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小弈
[摘 要]该研究根据我国大学生思辨能力较弱的现状, 结合2015年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基于布鲁姆认知分层框架、德尔斐双维模型等思辨能力层级理论,对照理查德·保罗和琳达·埃尔德提出的思辨能力的十条“智力标准”,分别从认知技能和情感特质两个层面探讨基于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的课堂环节设计,以创新创业人才英语演讲能力与思辨能力提升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培养出英语语言技能、思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俱佳的人才。
[关键词]思辨能力;创新创业;教学改革;英语演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6-0133-03
一、大学思辨能力教学改革背景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各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1]中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由强调知识传输转向偏重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由学生被动接受储存知识的过程转向学生主动判断推理、分析思辨的过程。只有将创新和思辨相结合,大学课程才能在传授专业知识范围以外,将各种可迁移能力融入学生的血液当中,继而更好地服务于今后所肩负的社会使命。 西方一流大学大都通过两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一是作为逻辑训练课程单独开设,二是利用学科知识搭建桥梁, 将学科知识传授与思辨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提升学生独立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者更适合我国目前的教学条件。
二、思辨能力层级理论发展论述
西方对思辨能力层级理论的研究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Bloom)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布鲁姆认知分层框架(Bloom taxonomical model)。布鲁姆以思辨能力培养为目标,将认知领域的学习能力从高到低分为六个层级,即评价、综合、分析、应用、理解、识记。在此基础上,布鲁姆的学生于2001年将上述模型修订为新的思辨能力分层模型,在最高层级加入了创新,即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新[2]。
德尔斐项目组(The Delphi Project) 于20世纪90年代重新建构了批判性思维及其层级模型。该模型是汇集分析、解释、评价、推理和辩解为一体的自我调节控制的思想行为。基于有关方法、概念和前后关系即能得出推理和判断[3]。除了认知领域的思辨层级,此模型还加入了情感、动机、兴趣、性格等非认知因素,以使其在思辨能力的发展和运用过程中起到补偿和促进作用。
基于以上两种思辨层级模型可将思辨层级理论总结如下: 思辨层级框架涵盖认知技能和情感特质两个维度, 其中认知技能又分为较低和较高两个层次; 这两个维度的思维既要在形式上又要在内容上符合相关质量要求。基于以上两个维度,拥有批判性思维的人不仅善于和喜欢进行思考(情感倾向),同时更愿意进行深层次思考(智力标准+认知技能),且能提出有见地的观点和有价值的问题 (智力标准)[4]。
三、建设思辨能力融入创新创业人才英语演讲能力的提升课程
基于布鲁姆认知分层框架的思辨层级模型, 创新能力位于思辨能力的顶层, 是思辨认知技能层层递进的最终目标和结果。为了提升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思辨能力,教学模式不能把思维训练仅限于较低的层级,如知識的记忆和理解等, 更应融入更高层次的分析评价、创造创新能力。高校可以将专业课程特点和批判性思维的特点相结合, 以提高学生逻辑思辨能力为目标,设计可操作性的教学活动。英语演讲包含与逻辑思维能力紧密结合的各种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有足够宽广的维度打造出让不同学科知识得以贯通交融的跨学科性质的话题,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辨能力, 并对外语教学改革产生积极影响, 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国际背景下创新创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基于德尔斐双维模型的英语演讲话题选择
基于德尔斐双维模型理论,思辨能力是同时包含认知技能与情感特质的双重维度构造, 该模型强调思维能力源于个体不断探索新事物的开放心态。所以诸如好奇、信任、开放、灵活、公正等无疑是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大力倡导的,以此鼓励学生更为大胆、自信地在课堂上锻炼自己的批判性逻辑思维。在演讲话题设计上, 除了要引领学生围绕新颖、有意义的社会热点话题,更要注重设计让不同学科知识交叉融合、与学生专业相结合、应用性强的话题。特别要注重话题与该专业的社会应用、创新创业等热点的结合,比如结合当今创新创业市场前沿的话题 , E-commerce and e-payment applications have great power to boost Chinas economy, in the era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论在创新创业时代下电子支付产业对中国经济的推动)。通过演讲话题将社会创新创业热点与学科专业结合起来, 加强学生的高层次认知能力, 让学生敢于打破常规 、独树一帜地思考,在获取创新思想的同时提升思辨能力。
(二)基于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的课堂环节设计
课堂上通过经典的演讲话题设计来培养学生开放、清晰、灵活、严谨的思辨能力仅仅是一个开始。而教学设计的核心则要放在发展学生的认知技能这一维度。英语演讲的流程为: 搜集紧扣主题的素材、组织思路并建构新的观点、撰写讲稿、进行演讲及演讲后开展讨论和评估。基于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 分析、推理、评价能力呈现出递进的阶梯式关系,这三项核心能力可在课堂的以下环节分别得到巩固和提升。
