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泽宇 马成祥
【摘 要】一直以来,中国农民工的数量大、人力资本存量低、文化素质不高、缺少劳动技能、在城市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他们只能徘徊在城市的周围,无法面对因产业结构在科技进步中不断升级的用人单位的要求。而建筑业是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同时又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建筑业中,一线作业工人队伍以农民工为主体。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出现的高大新项目对一线操作工人的操作能力要求同样需要更新和提高,为应对发展的需要,更多关注到这个社会人群的操作技能、知识结构、生活状况、发展前途。我们需要关注这类群体,以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发展之路、劳动价值,保护他们应得的工作能力、生活保障、福利待遇以及为他们提供一些扶助措施、让他们能享受到正常的有能力、有保障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关键词】新生代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化保障机制;多种方式技能培训
一、对“新生代农民工、技工”的理解
(一)建筑业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是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群体,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在城市中,被“边缘化”但同时也是一个正快速兴起中的新工人阶级,他们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一代代劳动人民用双手、用智慧的铸造,建筑业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农民工用工较多的行业之一。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当前在建筑业工人中,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工人是农民工,他们受教育时间短,也没有系统地进行过专业学习,职业技能不能够完全适应当前建筑市场的需求,而目前更大一部分群体是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建筑业农民工是基于上一代在农闲时由农村来到城市,参加城市建设,农忙时回家务农的一代建设者。随着农村土地转型发展,由农民向市民转换的很大一部分劳动群体,在土地存量变小、转型之后,基于生活需要而寻求提高工作技能、改变生活质量的一部分人群。新生代建筑业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建筑业农民工问题的延续和延伸。他们处在体制变革和社会转型的新阶段,他们的需求层次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他们正年轻、有朝气、有理想,尽管在义务教育普及的今天,他们仍然是专业知识缺乏的一类群体,并较之上一代建筑业农民工,他们更缺乏实际的劳作经验。但是,他们渴望进入并融入城市社会,他们有进取心,也能接受并学习新事物新技能。而城市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因而,他们仍是我们当今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1]
(二)技术工
“技工”顾名思义就是掌握有一定的技术专长、操作技能、可以独立生产、操作运行的行为能力的工人。他们通常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其主要特点是:有较稳定的职业和岗位、相对固定的工作时间、较为适宜的工作环境、较高的职业技能和素质、较为完善的劳动权益和社会保障以及较高的社会认可度。[2]
随着建筑业技术的不断革新,在一些大型机械的运作方面,对现场施工人员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要求。因而,新生代建筑业农民工在职业技能方面也需要向产业化工人,技术工靠拢看齐。
二、历史背景及时代发展需要产生的动力因素
狭义的建筑业是指完成产品的生产(即施工)活动的过程。广义的建筑业则涵盖了建筑产品的研发、生产以及与建筑生产有关的所有的服务内容,建成环境的运营、维护及管理,以及相关的咨询和中介服务等。[3]
(一)建筑業的起源与发展
建筑业是伴随着人类文明而兴起的一项产业,它是难得的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而愈久愈兴,与时俱进的产业。从千百年前原始人对外在空间产生了意识,第一次用双手开始搭造空间开始,就意味着建筑业的诞生。无论人类文明经历了多少个世纪的变化,多少不同的人类文化的冲撞,建筑业一直在源远流长的发展前进着:从远古人用于祭祀的巨石建筑,发展到为人类遮风避雨而伐木布草的茅屋,又逐渐演变到到现代化初期的砖瓦房,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出现了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钢结构以及如今正在兴起的装配式结构。建筑业总是在汲取着一个时代的精华而积极的发展着。不仅仅是建筑物的整体构造上日渐变得更为复杂,结实,它还兼具着一个时代的审美,建筑设计师对作品的期待。因而,建筑业从“造屋”正向着“造物”的方向发展着,我想,未来会有更多的建筑物,会是时代的艺术品。在建筑业从茅草屋变成摩天楼,从修篱种菊的田园小镇变成横跨江河湖海的天堑大桥、高耸入云、形态各异的艺术精品。
(二)技术工种的演变
