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水利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实践与思考

2019-06-05 06:40:58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9年5期
关键词:达标率管护水利

(高邮市水利局,江苏 高邮 225600)

水利现代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优化布局,健全体系。高邮市按照《高邮市水利现代化规划》要求,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细化推进措施,强势推进全市水利现代化试点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1 高邮市水利现代化的现状水平

按照建成“标准较高、协调配套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功能齐全、长效管护的农村水利工程体系,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水资源保障体系,有效控制、河湖健康的水生态保护体系,依法治水、管理规范的水工程管理服务体系,综合配套、保障有力的政策法规支撑体系”[1]的要求,高邮市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从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环境、农田水利、水管理能力与发展保障能力等六个方面对水利现代化水平进行分析评价,并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水利等基础条件[2],适当调整指标权重,增加了“污染源治理率”指标。

1.1 高邮市水利现代化现状体系的分析

高邮市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由6大类、23项指标与1项评判性指标构成。根据高邮市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及2010年高邮市水利发展现状,进行高邮市水利现代化的初步评价,评价总分为75.77分。各指标得分见表1,现状评价情况见图1~图2。

表1 2010年高邮市水利现代化水平评价

续表

注*为关键性指标

图1 2010年高邮市水利现代化现状水平评估结果示意图

图2 2010年高邮市水利现代化分项指标现状水平评估结果示意图

1.2 高邮市水利现代化现状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高邮市水利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对照高邮市水利现代化建设的目标需求,发现高邮市水利现代化现状存在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

1.2.1 防洪除涝达标率较低

高邮市防洪除涝工程体系已基本形成,但防洪减灾能力建设发展不平衡,洪水威胁仍然存在。区域防洪除涝工程基础薄弱,调蓄功能下降;城市防洪排水体系不健全,内部排水不畅,与城市建设不同步。

1.2.2 万元GDP用水量大

高邮作为农业发展大县,万元GDP用水量272m3,距江苏省水利现代化万元GDP用水量130m3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也与区域内水资源形势不相适应。

1.2.3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较低

2010年高邮市14个水功能区的水质达标率仅为28.57%,除京杭大运河、三阳河和高邮湖监测断面达标外,其他监测断面水质均呈劣Ⅴ类。

1.2.4 水利工程设施完好率较低

水利工程普遍存在老化失修现象,缺乏管护资金,导致大多农村水利工程处于无人管护的状态,管护资金保障水平有待提高,农村水环境质量有待改善。

1.2.5 高素质水利技术服务人才较少

目前,高邮市高素质的水利技术服务人才较少,基层水利技术人员,尤其是实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水利专业人才明显不足。

2 高邮市水利现代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分项指标体系评价发现,区域防洪与城市防洪除涝达标率、万元GDP用水量、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水土流失治理率、骨干河湖管理达标率、基层水利管理服务水平等是高邮市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点,要重点突破,强化建设[3]。以提高水利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与保障能力为主线[4],主要开展了以下6个方面重点工作。

2.1 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建设

2.1.1 流域治理工程

近年来,高邮市通过实施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及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等工程,确保淮河入江水道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淮河入江水道支流防洪标准达到30年一遇。

2.1.2 区域治理工程

近年来,高邮市实施了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农村河道轮浚等农田水利工程。通过河道疏浚、堤防加固、闸站建设,保证重点集镇抵御20年一遇的洪水,运东及湖西圩区防洪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

2.1.3 城市防洪治涝工程

近年来,高邮市紧紧围绕建设“清水活水、不淹不涝”宜居城市要求,以改善民生、提高城市品位为目标,大力推进城市河道综合治理、新建排涝泵站等防洪工程,高邮城区能够抵御50年一遇的洪水,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2.2 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

2.2.1 供水工程建设

通过实施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有效地提升了河网水系的蓄水量和调节能力。通过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有效地提高了里下河地区的供水灌溉保证率。

2.2.2 节水工程建设

近年来,高邮市围绕节水型城市规划要求,积极创建节水型学校、节水型单位、节水型社区,实施了一批节水技改示范项目和节水型载体建设,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节水效益十分显著。

