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洋
“现成”[Ready-made]这个术语起源于达达主义运动,意指日常存在的物理性材料,具有可利用性,其包含生活用品、工业制品、高科技材料等。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把诸如自行车轮胎、小便器等“现成”工业制品当作艺术品展示,开启了“现成”观念艺术的先河。
卡斯蒂格里奥尼兄弟是意大利设计的主要代表人物,受到达达主义艺术的影响,首次把“现成”工业制品运用到家具设计中,代表作品为《梅扎德罗》[Mezzadro](图1)。他们使用一个典型的拖拉机座椅作为座位部分,用拖拉机的防震钢弓作为支撑,并用一个自行车螺母将两者固定。这种设计观念深受当时拼贴创作方法的影响,而他们成为第一批采用“现成”观念的设计师,并且大批量生产的产品深受市场的欢迎。1王受之著,《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年,第403 页。
起源于荷兰的“楚格设计”[Droog Design]不仅把“现成”观念体现在家具设计中,更是把这种思维发挥到极致。“Droog”是荷兰语“干燥”的意思,代表着简约不乏味,其设计的特点是节约使用资源,故意弱化风格或形式观念,回收和再利用材料,并且重新进行类型学分类。2Gijs Bakker,Renny Ramakers,“Droog Design”,Aa Files,2001(44),pp.50-61.《85 灯泡吊灯》[85-bulb Chandelier]是鲁迪·格鲁曼[Rudy Grauman]的代表作品(图2),这是运用横向设计思维的例子。设计师将日常用品:一个个标准灯泡转变成壮观的吊灯。提欧·雷米[Tejo Remy]的《一捆破旧的梳妆台抽屉》[Bundle of Battered old Dresser Drawers](图3)也采取了类似的手法。提欧·雷米解释其作品时说:“这是一个对许多事情的表达:充分,过度的消费,虚荣被‘专业’包裹”。如果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的设计理念是“少就是多”[Less is More],“楚格设计”的哲学就是“少,并更多”[Less and More]。3Renny Ramakers,Less + More: Droog Design in Context,2002.“楚格设计”是用最基本和最少的资源来实现产品的设计。巴克和拉米克斯自从提出了“楚格设计”概念后并不是简单重复和提炼原来的设计套路,而是运用其设计法则,尝试新产品和新的产业合作。以“现成”品设计为核心的“楚格设计”不是单纯的家居设计团队,而是通过设计对文化、生活提出批判和反思。经过25年的经营与对世界消费者的影响,“楚格设计”打破了欧洲设计市场被意大利和德国瓜分的局面,把荷兰设计推向国际舞台,传达一种纯正的荷兰精神。这对我国的设计产业发展以及如何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
图1 《梅扎德罗》,1957年
图2 《85 灯泡吊灯》,1993年
图3 《一捆破旧的梳妆台抽屉》,1991年
图4 材料准备
图5 《铅笔雕塑》,2013年
图6 “铅笔握夹”三件实物模型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QS 世界排名前50)的设计专业是把“现成”概念纳入设计实验的先行者,能够切实地把设计理论落实到设计实验中去。“铅笔握夹”是其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实验,设计过程中使用纸杯盖、防蚊蝇纱、螺母、螺栓和铰链等生活用品,尝试除了粘贴还有利用鱼线、皮筋等捆绑等固定方式制作设计成品。
设计过程分四个阶段:“现成”材料准备、实物模型、“原型”阶段、完成最终作品。实验创作强调设计过程,不提倡跳跃式的发展,主要目的是把设计创作的规律与思考方式带入到实践中,以锻炼设计者的设计思维。
1.“现成”品材料准备。创作初期实验者们至少需要将三组不同的材料带到工作室(图4)。实验者可以组成团队一起探讨和实验各种材料,并且探索和尝试各种材料的组合。例如实验中所用的铅笔就是一种“现成”品。选用铅笔主要是因为铅笔看似简单却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南非艺术家詹妮弗·麦斯特[Jennifer Maestre]曾经用铅笔创作了大量雕塑,在其作品中铅笔的截面组合出了旋律和重复之感,笔尖又有一种惊悚效果,给人带来截然不同的美学体验(图5)。
