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楚峰
道路客运市场不断萎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数据显示,2017年道路客运完成营业性客运量145.68 亿人,同比下降5.6%,旅客周转量9765.18 亿人公里,下降4.5%。2018年上半年道路客运完成营业性客运量68.6 亿人,同比下降7.6%。2018年全年的相关数据虽未正式官宣,但可以预见地是下降仍然不可避免。
其实,从2014年道路客运出现断崖式下降开始,整个市场已经连续5年下滑,有人将其形容为传统道路客运的“激荡时代”:一边是高铁、民航的高速发展,让中长途道路客运班线全面溃散;一边是私家车的普及以及网约车等新业态的迅猛崛起,让中短途道路客运量急剧流失。
行业一片哀鸿,行在十字路口的道路客运企业绝望过、迷惘过、徘徊过、跌倒过,但依然坚守着、奋战着、变革着、创新着,在夹缝中寻求主动权和出路。
路漫漫,上下求索。2018年,对于道路客运行业来说,主旋律依旧是“不好过”。但是,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道路客运企业依旧在窘境和艰难中摸索与尝试,留下诸多借鉴和启发。
2018年,网约车政策持续发力,联程运输新政出台,公交都市再添一批验收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转型升级进入白热化……
2018年1月22日,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旅游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中国铁路总公司6 个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旅客联程运输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第一份指导旅客联程运输发展的专项意见。
该指导意见从完善旅客联程运输服务设施、优化旅客联程运输市场环境、提升旅客联程运输服务品质、提高旅客联程运输信息化水平、健全旅客联程运输法规标准体系、加强旅客联程运输组织保障工作五大方面提出了18 条要求,力争通过3-5年时间,基本建立起规范有序的旅客联程运输市场体系,推动旅客联程运输发展环境有效改善。
其实,在此之前,联程运输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典型城市群发展快速,市场已经出局规模,“空铁通”、“空巴通”等各式各样的服务产品和平台屡见不鲜。
在2016年春运的时候,交通运输部就组织开展了首批旅客联程运输服务试点,分别选取了线上平台一体化售票服务模式、民航机场空铁联运服务模式、综合客运枢纽公铁联运服务模式、城市候机楼空巴联运服务模式、移动互联定制式联程服务模式5 种模式开展试点工作。遗憾的是,试点是在没有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做的阶段性试验,并没有形成常态化。
转型艰难,道路客运企业依旧在窘境中摸索与尝试
“空巴联运”是联程运输模式中发展最快的一种,目前国内中大型机场基本都开通了机场大巴或空港快线等。“空巴联运”也为当前下滑的道路客运行业提供了转型升级的抓手和渠道。
在联程运输中,道路客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连接飞机、高铁、普通火车等交通工具。而且“空巴联运”是联程运输模式中发展最快的一种,目前国内中大型机场基本都开通了机场大巴或空港快线等。“空巴联运”也为当前下滑的道路客运行业提供了转型升级的抓手和渠道。
比如,冀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石家庄机场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机场空巴通项目。自2010年以来,历经8年实践与探索,从三部营运车十余名员工起步,发展到现在100 部车辆200 余名员工队伍。先后开通了市区到机场三条班线,开通了机场至石家庄周边十三个地市县(含山西阳泉、山东德州)的直通车班线十三条,承接了机场高铁站到机场候机楼的摆渡车。据悉,目前的日发车量达到200 余班。在机场突破旅客吞吐量千万人次大关中,这部分就占逾20%的份额。
与此同时,冀运集团还创建“空陆联程运输”服务品牌,服务范围不断拓展。2019年1月初,还开通了石家庄机场市区至机场的首条商务巴士专线,商务专线所有车辆皆为APEC会议指定用车,驾驶员及相关配套服务均为商务标准。
可以预见的是,联程运输是未来的一种趋势,是个性化出行市场中的可选方式之一。随着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不断完善,通过联程运输,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旅客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大大提升运输组合效率和服务水平。道路客运企业可以抓住这一机遇,一展身手。
2018年,网约车的话题仍在持续。交通运输部对网约车的规范管理也有了进一步的落实:
2018年2月26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本办法自2018年3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2018年5月24日,为进一步完善出租汽车信用管理体系,提升出租汽车服务水平,交通运输部组织修订了《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