第一环节为英语公众演讲内容的准备。本环节要用到更高级别的思维活动, 即对主题的分析、应用和创新等。演讲话题确立后,接下来的工作不仅是对大量相关素材的搜集,更要对其进行分析、解读进而提炼有力的证据,甄别确凿的观点和似是而非的说法,在大量数据和素材中找到有力支撑观点的论据。此外,还要考虑怎样才能做好谋篇布局,分析如何让受众接受自己的观点,分析持不同观点者对演讲论述的挑战,进而减少演讲的逻辑谬误,打造有效的演讲布局。此过程不仅需要学生发挥思辨分析能力,去识别归纳有效的素材,也要运用合乎逻辑的推理去准备令人信服的论据。
第二环节为英语演讲的过程。每节课能做英语演讲的学生人数很大程度上受到课程时间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此环节强调的是作为听众的大部分台下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过程。除了有理有据的演讲,学生良好的倾听和推理能力也会在此环节中得到培养。为了让受众的思维和演讲者同步,并能带着批判性思维去分辨演讲论据的漏洞,教师可基于教育心理学家理查德·保尔(Richard Paul)和琳达·埃尔德(Linda Elder)提出的思辨能力的十条“智力标准”,为作为听众的学生列出一套评价标准。这十条标准强调思维能力的提升要同时伴随智力特征的提高,否则高效的思维能力也是无疾而终。这套评价标准能让听众在聆听演讲的过程中不断从不同角度去提出问题, 用批判性思维去评估演讲内容的观点。这十条标准分别为清晰度、正确性、准确性、关联性、广度、深度、重要性、充足性、公平性、逻辑性[5]。类似地, 可借鉴这一标准, 让每个学生在演讲后进行反思和评估。无论是演讲方还是听众方, 都可就其论题的深入、观点的展开、论证的逻辑是否严谨、论据的铺陈是否充分等方面做出评估,由此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层次。
第三环节为演讲结束后的问答讨论。学生运用了分析和推理能力之后, 就可以试着对论题提出新的观点,做出评价和讨论。此环节涉及分析、推理、评价三种能力, 被称为高级阶段。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演讲进行评估, 并对论题进行补充和提出问题。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有效地参与到学生的评估讨论中, 围绕着对演讲内容的评价展开讨论, 可采用如小组讨论、小组或个人讲演、项目调研等能有效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形式。与此同时, 为了加强讨论评估内容的思辨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注意演讲内容本身,而不是演讲者的语言水平和肢体语言,有意识地开展高层次深入的思考,多提出有新意的问题和有见地的观点。
在第二、第三环节里,测评与问答的设计应围绕激发学生思辨能力这一目标。换言之, 无论以哪种方式评估学生的演讲, 除了要对学生语言技能予以关注,同时也应重视其思辨能力的深度。在设计测评标准和相关问答环节时,教师应加大针对思辨能力培养方面的权重。一方面, 把思辨层级模型作为量尺, 分别从以下标准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性、灵活性、深刻性、相关性和清晰性。另一方面,在测评标准中加入情感特质,用以检测学生是否表现出自信、好奇、开放等情感特质。教学应该给学生提供思辨的“撑杆”,测评则是给学生一个思辨的“标杆”,为他们设定思辨的高度,不断超越自我[6]。
四、结语
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英语思辨能力很重要。然而, 长期以来高校英语教学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具体培养模式有效性不足,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衔接度不够。国务院近年来号召各高校要根据本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响应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 这一要求更让高校的學生思辨能力培养工作刻不容缓。英语演讲课程将思维训练与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并重, 进而使学生批判性思维中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特质这两个维度得到激发和培养。英语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为国内学生提供了在更大的国际背景下提高创新创业核心竞争力的可能, 力争在越来越快的全球化进程中与西方一流大学竞争。除了可以通过融入思辨思维培养模式的创新创业英语演讲来提升课程教学实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教学模式可为如何将思辨能力训练纳入其他课程的教学过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 参 考 文 献 ]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18):4-5.
[2] WILSON, LESLIE. Understanding the new version of Blooms taxonomy[EB/OL].[2018-08-06].http://thesecondprinciple.com/teaching-essentials/beyond-bloom-cognitive-taxonomy-revised/2013.
[3] FACIONE P A.Critical thinking: a statement of expert consensus for purposes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 [R].Washington DC: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 1990:167
[4] 文秋芳, 王建卿, 赵彩然,等. 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 2009(1):37-43.
[5] PAUL R, ELDER L. Critical thinking: learn the tools the best thinkers use[M].New Jersey: 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6:20.
[6] 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 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 2011(3): 49-58.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