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四平
摘 要: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联系在一起,激发其理解抽象与具体关系的能力,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数学。老师作为教育实施者要帮助学生在数学情境学习中,掌握学习主动权,在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快乐、满足、自信的情绪,从而高效地增强学习兴趣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景教学;数学教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好的情境能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资源;能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能为学生创造展示其才华与智慧的舞台。
一、情境教学促进儿童发展的要素
1.情境教学诱发学生参与创造的主动性。教育教学活动是具有鲜明目的的行为活动,教学目标的实现不是单靠教师的灌输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来实现。情境教学通过优化学生接受知识的环境,把教学过程变成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儿童的特点,运用图画、音乐、表演或者运用现实生活的典型场景,整体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2.利用情境教学强化学生对创造原形的感受性。根据学生年龄上的特点,在客观环境的作用下,学生很易于将自己的情感移入到所感知的对象中来。数学教学内容广泛,呈现形式多样。在教学中,通常以原形为载体,依托情境教学的移情作用,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且在加深情感体验中陶冶情操,让学生的无意识倾向在忘我的境界中趋向教育者既定的方向。这样还可以使学生对周围的世界日渐留心、敏感,这就开拓了学生思维的源泉,积累了丰富的表象,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情感素养,为学生进行创造思维提供了必备的精神保障。
3.利用情境教学陶冶学生情感,渗透教育性。我们都知道儿童的感情是最丰富的。李吉林老师也提到:“儿童是最富有感情的,真情总是荡漾在儿童纯真的心灵间。”但是,以往的的教学往往由于教师只是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与学生的情感的交流。因此,这种缺乏情感交流的教学并不能激起儿童的兴趣,使得教学收效不大。情境教学通过教师真实的情感让学生在感受形象的同时激发感情。只有让学生带着感情去学知识,才能理解知识的内涵,感受到“美”,懂得“爱”。
二、在新知的探究中,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而这种发现又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获取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设置“动境”,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我没有机械的讲解,而是创设了这样一个“动”境:让学生利用备好的纸板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当学生剪好后,要求学生分组检查剪的情况,随后,老师设问:“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纸板,把它们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学生独立摆拼(有的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拼成了一个长方形)。紧接着老师又问:“你所拼成的图形的底、高、面与其中一个梯形的底、高、面有什么关系?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看谁能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学生们通过观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推导出梯形的计算公式。最后,老师又引发学生再次探讨“为什么公式要除以2呢?”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摆拼,动脑思维的自主探究,获取了新知识。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三、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数学课上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游戏,让游戏进入数学课堂,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动手、动脑、动口,开心地合作,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可以使抽象的数学趣味化,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使学生学到了知识,理解了概念,训练了技能,开发了智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如有位教师教学“可能性”时,开展了玩剪刀锤子布的游戏:教师先请一名学生上台与老师玩游戏,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学生想知道,谁会赢,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后问:我和这位小朋友继续玩剪刀锤子布的游戏,你们说我能赢吗?一定赢吗?只能怎么说?然后组织学生活动。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就不知不觉地进入到了数学王国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四、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能否得到新的信息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部分新知都是建立在前期的知识基础之上。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是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调动学生主动、持久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最终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每当学生在学习进程中,触及到新的知识时,已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法一时不能派上用场,于是就产生一种急于探究问题的症结而又无从下手的心理状态。比如,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减法时,先复习同分母分数减法法则——分子相减,分母不变,然后,让学生试算1\3―1\4,学生根据已有的计算经验(同分母分数相减)不能计算异分母分数减法了,于是创造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碰壁了,引发了学生激烈的认知困惑,这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驱动学生不得不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唤起.所以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是必要的。
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其科学性是数学生命经久不衰的支柱。为此,让数学课堂在适度改变它枯燥乏味面孔的同时,我们要关注数学本身的学科特点,引导学生最终折服并受益于数学的理性思维。对于情境设置,必须注重数学本身的明确性和严谨性。
参考文献:
[1]丁福軍.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课程实施现状个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