2018年6月5日,交通运输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事中事后联合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
网约车的迅速发展,在丰富运输服务类型、方便公众出行的同时,也存在非法营运、部分平台公司经营行为不规范以及安全风险大等突出问题。作为“互联网+”发展下的新业态,网约车具有“一点接入、全网服务”的技术特征和跨部门、跨区域特点,行业监管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各相关部门也在加快形成监管合力,力促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在2018年,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正式建立,232个城市出台网约车配套政策。
对于网约车,道路客运企业是又恨又爱。市场被冲击,道路客运企业应有的客源被赤裸裸地夺走了。但是,不容否定地是,网约车带来的新模式为道路客运企业转型升级寻找新动能提供了借鉴和启发。
既然没有客运资源的互联网平台可以做网约车,为什么占据各种的资源的道路客运企业自己不能做呢?诸多道路客运企业积极主动地融入“互联网+”,充分挖掘网络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原来的资源做活、做出花样。
比如,为了发展网约车业务,交运集团(青岛)专门组建了青岛交运汽车租赁有限公司。在2017年7月,交运集团(青岛)与首汽约车合作推出“交运首汽网约车”APP,而交运集团成为青岛首家参与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营的国有道路运输企业。在市场拓展方面,“交运首汽网约车”不仅致力于成为日常高端出行的首选者,更积极开拓会务包车、旅游定制、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等多元化出行服务,使“交运网约车”更好地满足乘客个性化出行需求。
又比如,2018年9月,北京公交集团在北京南站试点开通以“网上预约、合乘出行”为特色的“网约公交车”,只需3 名符合“合乘”条件的乘客在线预约,便可以视为下单成功,并且可以同行。其实,在其他城市也陆续可见各种模式的“网约公交车”。传统公交客运企业积极寻求转型,借鉴网约车模式,通过“网约公交车”打开了新的突破口。
2018年12月13日,交通运输部命名北京市、天津市、大连市、苏州市、杭州市、宁波市、郑州市、武汉市、长沙市、广州市、深圳市、银川市12个城市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为缓解拥堵、提升群众出行便利性,国家提出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交通运输部分批次在87 个城市开展了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如今,已经有14 个城市完成验收,其他城市正在逐步迎来验收期。
公交作为客运的重要部分,诸多道路客运企业都涉及公交业务,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公交都市的创建也给他们带来了机遇。
比如,重庆交通运输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重庆东城公共交通公司的创立,便是其对客运行业转型的一次成功探索。2014年8月,考虑到班线客运向公交化、公司化运营发展的趋势,重庆交运集团整合资源,成立了重庆东城公交。退出班线客运,把精力集中到公交线路客运上,重庆交运集团果断决策,这条转型之路也越走越宽。如今,重庆东城公交更是智能化加持,掌上APP 查询车辆实时位置、发车信息、到站信息等;“交运通”交通IC 卡,已覆盖重庆市20 余个远郊区县,与全国200 多个城市实现了互联互通,发卡量突破500 万张。
随着出行需求越来越复杂,出行方式越来越多,互联网与出行的结合、旅游与出行的融合……各个细分领域都在不断蜕变,“定制客运”应需而生。在道路客运行业,大家都有这么一个共识:定制客运是道路客运升级的主要抓手。道路客运企业也是卯足了劲地踏上定制客运征途。
再比如,交运集团(青岛)的“温馨巴士”品牌,拥有600 余条公交线路、4000 余辆公交车辆。通过市场细分,强化公交客运市场开拓,“温馨巴士”大力挺进公交新市场和专业中高端客运领域,构建起“城区公交、城际公交、城乡公交、镇村(村村)公交、旅游公交、定制公交”为一体的公共交通布局。在不断地服务创新和科技创新下,“温馨巴士”已成为青岛市温馨靓丽的城市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城乡公交一体化也给道路客运企业带来了希望。在交通运输实施的2018年12 件更贴近民生实事中,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25 万公里,新增通硬化路建制村5560 个,新增7000 个以上的建制村通客车。如今全国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为道路客运开辟了新战场—城乡公交一体化。这一块的市场是高铁、航空无法触及的,网约车数量更是少之又少,而城乡公交是最为快捷经济的出行方式。毫无疑问,城乡之间、乡村之间的中短途公交,会是当前道路客运企业市场激活的新动能。
2019年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答案。在道路客运圈,守住市场、做活市场是很多人都提到的目标。如何守住市场?如何做活市场?接下来的一年,有哪些重点值得客运人来关注?
