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悬置系统开发中软垫双主簧结构的应用

2019-06-03 02:42
装备制造技术 2019年2期
关键词:软垫车型发动机

蔡 月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广西 柳州545000)

0 引言

随着汽车市场日益成熟,消费者对整车NVH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隔绝动力总成振动向悬架、车身、乘员舱传递的关键零部件,整车NVH性能对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动力总成不断升级换代,增压、缸内直喷发动机等高扭矩、高功率发动机投入使用,悬置性能也面临新的挑战。汽车市场竞争也日益残酷,各车型都在降低实物成本以及提升通用化率,悬置系统在成本、通用化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本文是在某个改款车型项目上,要求悬置系统边界一定、成本不提高,且能通用化至该机舱布局的所有车型,仅通过优化主簧结构来满足更高的悬置系统性能。

1 悬置系统优化方案

1.1 优化目的

车型B为在车型A基础上改款项目,内外饰及相关电器重新开发,车身随外造型局部细节优化,机舱、底盘及下车体布置维持不变。因车型A悬置系统性能较差,AC OFF悬置被动侧振动刚好满足小于0.1 m/s2目标要求,如图1所示,车内噪音发动机二阶超出设计目标(AC OFF/ON:30dB/35dB);在车型B开发时,为保证整车NVH性能达成,需对悬置系统进行优化;同时为保证量产状态悬置性能达成,AC OFF悬置被动侧振动目标要求提升至小于0.08 m/s2。

1.2 优化方向

通常悬置系统性能改善,主要通过悬置系统整体布置、悬置软垫性能两方面进行优化。悬置系统整体布置调整涉及布局更改、弹性中心位置调整,对机舱布置存在影响;悬置软垫性能优化主要通过设计合适刚度比例的悬置主簧结构、动/静刚度值、限位结构来实现。

车型B机舱布置借用车型A,悬置系统的优化不能影响机舱内其它系统,才可以通用化至平台其它车型,同时也不会产生大的成本变动。所以车型B悬置系统优化不能通过布置位置优化,也不能更换悬置软垫结构类型来实现刚度比例调整。现考虑在车型A悬置系统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悬置系统结构,来实现更佳的动/静刚度值,以提升悬置系统NVH性能。

1.3 优化方案

1.3.1 车型A悬置问题

车型A悬置系统(包括圆锥形液压右悬置、橡胶左悬置、后悬置为衬套试防扭撑杆)性能调试时,经过多轮调试得出的较好状态,如表1所示,影响悬置系统性能最大问题为左悬置软垫设计刚度比例(设计 0.9∶1.6∶1、实际 1.2∶2.4∶1)无法达成,X 向、Y 向静刚度值都偏大,特别是Y向静刚度值高达308 N/mm,影响隔振性能。

表1 车型A悬置系统静刚度

针对该问题,由于下述限制,为保证项目进度,未能进行进一步改善:

1)由于左悬置结构限制(图2所示),通过改变左悬置橡胶材料硬度、微调主簧结构等手段都不能达成更优的三向刚度比例;

图2 车型A悬置软垫结构

2)同时由于右悬置X/Y向刚度值相同,也不能调整右悬置使悬置系统Y向刚度值整体降低,重新开发液压右悬置周期长、投入高,并涉及车身设变、焊装线调整;

3)平台机舱内动总、空滤、发动机线束、蓄电池、ESP等限制,无空间对左悬置软垫进行大的结构变更。

1.3.2 车型B左悬置软垫双主簧方案

结合车型A开发经验,为改善车型A上悬置系统问题点,在车型B上考虑在车型A左悬置软垫结构(图2)基础上将左悬置软垫主簧结构拆解成上下两部分(图 3):

图3 车型B悬置软垫双主簧结构

1)上主簧(1)采用类似前置后驱车后悬置的V型悬置主簧[1],该结构主要承受Z向载荷,X/Y向刚度值较小(受剪切力);

2)下主簧(2)在原限位结构上增加一字型主簧,该结构主要承受X/Y向载荷,Z向刚度值较小(类似橡胶衬套)。

左悬置软垫双主簧方案存在下述优势,可以实现最优化的三向刚度比:

1)Z向静刚度值调整,只需优化上主簧结构或者橡胶材料,对X/Y向刚度值影响很小;

2)X/Y向静刚度值调整,只需优化下主簧结构或者橡胶材料,对Z向刚度值影响很小;

3)上下主簧可按不同角度组合,以满足搭载不同动总时,对X/Y向刚度值需求不同。

车型B悬置系统静刚度计算值(表2所示)在车型A的基础上增加了Z向静刚度值(右悬置提升15 N/mm、左悬置提升40 N/mm),由于左悬置软垫采用双主簧结构,X、Y向静刚度值可以降低(车型A结构无法实现),有利于得到更优化的计算结果(表四);从完成调试的悬置静刚度(表三)可以看到,相对设计状态除左悬置软垫Z向静刚度值有较大变化(提升32 N/mm),其它方向都维持在设计值状态(±15%内)。

表2 车型B悬置系统静刚度

2 悬置软垫双主簧结构效果

2.1 解耦计算

从图4计算结果对比可以看出,虽然结算结果都满足要求,但车型B左悬置软垫采用双主簧结构,相对车型A三个方向刚度值之间影响小,三向刚度比调整空间广,整体解耦计算结果更优。

图4 主方向解耦率对比

2.2 整车NVH验证

车型B完成悬置系统调试后,其NVH效果相对车型A有明显提升。

2.2.1 怠速车内噪音

车型B驾驶员右耳开关/开空调总声压级相对车型A降低3 dB/4 dB,关/开空调发动机二阶贡献量降低22 dB/17 dB,降幅明显且达成驾驶员右耳关/开空调小于40 dB/45 dB、关/开空调发动机二阶小于30 dB/35 dB原定目标,如图5所示。

图5 驾驶员右耳怠速开关空调噪声及发动机二阶

2.2.2 怠速悬置被动侧振动

车型A怠速关空调悬置系统被动侧振动仅能满足<0.1 m/s2要求;车型B怠速关空调悬置系统被动侧振动降低明显,仅为车型A怠速关空调悬置系统被动侧振动的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远低于原制定<0.08 m/s2要求,如图6所示。

图6 怠速关空调悬置系统被动侧振动

2.2.3 匀速车内噪音

车型B匀速驾驶员右耳噪声相对车型A改善明显,60~120 km/h都降低降低3~4 dB,如图7所示。

图7 匀速驾驶员右耳噪声

3 平台化推广应用

双主簧结构左悬置在车型B上NVH性能达成由明显提高,将双主簧左悬置应用于类似机舱布置(表3所示)上,通过性能调试,采用不同的刚度值组合都能达成近似NVH性能(图8所示);再通过鲁棒性分析[2]及试验验证,降低零部件种类,最大限度减少零件种类,实现通用化。

车型B 车型C 车型D发动机1+变速器1 发动机1+变速器2 发动机2+变速器2

图8 平台车型双主簧左悬置应用改善效果

4 存在问题及改善方案

4.1 强化路试问题

车型B在完成强化路试后,左悬置主簧存在下述问题点,如表4所列。

表4 强化路试问题点

改善方案实施后,通过多轮强化路试验证存在明显改善,可以满足强化路试要求,但仍低于单主簧结构。

4.2 加速工况问题

双主簧左悬置对加速工况峰值改善不明显,还需继续优化静刚度曲线非线性段性能,同时维持车型A的吸振器等改善措施。

5 总结

双主簧悬置软垫结构在怠速、匀速NVH性能上相对于单主簧结构存在明显优势,但在加速工况上改善不大,同时耐久性能变差,下一步需在加速工况NVH性能、耐久性能上继续完善。

猜你喜欢
软垫车型发动机
2022全球期待车型 TOP10
一种实用新型底盘装配支撑结构的开发
一种高速自由流车型识别系统
跟踪导练(三)(4)
发动机空中起动包线扩展试飞组织与实施
意大利为“低头族”设警示软垫
车型 (五)
2016年最值得期待的十款国产车型
“硬座宝”硬座一秒变卧铺
新一代MTU2000发动机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