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合并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的相关影响因素

2019-06-05 03:11:12吴菊意校丽绒雷震涛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艾滋病毒载量危型

吴菊意 校丽绒 胡 泷 雷震涛 马 赛

宫颈癌是一种常见妇科恶性肿瘤,最近几年,其发病率及死亡率有上升趋势[1]。HIV感染是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目前我国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已由高潜伏期过渡到高发病期。有报道发现[2],90%以上的宫颈癌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出HPV DNA,持续高危险的HIV感染是宫颈癌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HPV感染时间越长,机体免疫功能越低,宫颈癌发病率越高。本文回顾分析HIV感染、HIV患者合并宫颈癌与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HIV感染、HIV合并宫颈癌与癌前病变患者208例,其中单纯HIV感染患者有102例,纳入对照组;另105例HIV合并宫颈癌与癌前病变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年龄27~60岁,平均年龄(41.25±1.24)岁,病程1~3年,平均(1.59±0.13)年。观察组患者年龄27~61岁,平均年龄(41.25±1.20)岁,病程1~3年,平均(1.59±0.14)年。2组患者年龄、病程、性别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在我院感染科随访治疗的患者;②有性生活史的患者;③知情同意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哺乳期患者;②合并其他感染患者;③心、肺、肾、肝功能不全的患者;④不接受随访的患者;⑤中途转院治疗的患者。

1.2 方法

宫颈癌与癌前病变检查:感染科医生对细胞学、肉眼筛查异常的患者进行阴道镜检。由专科医生对患者阴道内异常部位及可疑区域取活体进行组织学检查。如果该名患者出现细胞学高度上内皮病变时需做颈管内膜刮取术,如果没有发现病变组织则在患者3、6、9、12点的位置取组织进行活检。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

HPV检查:应用飞利浦公司相关配套仪器及试剂盒进行HPV-DNA含量进行测定。检测探针由13种高危型HPV-DNA及6种低HPV-DNA,单位为RLU/CO,阳性标准:RLU/CO≥1.0,<1.0为阴性。根据HPV检查结果按照由高到低载量标准分为0~0.99、1.00~9.99、10.00~99.99、100.00~4组。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高危型HPV阳性、多重感染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高危型HPV阳性率、HPV多重感染率、HPV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不同宫颈癌前病变患者HPV病毒承载量分布比较

0~0.99组54例、1.00~9.99组40例、10.00~99.99组10例、100.00~组2例,其中HPV病毒承载量0~0.99组宫颈炎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100.00~组CINⅢ发生率高于其他;4组患者CINⅠ、CINⅡ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高危型HPV阳性、多重感染比较(例,%)

表2 不同宫颈癌前病变患者HPV病毒承载量分布比较(例,%)

2.3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合并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的相关影响单因素分析

艾滋病患者合并宫颈癌与癌前病变与患者孕次、多性伴侣、性病史、伴侣HIV抗体阳性有关(P<0.05),见表3。

表3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合并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的相关影响单因素分析(例,%)

2.4 宫颈癌前病变与HPV病毒载量的非条件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

将表2中发生宫颈炎患者纳入宫颈炎组,进行对照分析。随后采用非条件多项式Logistic对CINⅠ、CINⅡ、CINⅢ病毒载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0~0.99病毒载量与CINⅠ相对危险度为1.84,100.00~病毒载量与CINⅢ相对危险度为59.54,证实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00)。随着HPV病毒载量的升高,患者宫颈病变级别风险增大,见表4。

