、最经常使用、最离不开的就是互联网及其延伸出来的各类网络工具。因此,高校国防教育在面对变化了的教育形势和教育对象,只有主动“触网”才能谋求更好发展。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实践,可以借助互联网,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传播方式,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变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单方面知识灌输为互联网支撑下的师生交流互动,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和学生实时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国防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五、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面对着复杂的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家“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的时代背景,高校如何改进国防教育教学实践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完善全民国防教育,成为当前高校国防教育研究的新课题。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应该在继承传统教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推进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改革,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工具属性,积极打造网络国防教育新阵地,增强国防教育教学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国家国防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 参 考 文 献 ]
[1]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EB/OL].[2018-06-03].http://news.ifeng.com/a/20140831/41799245_0.shtm1.
[2] 彭荣础. 课程与学科抉择:高校国防教育发展路线审视[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2):149-156.
[3] 曹卫真. 地方高校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探讨[J]. 电化教育研究, 2007(8):32-35+57.
[4] 周荣华, 顾俊. “互联网+”环境下青少年国防教育的创新发展[J].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2016(6):86-88.
[5] 陈建. 探寻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新途径[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6):94-95.
[6] 夏武杰, 陈斌, 梁泽兴. 浅析高校国防教育应建立“互联网+”宣传模式[J]. 中外企业家, 2017(5):170.
[7] 张伟. 利用互联网开展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S1):246-248+251.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