在工程规模日趋庞大、技术要求日趋复杂的时代大背景下,这对我们在施工工作一线队伍的工人,也就是农民工群体提出了需要不断提升技术能力的要求。而新时代的建筑业农民工群体已不能仅仅提供重复简单的体力劳动,也不能仅与传统的建筑业技工相较之,钢结构建筑产生了焊接工的用工需求,装配式结构建筑产生了装配工的用工需求。我相信,在无人技术不断发展的未来,智能机械操作手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是那个被时代需要的技术工种。
(三)新时代的推动
全球化经济发展的今天,我想可以预见的是:从以前的施工现场作业,到如今的工厂加工预制、现场组装、再到不久的将来实现智能操作,这一步步的进程会是愈变愈快的时代节奏。智能应用已出现在我们面前,因此,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为施工领域与设计领域更完美的合作,加快新生代建筑业农民工向新时代的技术工转变,已成迫在眉睫之势。
三、解决方案
(一)坚持原则与制定标准制度及体系建立
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在行业内建立一些政策准则,利用各种社会平台、资源来培训新生代建筑业农民工,使他们获得学习的机会、掌握一定的技术专长。
(1)实用性原则:“对症下药”,根据他们不同的实际工作岗位、工作能力来进行技能培训,并且应当灵活调整培训的时间、地点及一系列相关规划,合理考量农民工的个人定位和需求,以同行业相似性为集中点,以其个人所需求、因人而异、因人施教为培训的主要导向。
(2)非间断性原则:在职业培训过程中,也要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新生代建筑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需要是动态的、持续的,这也就需要国家的相关部门、社会的相关平台在制定机制的同时,要灵活机动,要合理调配、大胆创新、努力适应,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利用好一切适当的时间,使农民工具有顺应行业发展的能力,使他们既要有工作可做、能做,又要有学习提升的机会和途径。因此,制定教学、培训规划时就不应拘泥于固有的模式,而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相应变化,与实际情况和行业发展趋势之间建立可持续性发展机制,达到培训农民工的效果最佳。
(3)制定相关培训体系:培训体系的建立原则必须是得到保障、形成制度、落实人员、提供平台。
(4)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使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有关农民工培训的政策、制度还有很多地方都处于空白或不完善,2003年相关部门出台的农民工国家培训计划,经过十多年的实际经验验证,其相关培训的内容没有清晰的规范流程,很多培训模糊化、形式化,同时缺乏相应的监管、监督,有很多矛盾仍不能在政策、制度中找到答案。为此,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必须规范化和完善化,相关的政策、制度需尽早建立,导向应走在执行的前面,我们可以合理汲取成功者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制度以明确界定农民工培训状况、明细、费用支出等:政府也应明确制定针对有关部门的财政补贴与制度优化方面的政策。同时,政府还要加强对不良社会培训平台、机构的监管监督,确保农民工职业培训在正确轨道上进行和发展。
(二)国家、高校和企业之间的相互协调
建筑业农民工大多经历的是从一无经验的体力工到技能熟练完成简单的操作工,没有科学的培训学习他们无法完成向技师的转变。因为,从始至终他们都没有机会接触到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只能靠双手工作,致使他们始终只能是廉价劳动力。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应的保障基础教育措施,并倡导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这是对农民工群体成为技术工之前所接受的基本理论知识的教育。我认为,在他们成为劳动力群体之后更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教育。随着高等教育向着更高的层次推进,已经培养出一代代优秀的土木专业人员,他们可以通过现场指导,集中管理的一系列的方式,向农民工群体传授相应的专业技能。只有让他们从廉价劳动力转变为技术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
在校大学生虽然缺乏理论实践经验,但是却已基本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在大学生完成现场实习的过程中可以合作相应的从业人员,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安排从业人员进入大学专业课堂,接受专业知识的传授。同样,可以让有一定基础的农民工群体进入职业学校,进行系统的、全面的职业技能学习和应用培训,让所有人能够看到希望、看到学习成长带来的成就和发展,以此来带动整个农民工群里全民学习的好势头。
(三)推广相关手机APP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人手拥有的必备品,新生代农民工自然也不会落伍。只能手机APP已经成为知识传授的途径之一。有大学慕课一类集合众大学优秀课程的APP;有学习各国语言的APP;有词典,字典,文库等,可是APP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开发出可以实现工程师与农民工之间沟通的途径,实现线上线下同步传授,手机APP也可以使学习人员实现时间上的自由分配,能更加充分的完成学习技能的目的。
(四)国家与国家之间建立对输出人员的技术培训
