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药苦参在黎平侗族的应用调查研究

2019-06-05 07:38杨孟芝
中医药信息 2019年3期
关键词:黎平县苦参碱侗寨

杨孟芝

(贵州民族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民族医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苦参(SophoraFlavescensAit)为豆科槐属双子叶被子植物,落叶灌木状,别名鬼槐、骄槐、芩茎、牛参、牛人参等[1]。根外皮黄色内部显黄色,形状为圆柱型。苦参在印度、日本、朝鲜及全国各地广泛分布,国内主要产地有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贵州等。苦参常生长在山坡、田边、沙地草坡灌木林,适宜为砂质或红色土壤,海拔在1 500 m以下。苦参性苦,寒。归肝、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等功效。主治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及外治滴虫性阴道炎[2]。

该药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在《本草纲目·彩图版》《中华本草》《本草正义》《侗族医学》《侗族医药探秘》《侗族药物方剂学》《贵州民族常用天然药物》等[1-8]著作中均有描述。

目前苦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分析及药理作用方面,但对于其民间应用的调查研究较少,为了能更好地开发利用苦参,本文运用民族植物学的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贵州省黎平县为例,调查了黎平侗族民间对苦参的应用情况,以期获得苦参在民间应用上的经验,为苦参药理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新的途径。

1 苦参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1.1 化学成分

苦参的化学成分主要含有生物碱类、黄酮类、脂肪酸类及挥发性油类,也含有少量的氨基酸类、三萜类及皂苷类、木质素类、酚酸类等。生物碱类化合物有氧化苦参碱、苦参碱、槐果碱、槐定碱、金雀花碱、羽扇豆碱和黄叶槐碱等[9]。黄酮类化合物包括槐属二氢黄酮、苦参黄酮、降苦参酮、二甲氧基苦参酮、降苦参酮、二甲氧基苦参酮、苦参异戊烯基黄酮等[10]。脂肪酸类成分主要由乙酸甲酯、十二烷酸甲酯、芥子酸十六酯等组成[11]。挥发油类化合物主要有己醛、正壬酸、1-辛烯-5-醇等[12]。

1.2 药理作用

近年来,随着对苦参碱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苦参碱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如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心血管系统调节、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调节消化系统作用等[13],并广泛用于临床。苦参碱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抗心律失常、抗高血压、抗动脉硬化、正性肌力等[14];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降温、镇定、催眠等[15];对消化系统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抗肝损伤、抗胃黏膜损伤、利胆止泻等[16]。另外该类化合物在治疗和预防老年痴呆性疾病、少儿智力低下性疾病、重症肌无力等肌肉收缩力下降性疾病、睡眠障碍性疾病以及有机磷中毒的解救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活性[17-21]。

2 苦参在侗族民间的应用调查

苦参具有广泛药理活性与治疗作用,在民间也有较多的应用,如侗族、苗族、瑶族、布依族等民族均有广泛应用。中国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湖北等省份。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侗族人口约288万,其中贵州的侗族人口约163万,占侗族总人口的56.6%。贵州侗族主要分布在黔东南侗族苗族自治州和铜仁地区,其中黎平县总人口约53万人,侗族人口约38万,约占黎平总人口的71%。所以黎平县是侗族人口居住较为密集的地方之一。

黎平县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面积宽广,药用植物丰富。黎平县中草药的使用较为广泛,黎平县城有一个中医院、三家草药堂、若干民间草医。中医院和草药堂运用的是中医理论知识,民间草药运用的是侗医药理论且为家族传承。按照江河流域黎平县侗寨可分为南江和流域村寨“千家侗寨肇兴”、双江流域村寨“侗歌出国第一寨‘岩洞’”、八舟河流域村寨“千山侗寨”地扪等侗寨,行政区域地理位置如图1所示。根据2009年版《黎平县志》资料显示,这三个侗寨的侗族人口均占当地总人口的95%以上[1-2]。侗医药文化传承的较好,民间草医较多,且当地种植有天麻、杜仲、茯苓等特色药材。黎平县的肇兴侗寨、茅贡侗寨、岩洞侗寨是侗族传统文化传承和保留较为完整的三个乡镇,在医疗结构上均是由乡卫生院、草药堂、民间草医、药店等构成。故本研究选择这三个地方作为实地调查点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以民间草医作为调查的主要对象,采用民族植物学的调查方法和文献研究法对贵州省黎平县侗族在苦参应用上进行调查研究。