随着出行需求越来越复杂,出行方式越来越多,互联网与出行的结合、旅游与出行的融合……各个细分领域都在不断蜕变,“定制客运”应需而生。
打开网页搜索“定制客运”,出现的消息全是某某地开通了哪哪的定制客运服务、班线、专线、试点等。
在道路客运行业,大家都有这么一个共识:定制客运是道路客运升级的主要抓手。道路客运企业也是卯足了劲地踏上定制客运征途。
就拿重庆交运集团来说,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以各大汽车客运站为应用场景,向旅客提供定制化的包车出行服务。为了能更好地满足旅客个性化、多样化的出行需求,重庆交运集团还推出城际商务快客,为旅客提供“门到门”的服务,今年春运前开通了永川至重庆和大足至重庆两条线路,广受点赞。目前,交运集团已开通城际商务快客线路近50 条,客流量累计近10 万人次。
运游融合是如今道路客运行业里的一大热门
再来看苏州汽车客运集团有限公司,他们也不再盲目等客上门,而是主动转变,谋求班线客运向定制客运的转型:围绕快速的需求,开通乡镇到火车站、机场以及非站务站点的定制快车;围绕便捷的需求,开通市区到县市、城际“门到门”、“点到点”出行服务;围绕个性化需求,提供公务、会务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用车服务。
在整个道路客运行业一片唱衰的大环境下,定制客运产生是行业目前能看到的一线曙光。定制客运服务作为一种新型服务方式,门到门是基本特征,而随客而行的个性化产品则是核心和灵魂。因此,对当下的道路客运企业而言,瞄准定制客运服务,升级产品、精细运营乃是上上策。
如何做好定制客运服务呢?首先是用好大数据技术,可以学习互联网企业的思维和经验,让各方面服务都便捷起来、智能起来,只有好用才能吸引人来用;其次是做精服务,细节决定成败,每一个细节都会影响到乘客的体验,把服务做精细,提升乘客舒适度;其三是创新产品,道路客运企业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推陈出新,主动吸引客流,打造精品;最后是做好营销,出行是老百姓的基本需求,因此营销可以做得接地气,任何增加流量的地方都要用心经营。
运游融合是如今道路客运行业里的一大热门。
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2018年全国旅游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旅游人数超过55 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8%,旅游热还在持续升温。快速增长的旅游人数给出行带来了大量客流,这也是道路客运企业转型升级的市场资源。
同时,国家层面也在鼓励运游融合,《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交通旅游服务大数据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政策的出台,给道路客运企业在运游融合市场“撸起袖子加油干”提供了士气和保障。诸多道路客运企业已经在运游市场中进行了实践,并且效果不错。
比如,重庆交运集团积极推进运游融合,建成30 个旅游集散中心,开通景区直通车线路200 余条,开发旅游周边产品150 余个。目前,他们还在积极推进重庆市旅游集散平台、山水都市水陆联游平台、交旅融合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建立交通与旅游信息大数据平台,实现交通与旅游大数据切实融合起来。
再比如,辽宁虎跃快运也在运游融合方面初得成效。依托“跃游旅行网”网络平台,以电子票、巴士游、户外游、直通车、定制游等形式开展业务,辽宁虎跃快运在新型业务模式和细分市场上赢得先机。其“巴士游”业务逐渐树立“一人成团、天天发车”的品牌优势,更有“一票制”囊括客运车票费、景区门票费、景区接送拼车费等全程刚需费用,服务便利,车费更低于市场价5 折。其中,客运巴士线可实现辽宁省内城际间互联互通,景区接送拼车能实现巴士下客点至景区及各景区间的互联互通,真正实现了辽宁省内全面覆盖的全新出游方式。
道路客运企业要在线路、站点、运力调整等方面大胆创新,切实贴合旅游市场出行需求,灵活运作,深耕服务
旅游市场的火爆,相关政策的推动,道路客运企业纷纷尝试着运游融合业务。当然,这里面有成功的范例,也不乏失败的教训。市场很火,但现实并没想象中那么乐观。有企业抱怨:“旅游市场不好进入,竞争激烈。”“没有成熟的经营模式,一些线路做着做着就没流量了。”“照搬旅行社的经营模式,结果失败而终。”也有旅客吐槽:“客运班车不能通达景区,景区出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便捷。”“班车时间受限制,景区还没逛完就得去赶班车。”
市场很美好,道路客运企业要想夺得一席之地,仍需努力。创新仍是主攻手,在线路、站点、运力调整等方面大胆创新,切实贴合旅游市场出行需求,灵活运作,深耕服务。当然,不能只做出行服务这一环,要把吃、住、游、行都囊括进来,做成生态链闭环,开发全链条产品,把服务做全、做精、做出特色。同时,还可以深度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用户需求,致力于在线路上精细布“点”,通过线上预定,提升线下“门到门”服务质量。
在如今的形势下,道路客运企业都在寻找生存之道,再求发展。进军地产、驾培、物流、电商、汽车销售、汽车维保、医院、城市环保……道路客运企业的多元发展模式也是五花八门。
比如,沧州运输集团股份公司开发了旅游、汽车出售、租赁、物流、驾校等业务,同时与沧州市人民医院、沧盐集团等本地知名企业展开战略合作,医院的车辆购置、使用、维修都将由沧运负责;员工的乘车、租车、学车、用车、修车、旅游、加油等业务,沧运都会给予定向优惠和推荐;医疗下乡、员工上班将由沧运开设定制专线。
再比如,广东粤运交通股股份有限公司培植了“粤运维修”、“乐驿便利店”、“网上飞巴士速递”、“粤运拯救”、“粤运能源”等品牌体系,深耕200 多个高速公路服务区、400多个自营便利店、30 多座加油站、100 多个拯救驻点、100 多个小件快运网点,多元产业做得风生水起,还实现产业融合协同发展。
从单一客运业务向多元化经营转型,是很多道路客运企业在“行业寒冬”中的“求生之路”。在之前的一些采访过程中,就有很多客运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单纯地靠客运班线根本活不下来,只能靠多元发展来谋得转型升级,甚至有的还要来反哺客运班线。
当然,多元发展不单单是“把钱投进去”拓展业务这么简单,需要关注和熟悉该业务领域新玩法和新模式,从中获得经验和远见,才有可能在新的站场上获得先机。
道路客运转型升级之路,任重道远,前途漫漫,上下求索。迷雾重重,我们依然要坚信,道路客运市场未来依旧充满美好,只要努力寻出路,没有寒冬走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