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
【摘 要】“打扁担”作为一项地域性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不仅起到愉悦民众身心,强身健体的作用,还对广西旅游业的发展及民俗学的研究有重大的社会价值。鉴于此,采用文献资料法与田野调查法阐述了广西壮族传统体育运动“打扁担”的历史来源,社会变迁及发展,并从社会学和民族学的多元视角来分析“打扁担”的现状及其发展空间。
【关键词】打扁担;历史来源,现状;发展;对策
“打扁担”又叫“扁担舞”,是壮族人民在劳动生产中发展演变而来的体育活动,反映了壮族人民从种植到收获的主要劳动过程。这项运动主要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都安、马山、东兰、南丹等地。其发展由打榔头、木板、长凳演变为扁担。打扁担时人数为双数,四至十人不等,甚至更多,并且一般为女性。大家围坐在长凳两边,每人手中拿着扁担,按照传统节奏敲击长凳,其打法变化多端。打扁担时周围有锣鼓伴敲,群众在一旁配合叫喊,场面热烈,是广西当地一大民族特色和旅游看点。“打扁担”的社会价值已超过了其本身体育价值,是广西民族文化的发展重点之一。
一、“打扁担”的历史起源与变迁
“打扁担”由广西壮族人民在田间劳动时所创造,自古以来代代流传,最早由文献记载的可追溯到唐代,刘恂《岭表录异》中记载:“广南有舂堂,浑木刳成槽,一槽两边约十杵,男女间立,以舂粮稻,敲磕槽舷,皆有偏拍。槽声若鼓,闻之数里,虽思妇之巧弄秋砧,不能比浏亮也。”这里记载“打扁担”最初是由木槽和木杵相敲打的“打榔”。到了宋朝,周去非《岭外代答》中也有记载“槽入稻谷,木杵椿谷”,由此可见,打扁担在唐宋时期还是打榔头,直至民国,打榔演变为打木板,长凳,直至今日演变成了“打扁担”。如今的“打扁担”不似古时,人们按照节奏随性敲击,如今作为一项现代体育运动,打扁担还有自己的运动套路,例如“打春堂”、“车水”、“庆丰收”和“大团圆”等等,其中“打春堂”是古代一直流传的打法,有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意,其他打法为现代所创,能更好的展现广西民族特色和文化。
二、“打扁担”的社会发展
2.1“打扁担”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打扁担作为一项从古流传至今的当地体育运动,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首先,“打扁担”的实质形式是体育运动,它能够愉悦民众的身心,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其次,就本民族的发展来说,“打扁担”的参与者一般是妇女,与原始农业和生活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反应了壮族妇女的社会地位,体现了壮族人民务实乐观的生活态度,具有承袭壮族原生态民俗体育文化运动、培养民族终身体育意识和阐释现代体育的价值。文化反应社会,这项流传已久的体育运动,也为民俗研究者研究岭南历史文化有重要的意义。最后,就全民族的发展来说,“打扁担”作为壮族地区特有的民俗风情的运动,吸引各地外来游客的观赏,大家在欢笑中欣赏壮族风情,有利于民族的融合,团结。这一大看点为广西的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推动作用,从而对全国的经济及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2.2“打扁担”的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打扁擔”目前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在2008年,“打扁担”列入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除此之外,马山壮族打扁担代表广西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并荣誉获一等奖,还曾进京向十二大代表汇报表演,向全国人民展示了壮族的民俗风情和体育风采。“打扁担”在海外甚至也小有名气,日本的国家博物馆就收藏打扁担的道具服装,向日本人民介绍这一具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
目前,人民的物质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内旅游业发展迅猛,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重视也与日俱增,“打扁担”不仅在马山县这块多民族聚居的土地上长盛不衰,并且越来越收到外界的认可,频频登上现代舞台,在全国各地还有广西“打扁担”团队的表演活动。现如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的普及,人民不用出门,在网络上也能够欣赏到“打扁担”的风采。网络上关于“打扁担”的视频点击超过千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项体育运动,对“打扁担”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尽管如此,限制“打扁担”发展的因素也一直存在,“打扁担”的生存现状还是有一定的弊端,例如传承点基础设施落后,设备的陈旧跟不上文化的发展,以及传承人员老龄化,传承人员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常见问题。
2.3“打扁担”的社会发展对策
由于“打扁担”的后备传承人员不足,只有国家和人民广泛宣传,才能对“打扁担”的传承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创新是一切事物的动力和源泉。现如今国家娱乐业和旅游业发展迅猛,“打扁担”也可以有所创新。当年快要销声匿迹的华阴老腔,被著名歌手谭维维将其与现代流行音乐创新,用摇滚的方式演绎,又重生了一次,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其中的老乐手“打板凳”,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广西基础设施的落后已经跟不上旅游业的发展,政府应出资翻修整合资源,重视基础设施的发展,只有基础设施到位,才能更好的发展和吸引人群。
【参考文献】
[1]叶茵.农耕稻作文化视角下壮族打扁担研究——以广西为例[J].运动,2017(20):139-140.
[2]吴林隐,杨海晨,韦金亮.隔离抑或融合:民俗体育参与的性别变化研究——广西马山县壮族会鼓与打扁担的田野考察[J].体育科学,2017,37(08):29-36.
[3]赵芳,邓水坚,王斌.从机械团结到有机团结:广西壮族“打扁担”的起源、发展与变迁[J].中国体育科技,2015,51(04):14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