2.2.3 城乡供水安全保障工程建设

组织实施东北区域供水工程,城市一、二水厂深度处理工程,高邮湖备用水源工程,地下水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为全市城乡供水提供了有力保障。

2.3 水生态保护体系建设

2.3.1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通过实施三阳河水源调整及深度处理工程,大运河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城市一、二水厂取水口调整及输配水工程,乡镇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工程,切实保障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

2.3.2 污染源控制

通过实施高邮市海潮污水处理厂扩建和管网完善工程,进一步提升了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已达到86.46%。通过对精养池塘开展蓝藻控制治理,治理面积已达10万亩。

2.3.3 河道治理与保护

通过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村庄河塘疏浚以及城市清水活水工程,出台《高邮市水利工程管理办法》,河道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工程管理得到有效保障。

2.3.4 湖荡水生态保护

高邮市启动《高邮湖(高邮市)退圩还湖专项规划》《里下河腹部地区湖泊湖荡(高邮市)退圩还湖专项规划》编制,积极组织实施3km范围内 “三退三还”(退耕、退围、退渔,还林、还湖、还湿地)工作,为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提高生态服务功能提供了有力支撑。

2.3.5 水土保持

高邮市先后实施了五星冲小流域综合治理、黄楝冲水土保持项目、状元湖一期工程水土保持等一批水土流失治理项目,以及河道绿化及水土保持项目,有效防止了项目区水土流失,实现了项目区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2.4 农村水利工程体系建设

2.4.1 农村河网水系及水环境治理

围绕“健康河流、生态水乡”的总体建设目标,高邮市组织实施了县乡河道及村庄河塘疏浚整治、农村河道疏浚整治等工程,乡村级河道治理率达到100%。

2.4.2 高标准农田建设

高邮市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高标准粮田),积极推进高邮市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

2.4.3 农村水利工程管护

高邮市政府先后印发《高邮市农村环境“五位一体”长效管护办法》《高邮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细则(试行)》等文件,开展了农村河道河长制管护、农村环境“五位一体”长效管护、高邮市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等工作,实施了农田水利设施维修管护项目,并对县乡河道和村庄河塘建立了长效管理维护机制。

2.5 水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2.5.1 水资源管理

为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高邮市制定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三条红线”制度。进一步严格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查,对审批项目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及时验收和后续发证,扎实开展地下水位监测、取水计量抄表等管理工作,用水大户全部接入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2.5.2 河湖与水利工程管理

开展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试点、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界项目建设。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河道“河长制”管理机构,在全市12条省级骨干河道28个河段设置了“河长制”公示牌,强化制度管理,完善制度建设,加大河湖管理与保护力度。

2.5.3 防汛防旱管理

高邮市制定《高邮市防御洪涝灾害预案》《高邮市城市防御洪涝灾害应急预案》,确定堤防防汛责任人、涵(闸)洞防汛责任人、水库塘坝安全防汛责任人,组建防汛抢险专业管理队伍、巡逻抢险队伍、机动抢险队伍,定期开展防汛应急演练,加强防汛物资储备。

2.5.4 基层水利管理

a.基层水务站管理。乡镇水利站作为最基层的水利服务机构,承担着大量基层水利建设任务[5]。为理顺体制机制,明确细化职责,2013年11月,高邮市制定出台了《市政府关于加强乡镇水务站建设的意见》(邮政发〔2013〕195号),明确了全市水务站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按照现行乡镇区划,设立13个乡镇水务站,作为市水利局派驻各乡镇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共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64个,并落实了财政经费来源,保证基层水务站工作的正常开展。

b.农民用水协会组织。截至2017年,成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56家,其中村级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54家,镇级组建农民用水户联合会1家,大型灌区组建兴水灌溉服务专业合作社1家。参与农户66690户,管理面积达39.1万亩,占全市有效灌溉面积的36.1%。有效地提高了农村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c.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管理。通过统一发放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登记证书,明晰了工程产权,将小型水利工程纳入市“五位一体”长效管护机制,落实管护人员2220名。对于斗渠及以下灌溉农田水利设施,交由农民用水户协会、农村集体组织、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进行工程维修管护,实行多种管护模式,基本建立了“村有负责人、片有管理员、组有管水员”的管护网络,确保了水利工程完好和良性运行。

