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竹双立

2019-06-05 08:49洪一琤
苏州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书画界画竹伉俪

洪一琤

周彩宝、俞兴宝书影

周彩宝和俞兴宝贤伉俪是我尊敬的长辈,与我的父辈有通家之好。二十年前的一天,我因工作上的事情向周阿姨请教,当时她刚刚从市委副书记岗位转任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电话联系后约好下午两点去她办公室当面汇报。那时国家对领导干部办公室的配置要求相对没有现在这么严格,我看到她办公室里间有一张书案,上面摆放了一些文房用具,于是好奇地问了一句:“咦,周阿姨你也练字呀?”她微笑着说:“空闲时间写着玩玩的。”两句简单的交流,就由书法转向了正题,但是那天的情形却镌刻在我的记忆之中。

后来的许多年里,我始终没有把书画艺术与她联系在一起,每年的几次见面也从未听见她提到过与书画有关的话题。直到有一天,我去看望著名书画家崔护先生时,在崔老家里那间不是很大的画室中巧遇他们伉俪,才得知他们早就拜崔护及蒋风白两位老先生为师学习书画艺术了。崔老通六法精书画,花卉山水翎毛俱能,是苏州书画界的老前辈,为人温良仁厚;蒋风白先生早年得潘天寿先生亲授,所画兰竹出自潘门,为当今以水墨兰竹著称的名画家。这样两位名家的指导和传授,对他们能在与之前截然不同的陌生领域里入门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那天听他们聊天时得知,因为工作需要,周阿姨担任了苏州市女书画家协会名誉会长职务。虽然该协会是个民间组织,但她却十分重视,思忖着既然当了这个职务就要名副其实,于是拿起了画笔,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的学习和实践中,完成了从政坛到艺林的过渡和转身。用她当时的话讲:“我是被这个名誉会长逼出来的,加上自己在退出领导岗位后担任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这个社会职务,为了下一代的成长,与书画界的人士有了许多接触,从中得到那些大名家热情的真心指导,少走了很多弯路,从而慢慢地进入了艺术的世界。”那时她已经六十三岁。

“一世兰半生竹”是她平时讲得最多的一句话,这也是她开启人生第二个甲子的缘起。画竹看似简单,实际上是很难的,需要有深厚的书法功底。“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板桥以书家写兰竹,有此精论,阐言不解书法,难言画竹。在风白先生的指导下,从基本功练起,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写书法,逐步掌握了对毛笔的控制。对照老师课徒画稿,下苦功夫去临摹,常常挑灯夜读,曾经一度对书画练习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利用女书画家协会活动的时间,虚心向李亚萍、张钟等老师请教,吸取了相当的经验及技法,真正理解了画竹的一些基本方法。得崔老亲授秘诀练习石鼓文,以篆书笔意写竹竿,一下子笔下的竹子有了正确的表现。通过不断地训练,将书法楷书中永字八法自然地融入了写竹过程中,完成了由画竹到写竹之间质的飞跃。多年来,阅读了历代名家的作品:宋人之竹,院本重勾勒;元人多墨竹,遒劲简淡多不尽之意,寓狷介高洁之性于画中;明清以来凡画者不无精于写竹,竹被认为画之基本……从中领悟出了竹子的表现技法和构图技巧,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去观察竹子的各种形态,将晴雨风雪中竹子的变化一枝一叶淋漓尽致地写生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融入创作的过程中。所谓既师古人又师造化,从此走上了一条通往艺术世界的道路。

由于我在外地工作,每年仅有的几次探望也仅仅停留在家常的对长辈的尊敬和问候之上,很少谈及她的艺术创作。直到二〇〇六年五月,从父母处得知她在市图书馆举办了第一次画展,敬佩之心油然而生。利用休息时间专门去参观了这次展览,展览是以竹为主题的,竹历来被称为君子,其既有美的意象,又与文人的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相契合,一直是历代先贤表现气节的抒情对象。一幅幅生动的竹子,或简或繁,或风或雪,或晴或雨,都在她的笔下表现得很是精准,又章法有致。所谓物理物情物态,有情有景有趣,通过笔墨将竹子的挺拔,生命力顽强,根生大地渴饮黄泉,未出土时便有节,枝横云梦叶拍苍天及凌云处尚虚心的精神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处处可见的是一股淡淡的清气,所谓胸有成竹大抵就是如此了。看着这一幅幅精美的作品,我读到了别人不一样的感受,那就是付出和努力与收获终究成正比的,正因为周阿姨在写竹时,于一枝一叶中融入了心血与情感,才能在退休之后取得了这样的成就。

冰心老人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在周阿姨身上得到了印证,她自担任市关工委主任时起,便与她先生一直资助着六名贫困生,不仅在经济上资助他们,更在精神上把正能量传递给他们。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她通过画竹将竹子的精神传达给孩子们,鼓励他们学会以竹的精神去做人和做事,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值得一提的是她的先生,为支持她学画,几乎在同时也拿起画笔学习画牡丹,妇唱夫随,共同培养一种相同的爱好。牡丹雍容华贵,乃花中之王;端妍富丽,是吉祥昌荣的象征;高洁高贵,被誉为国色天香。与竹子相配,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题材,寓意吉祥平安,成为大家喜爱的美图。伉俪二人,可以说是苏州书画界的一对神仙眷侣了。二〇一五年五月,苏州革命博物馆迎来了“俞兴宝周彩宝伉俪作品展”,他们将学习中国画近二十年来创作的一百多幅佳作展示给了全市人民,以答谢曾经帮助和教授过他们的领导和友人,同时告慰那些已经在天上做神仙的恩师,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认可。在二〇一六年和二〇一七年,他俩先后共同创作了九十六幅作品,分别捐赠给市教育局、聋哑学校和职业大学以资助贫困学生,成为一时佳话。

我在市立医院工作的爱人经常回来告诉我父母:今天遇到来做体检的周阿姨了,感觉她的精神很好,似乎越来越年轻了呀!的确如此,在当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社会环境下,老年人的健康生活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如何让老年人更加健康长寿不仅是广大儿女们的共同愿望,同时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考虑。随着老年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越来越多,他们伉俪的实践或多或少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迪吧?祝他们艺术之树长青,愿所有的父母们健康平安快乐长寿,在晚年活出一片灿烂的“夕阳红”!

猜你喜欢
书画界画竹伉俪
一封短而美的信
听竹
——观戴卫画《板桥爱竹》
同心协力写丹青
——中国美术馆藏书画界全国政协委员美术作品展
“战疫”必胜
画竹题诗
医警伉俪,共抗时疫
在古代不是所有夫妻都能称“伉俪”
致熊东遨周燕婷伉俪(外一首)
相知相守,从舞台夫妻到音乐伉俪
书画传神韵 丹青见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