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资助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型资助是一种新兴的资助理念,意指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点从以物质保障为主的“救济型资助”转向以物质保障为基础、满足学生多元需求、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主的新型资助,是新时代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新要求。
【关键词】资助育人 多元需求 发展型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4-0229-01
高校学生资助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通过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1]。“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是十大体系之一。“资助育人”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式文件中,这标志着高校资助工作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资助和服务保障,“资助育人”已成为高校资助工作的新发展,已成为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将“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 的工作落到实处,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在关心人、帮助人中教育人、引导人。
一、制度依托与体系构建
严格遵守各级各类规章制度,不断在资助工作的规范性上下功夫,细化资助流程、严格评审程序,特别是在奖助学金的评审中,严把政策宣讲、资格审查、民主评议、提名推荐、结果审核等五大关口,大力营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资助工作氛围,既保证了学生对结果信服,又让学生对过程满意。
以经济帮扶为基础,工作内容从单一走向复合,工作形式从孤立走向联动,工作目标从单纯助困走向协同育人,将资助工作重心从简单地执行政策向关注困难学生的能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转移。构建经济资助、心理帮扶、学业辅导、就业指导、志愿服务、品格养成相结合的困难学生资助帮扶体系,鼓励学生在受助中懂得感恩,在自助中牢记责任,在助人中学会奉献。
二、“受助—自助—助人”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做好思想引领,开展感恩教育
坚持开展诚信感恩教育系列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和激发学生树立“受助思源、获奖思进、传递爱心、回报社会”的理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归属感,把受助学生培养成“资助—自助—助人”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注重人文关怀,关注心理需求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实地走访,具体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成长环境、在家表现、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向家长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受资助情况和在校表现;宣传国家及我校的资助政策,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 更加关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精神层面上的引导和帮扶。
(三)强化专业技能,奠定就业基础
对于医学院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他们同时也是医学生,医学是关于生命的科学,授医学之业,传医德之道,通过学业成绩评定、专业技能考核等环节遴选,组成若干小组,进入医院进行导医服务、急诊志愿服务。在临床实践中结合病例分析,夯实专业基础、训练基本技能,并培养教育学生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医者精神,为将来走上医疗一线岗位、能够真正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能力发展,激发主体意识
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参与 “青年志愿者”“爱心救助”等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服务社会大眾,增强自我价值感体验发动和鼓励受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与潜力,积极参与国家奖助政策的宣传活动。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以发展的眼光,整合资源,并坚持不懈,形成长效机制。在具体工作中,既做到专款专用,钱尽其用,公平、公开、公正地将助学金发给每一个贫困生;又能注重人文关怀,充分尊重贫困生的主体意识,关注贫困生的心理需求,以贫困生的长远发展和素质提升为目标,探索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从思想引领、诚信感恩、心理健康、就业技能、励志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贫困生的能力。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不仅仅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大学阶段无温饱之忧,而且让他们习得自信、自立、自强,掌握真正的专业素养和谋生技能,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 h/moe_2069/xwfbh_2017n/xwfb_20171206/wzsl/.2017-12-06.
作者简介:
杨秋玉(1982-),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陕西中医药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