2.实物模型。实验设定采用三种不同的“现成”品材料制作三种不同的实物模型[Mock-up]。在这个阶段,要尽可能广泛地尝试和组合各种材料,使得每一个实物模型能够插入4 支铅笔。这一阶段的实物模型是一种研究结构或实验模型方法的“小样”,需要快速滴尝试和探索“现成”品材料,但这并不是最终作品。以“铅笔握夹”为例,作品选材包括:微型碎料咖啡杯、塑料管、挂衣钩、计算机机箱垫片、橡皮筋等“现成”工业品和生活用品(图6)。“铅笔握夹”的作者在实物模型阶段中通过实践与研讨发现:方案一、塑料管组合起来有一定的设计感,但是塑料管口径较大,铅笔放置其中没有达到“握住”铅笔的设计要求,而且造型比较单调;方案二、微型碎料咖啡杯为主体,通过钻孔和增加内部管状接头“握住”铅笔,但是造型缺乏丰富的变化,视觉语言较难体现;方案三、挂衣钩和计算机机箱垫片的组合效果较好,有点和线的组合构成,空间虚实关系较好,而且通过橡皮筋固定的结构也优于其他两个用胶水的方案。
3.“原型”阶段。“原型”[Prototype]被定义为一个成品的样本,用来测试一个创作概念或者可被复制生产的模型。原型要尽可能接近最终产品,通常由与最终版本相同的材料制成。《挂衣钩的节奏》的原型作为最终设计之前的设计样本解决了很多创作中遇到的问题,经历了包括探索、实验、修改等整个创作流程。这个原型被视为一个“演习”,最终实验者将在“原型”的基础上确定最终方案(图7)。
4.最终作品。“铅笔握夹”作品完成后,需要从三个角度对实验作品进行评估:对设计目标的理解和实现设计目标的水平;作品的形式、色调以及材料运用的创新水平;作品创作过程中的技术运用和完成质量。
作品《挂衣钩的节奏》(图8)准确理解了本实验的目标,采用挂衣钩与计算机机箱垫片作为基本材料,完全符合“现成”材料的限定。用橡皮筋固定,将挂衣钩互相契合在一起也满足了实验的要求。作品由一个个挂衣钩构成,与鲁迪·格鲁曼的作品《85灯泡吊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工业制成的挂衣钩的钢丝彼此架构,使作品呈现一种强烈的韵律感,辅以点状排列的计算机机箱垫片,让整个作品体现了富含层次的视觉节奏。作品通过材料和结构向观众传达了一个“当代计算机为媒介的信息时代与传统工业时代文化传播的对比之感”的理念,同时作品达到了插笔的功能诉求,铅笔可以自由地放置与取出,满足“铅笔握夹”实验的设计要求。作品结构稳定,虽然用橡皮筋捆扎,但是结构牢固。所以该作品在设计理念、创造性和技术执行方面得到了较高的认可。
作品《减压空间》(图9)也具备“楚格设计”的视觉特征,但比《挂衣钩的节奏》更富有立体感,“现成”材料选择了指尖陀螺和注射针筒,用强力胶水固定。单独一个指尖陀螺的视觉效果比较有限,但是10 个指尖陀螺重复排列形成一种矩阵效果,更类似英国设计师罗斯·洛夫格罗夫[Ross Lovegrove]“基因”设计。该作品设计理念符合实验要求,具有独特的创意。通过“铅笔握夹”实验可以发现“现成”概念设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理解,这种实验尝试不仅让设计师更加关注身边的材料,还可以激发设计师的创造力,扩展其设计视野。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现成”概念设计的内核是抽取事物表象从而走向抽象的过程,本质还是几何化的归纳,在最终的呈现上保留这些构成元素的外部特征。从实验可以总结出设计思维发展的过程即发现材料、选择、归纳与重构的过程。“现成”材料转变成设计作品需要经过设计师的挑选,将设计思维注入其中,将其置入设计师设定的“空间”,使“现成”材料原本的功能和造型元素得到改变、消解与重构,从而实现其从自然的存在到设计作品的转变。在转换的“空间”语境中,“现成”材料实现了从生活用品向设计作品的飞跃。“现成”概念设计能使人们快速找到记忆的连结点,为情感的需求寻求精神寄托。“现成”概念设计在形式上推动了当代设计的发展,在设计师不仅追求形式和功能达成,还在寻求人的精神价值实现的过程中,“现成”概念设计不失为一种务实的路径。
图7 《挂衣钩的节奏》原型,2017年
图8 《挂衣钩的节奏》,2017年
图9 《减压空间》,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