2.6 水利发展保障体系建设

2.6.1 水行政执法能力建设

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高邮市河道管理办法》等一批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乡镇有水务站、片区有管理单位、全市有水政监察大队”的三级联动水利综合执法工作机制,实现全市涉水违法行为防治执法网络全覆盖,有效遏制各种涉水违法活动。

2.6.2 资金投入保障

高邮市紧紧抓住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南水北调、中小河流治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灌区节水改造、区域治理等国家及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机遇,积极申报争取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投入。截至2017年底,共完成省级以上重点水利投入约30.2亿元,争取省级以上投入21.68亿元。

2.6.3 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高邮市不断加大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基层站所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加大基层站所工程、财务、管理人员业务培训,以及单位之间的人员双向流动,进行多岗位、全方位的锻炼,激发活力,不断提高适岗履职能力,提升水利队伍整体素质。

2.6.4 科技与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高邮市在高邮灌区建立了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结合水价改革开展了农村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发了水利工程信息管理平台。建立水文观测、水资源信息系统,强化水资源管理,水利信息化水平有了明显推升。

3 高邮市水利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效果

通过积极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截至2017年底,高邮市水利现代化总体水平达到94.29分,各单项指标均超过80分,流域防洪达标率、万元GDP用水量、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旱涝保收田面积率、水利投入政策到位率等5个关键性指标均超过90分,水利工程设施完好率得分超过85分,具体见表2。2017年评价结果见图3~图4。

表2 2017年高邮市水利现代化水平评价

注*为关键性指标

图3 2017年高邮市水利现代化建设进程评价结果示意图

图4 2017年高邮市水利现代化建设进程分项指标评价结果示意图

4 当前工作存在的不足和解决措施

从测评结果看,高邮市水利现代化建设总体指标较好,各分项指标发展较为均衡,但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仍然较低,水生态保护有待进一步加强。针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偏低的问题,高邮市结合新时代水利发展要求,优化水利布局,着力提升水利发展短板,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

4.1 加强水功能区水质治理

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强水功能区及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在“防”方面,健全“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农村垃圾综合处理体系,开展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试点建设;在“控”方面,开展入河排污口核查工作,严格控制污染物入河总量;在“减”方面,逐步关停、搬迁“禁养区”内110家畜禽养殖场(点);在“治”方面,疏浚水功能区上下游河道,在每个河道特定区域设计生态浮岛,对水质较差的5个水功能区实施治理,提高水功能区水质。

4.2 加强乡镇污水集中处理

2017年底,高邮市全面启动镇级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项目,对乡镇污水处理厂进行提升改造,对各镇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收集处理,并考虑远期纳入部分农村污水。2018年,组织开展建制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在农民集中居住区都要接管或者建设独立的污水处理设施。随着高邮市镇级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工程项目的实施,该项指标将有进一步的提高。

4.3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近年来,高邮市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重点实施高邮湖“三退三还”(退耕、退渔、退养,还林、还湖、还湿地)工程,2018年内全部清除高邮湖(高邮境内)无证养殖;通过前茬麦秸秆全量还田,实现稻田化肥减量保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综合防控,近3年来年均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170万亩次,小麦水稻亩均节肥都在2.5kg以上,年均减少打药2次左右,不仅增加了效益,也大大减少了化肥农药对于环境的负面影响;试点推广生态养殖新模式,积极探索微生物制剂修复治理技术,并通过调、控、减等措施,力争全市年控减罗氏沼虾面积5%以上,使水产养殖污染治理面积率能得到迅速提升,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5 结 语

高邮市在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新时代水利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今后要牢牢把握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锐意开拓进取,扎实开展工作[6],积极探索实践,全面构建“控减水旱灾害损失,化解资源环境约束,优化城乡河湖生态,完善农田灌排设施,保障工程良性发展,调控运行科学精准”的水利现代化综合保障体系,为其他县市水利现代化建设实现途径提供示范和借鉴[7]。

猜你喜欢
达标率管护水利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陕西省地下水水位考核情况
中国水利(2021年7期)2021-04-02 23:52:07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36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7年11期)2017-06-28 11: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