图1 调查的地行政区域图

通过实地调查和相关文献查阅,获得苦参的广泛应用如表1所示。发现苦参在民间主要应用在人的痨病、妇科炎症、手足皮癣和牲畜的肠道疾病等方面,同时也作为一种食材使用,通常用根与鸡肉或猪脚煲汤食用,或是在6~7月苦参开花时食用花瓣,也用成熟的豆瓣和土豆一起烤熟作为一种小吃。

陆科闵《侗族医学》[8]指出,在治疗“痧症(蚂蚁痧、宾痧、巴骨痧)”方中有17个方子用到尚虐更(苦参)。萧成文《侗族医药探秘》[9]提出,在治疗“炎症(妇科炎症、皮肤炎症)”方中,有5个配方用到苦参,且苦参均为主药,在用法上均为煎水外敷、擦洗。龙运光等在《侗族药物方剂学》[10]中记载,“三花止痒汤”“苦参汤”“野菊花汤”“苦参蚂蝗汤”“金刚藤汤”等方中均有苦参入药,以水煎内服,均能退热火湿毒、疏风散血、止痒,治妇门痒痛等。民族药苦参在侗医使用上的代表性用药配方如表2所示[22-23]。

侗族对苦参用药经验与中药苦参有些差别。侗族民间用于妇科疾病、作物杀虫、人体皮肤病等方面,传统中药主要用在疮疡、肠道疾病、皮肤病等方面[24-25]。对于侗族苦参药用与中药苦参药用比较如表3和表4所示。

表1 调查地民间苦参使用情况

表2 民族药苦参在侗医上的应用

表3 侗族苦参与中药苦参药用比较

表4 侗族苦参与中药苦参药用比较

从侗族苦参用药功效与中药苦参用药相对比可看出,侗药苦参应用在妇科疾病较多,主要是退热、止痒等功效。中药苦参应用在皮肤瘙痒主要是清热燥湿、止痒等功效。两者在用药上差别不大,在药用方面都有杀虫、止痛等功效。由此可得出民族药与中药在用法上有所差别,但在治疗功效相差不大。只是因为不同的民族用药经验的不同导致在用法上有所相差,但其药物药效本质是一样的。

3 分析与讨论

对此次的苦参民间应用调查可见,在黎平侗族懂得侗医药的人较少,且民间草医的年龄偏高,在该地区侗族传统医药传承上没有得到重视。分析其原因,一是民族文化的变迁,思想观念上的改变;二是城镇卫生医疗保障政策的推广。草医药治疗疾病与现代医药救治的方便、快速、高效的医疗手段比较,呈现的是治疗周期长,见效慢等特征,因此自然传统的医药救治方法逐渐被人们所摈弃。如何更好的保护并传承侗族传统医药,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进行。一是在学前教育方面,地方特色教材读本可以加入“民族传统医药常见植物”一类书籍的传授,以培养学习兴趣,在高等教育上可申请设定特色专业,如苗药学、侗药学、瑶药学等以服务少数民族地区;二是打破传统观念鼓励现有的民族医药行医者将自己所识智慧贡献给社会,让更多人了解民族医药。

传统的侗族医药和中药在苦参用药治疗上主要集中在抗炎、抗菌、止痛等方面上。苦参主要的化学成分是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研究表明,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能抑制真菌、球菌、杆菌等细菌。黎平侗族民间与中药苦参在用药方法大径相同,煎水,内服外用均有。

4 展望

通过对民族药苦参的民间调查研究发现,在传承民族医药上有很大的缺失,如研究者能加大对民族药的调查与收集整理,同时运用现代中医药理论分析解释其用药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可以保护与传承民族医药文化的同时,将其与现代中医药结合起来,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猜你喜欢
黎平县苦参碱侗寨
酸的思念
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的常压与减压提取工艺对比研究
1991—2020年黎平县降水变化特征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美丽·古朴·梦境
——大利侗寨
HPLC 测定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中苦参碱含量
黎平:“十条规范”匡正党员干部行为规范
黎平侗族大歌的艺术风格特征研究
侗寨鼓楼传歌声
苗乡侗寨乒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