表4 宫颈癌前病变与HPV病毒载量的非条件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宫颈癌是公认的感染性癌,HPV是感染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HPV感染与宫颈癌分期密切相关。霍军伟等研究发现[3],几乎所有宫颈癌分期中均有HPV感染。发展中国家的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发达国家。与其他感染性癌症相比,宫颈癌多发在中年妇女群体,但最近几年出现年轻化趋势。HPV感染主要途径是性接触,同时宫颈癌也是艾滋病指证性疾病中的一种。目前,我国艾滋病合并宫颈癌发病率高于其他各国[4]。临床研究发现[5],艾滋病毒侵袭机体后会破坏细胞膜上蛋白分子的细胞,从而抑制免疫细胞生成,使得免疫细胞大量减少,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及液体免疫功能受到严重的抑制,引起机体机会性感染及相关肿瘤的产生。HPV入侵后能促进部分肿瘤细胞增殖[6],还有助于HIV病毒DNA与宿主细胞结合,进一步致使机体细胞恶性化。最近几年我国HIV病毒感染者数量不断增多[7-10],其临床症状具有多样性,但大部分艾滋病合并宫颈癌与癌前病变患者并没有典型的艾滋病的症状,宫颈癌症状较典型。徐舜等统计发现[11],85%的艾滋病合并宫颈癌患者对自身感染艾滋病并不知情,且这部分患者已经过了HIV潜伏期,机体T淋巴细胞CD4<200/mm3,变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现阶段我国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恶性肿瘤尚无有效对策。陶志梅等研究认为[12],艾滋病毒主要存于患者血液、阴道分泌物、精液,主要有传播条途经为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13]。艾滋病毒感染高危人群有与病毒携带者有性接触的人、同性恋者、静脉给药依赖者。国外文献研究报道,HIV与HPV均可通过性传播。多伴侣、性病史、多婚次、HIV抗体阳性都可增加宫颈癌与癌变风险,这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诸多研究发现,高危型艾滋病毒导致的宫颈癌患者中可在宿主细胞DNA中发现HPV病毒的DNA。生殖道HPV病毒感染主要分为高危型、中危型、低危型,其中低危型、中危型极容易引起生殖道的良性病变。宫颈癌病变及重度不典型增生与持续高危型HPV感染有关。临床研究发现,随着高危型HPV在机体内不断清除,宫颈上皮内瘤变会逐渐减轻。艾滋病合并宫颈癌尚无标准治疗方案,一般情况下多采用积极的抗癌治疗、抗HIV治疗、预防感染等。

本文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中高危型HPV阳性率、HPV多重感染率、HPV阳性率较高;提示,艾滋病合并宫颈癌患者更易发生高危型HPV阳性、HPV多重感染、HPV阳性情况。这与HIV合并HPV感染导致侵袭性宫颈癌有关。合并感染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显著下降。100.00~组CINⅢ发生率较高;提示,艾滋病毒载量越高宫颈癌分期越严重。本文研究结果显示,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这与周强等[14]研究结果一致。Astride等研究认为[15],HPV感染是发生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持续感染高危险型HPV。宫颈癌前病变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疾病,主要反映了宫颈癌发生中持续发展的演进过程。在CINⅡ、CINⅢ筛查中,HPV感染检测较常规宫颈细胞学检查更具敏感性。

综上所述,对感染HIV病毒的女性做好筛查工作,及时预防/阻断宫颈癌的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易发生高危型HPV阳性、HPV多重感染情况,且CINⅡ、CINⅢ患者艾滋病毒载量较多;随着HPV病毒载量的升高,患者宫颈病变级别风险增大。对肿瘤合并HIV病毒感染患者需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这部分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积极预防院内感染发生。

猜你喜欢
艾滋病毒载量危型
病毒载量检测在102例HIV抗体不确定样本诊断中的应用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采用实时PCR检验诊断的临床研究
陈建杰教授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
我国女性艾滋病毒携带者的生育权选择探析
医学与法学(2020年3期)2020-09-18 09:21:12
我院2017年度HPV数据统计分析
关于艾滋病毒/艾滋病的10 个事实
200例妇女高危型HPV感染检测结果分析
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乙肝患者HBV载量与IgA,IgG,IgM及C3,C4相关性研究
肾移植及胰肾联合移植患者短暂/持续BK病毒血症对远期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