近几年来,我国的国际输出人员技术培训合作与交流虽然已初步打开,但还远远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今后,我们需要进一步改善对外输出人员技术培训与交流的环境,以利于开放。为此,要求从事科技外事工作的各级人员不断更新观念,勇于开拓,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开辟新的合作渠道,创新新的合作形式。我们将继续鼓励有能力的农民工出国进行国际交流与学习,有选择的参加国际科技学术组织,是更多的中、青年农民工能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我们还应该进一步开放更多的学习专业知识圣地,聘请外国科学家和我国进行合作研究交流。
(五)整合中介机构
长期看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政府作为经济管理者的职能将进一步加强,而作为企业购并的直接参与者的职能将进一步弱化,资产重组中企业和政府双主体运行的格局将最终转变为企业的单一主体运行的格局。
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从事建筑的农民工的人员越来越多,中介市场空前活跃,随之而来的,从事人事中介服务的机构日益竞争激烈,要提高人事中介机构的经营水平,夸大市场占有率,首先必须在经营模式上创新。而现在中介服务机构的运營模式在人员培训、人力资源管理、服务质量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体制存在缺陷,统一管理格局难以形成;中介规模偏小,专业化程度不高;中介机构行为不规范,自律严重不足;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职业道德评价偏低;法律、法规不完善,缺少宏观调控和有效的监督管理。这就需要我们在服务营销理论的基础上结构现有中介服务公司的特点对组织结构、经营模式以及营销模式等方面相互关系进行探讨。整合和壮大中介机构,要求我们提升服务质量、齐全服务门类、实现规模经营。同时我们也要召唤领军人物和龙头企业。推行政企合作机制,实行归类合并,建立统一的中介行业平台。联合重组、扩大规模,建立综合性的、新型的中介机构。
(六)新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机制的持续优化
对不断更新的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向社会进行推广和普及,同时向农民工推广更多、更新、更适用的易于接受的新技术,让新的营养去吸引产业工人的吸收和消化,从而让农民工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适应新的变化,在变化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升级和提高。
整个社会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农民工主动走进进转型升级的制度(环境)中来。开设农民工培训课堂,让每一个农民工都能均衡的享受学习的机会和乐趣,让农民工对学习产生兴趣,让主动学习的人尽快转型,成为新的产业工人的引领者,获得更好的工作和薪酬,来激励所有的人员参与学习,形成全民学习,大众创新的新势态。
(七)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与市场需求引导农民工主动学习
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建筑业需要进行全面的改革升级,更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如何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管理服务型转化,由单一的生产制作向工业化流水型生产转化,由完全体力劳动向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转化,由一线工人的劳动向技术管理型工人转化等一系列的方案值得我们社会进行思考。
包括在建筑业在内的各行各业发展的今天、普通劳动力的需求量正在日益降低,市场对劳动力质量的要求正不断上升,机械化、自动化、机器人等新的操作工艺发展已经出现在每一个人身边,一旦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就势必成为淘汰者,这就迫使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不能坐等待毙、自我淘汰,更不能像他们的前辈一样仅仅提供不断重复的体力劳动来赖以生存,使他们自身感觉到需要主动学习、不断学习新技能,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速度和需要。
四、结论
我们能通过技术传授的方式使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摆脱“弱势群体”的身份,但是,在城市日趋饱和的今天,如何帮助他们摆脱边缘化的身份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希望,在国家大力发展经济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要行动起来,积极发展当地产业,使农民工群体在当地能获取工作岗位,摆脱农民工身份,使他们在岗前就能够学到知识本领,真正成为工人工会的一员,在工作应用中,能够不断学习培训,进行知识更新。让他们在学到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也同样可以改变命运。
【参考文献】
[1]傅敬宾,刘国买.基于MOOC模式的新生代建筑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8(12):5-9.
[2]任宏,萧思迪,马先睿,朱明磊.建筑业农民工收入的影响因素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8,32(04):43-47.
[3]任宏,高景鑫,蔡伟光,杜永杰,马先睿.建筑业农民工转化为产业工人的动力机制[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8,35(04):16-23+31.
[4]王寿超. 基于政府视角的建筑工人职业技能提升机制研究[D].聊城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