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素云
【摘 要】在新媒体时代,去中心化、非线性、交互性、碎片化等成了信息传播的重要特征,这些颠覆了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也给国家形象建构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在对新媒体及国家形象的概念进行解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新媒体时代国家形象建构的现实困境,探究国家形象建构的方法路径,以更好地推进新媒体时代中国的国家形象建构。
【关键词】新媒体;国家形象;西方国家;主流媒体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的国家形象往往能够获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同情和支持,负面的国家形象常会遭到国际社会的憎恶、反对和排斥。因而,许多国家都将国家形象塑造纳入了国家战略体系,并将之作为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媒体时代,去中心化、非线性、交互性、碎片化等成了信息传播的基本特征,这些颠覆了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也深刻影响了国家形象塑造的传播路径,给国家形象建构带来了许多新机遇和新挑战。
一、新媒体与国家形象的概念解读
新媒体是以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讯等信息技术为传播媒介的媒体,如移动电视、虚拟社区、电子邮箱、门户网站、微博、微信、搜索引擎等。学者魏丽锦认为,数字电视、手机媒体、楼宇电视等都是新媒体……新媒体通过互联网、智能手机等传播信息,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微信、微博、门户网站等代表的新媒体异军突起,并以交互性、共享性、即时性、个性化、海量化等传播优势挑战着传统的新闻传播秩序,改变着传媒生态和传播格局。同时,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宣告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国家形象就是国际社会对某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文化、价值观等内容的总体印象和主观评价,是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发展的印象、评价、态度和看法,是国家实力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作为国家客体在公众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国家形象是客观与主观、能动与被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二、新媒体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困境
在传统媒体时代,国家形象传播有着高门槛、单向化、中心化等特征,可以通过严格的编辑审核、规范的新闻生产、严谨的传播流程等建构国家的媒体形象,并通过国家的媒体形象影响公众对国家的“认同形象”。但是在新媒体时代门户网站、微信、BBS等新媒体凭借交互性、共享性、即时性的传播方式颠覆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改变了国家形象建构的“媒体形象”。
在新媒体时代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凭借强大的网络传播能力将西方传媒渗透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凭借先进的传播方式、娴熟的报道技巧、精良的新闻内容等建构了以西方价值观为标准的国际话语体系。在国际社会上,中国的国家形象基本由美、英等国主导的国际舆论体系所塑造的,西方通过微博、微信、BBS等新媒體丑化中国的国家形象,煽动公众对党和政府的不满情绪,在西方舆论的曲解和丑化下,许多中国人都对中国的社会改革、政治制度等产生了不满情绪;而许多国外公众将中国看成国际秩序的挑战者和世界和平的威胁者,这无疑恶化了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外部环境。
三、新媒体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路径
(一)提高主流新闻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
在国际舆论中,西方国家之所以拥有强大的新闻传播力和舆论话语权,就在于其拥有美联社、路透社、美国广播公司、英国广播公司、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国际主流媒体,这些媒体垄断着国际舆论话语权,决定着国际舆论的议题设置和舆论热点,常常通过突发事件、热点问题、政治冲突等营造涉华舆论,在人权问题、环境问题、腐败问题等方面诋毁中国的国际形象。然而,中国缺少能够与西方主流媒体相抗衡的新闻媒体,缺乏有着国际影响力的新闻品牌和新闻传播力,这导致中国在国际舆论传播上常常处于劣势。为此,应通过产品运营、市场开拓、媒介创新等方式提高我国主流媒体的对外传播能力,推进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在新媒体境遇下,主流媒体拥有了更丰富的传播手段和更广阔的传播空间,因而,主流媒体不仅要运用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新闻传播,还应通过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新闻传播,以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对外传播能力。比如,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国内主流媒体就在脸谱、优兔、推特上开设了账号,并积极试水国外社交媒体业务。
(二)加强新媒体建设,抢占舆论话语权
运用新媒体进行文化传播。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有着开放性、互动性、即时性、便捷性、海量化等特征,体现了传播者追求个性、喜欢自由的需要,人们常会通过新媒体交流思想、表达意见等。因而,政府要善于利用新媒体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外交政策、政治主张、意识形态等,实现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有效结合,不断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文化认知与价值认同。
积极开展新媒体公共外交。当前,美国已将新媒体用于公共外交领域,并提出了“新媒体外交”的新理念,建构了完整的新媒体公共外交机制。在国家形象建设中,可以借鉴美国在新媒体公共外交方面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微信、微博、BBS、门户网站等在公共外交中的重要作用。比如,政府可以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通过微博、微信等传播新闻信息,并通过新媒体与公众进行交流互动,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传播官方观点,还能够引导新闻话题和舆论方向。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许多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和平崛起充满了焦虑和不安,通过多种方式散布“中国威胁论”,并演绎出“中国环境威胁论”、“中国能源威胁论”等多个“中国威胁论”版本,这些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国家形象。为此,可以通过自媒体传播中国的正面形象,揭穿西方媒体的种种谎言,有效回应不利于国家形象建构的种种言论。
建立舆论信息及时发布机制。在新媒体时代,社会和公众对政府的舆情处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公共危机、突发事件中如果政府不能及时发布准确地发布舆论信息,就会导致小道消息满天飞,进而引发公众对政府的质疑。因而,应完善社会舆情处理机制,健全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不断提升政府对新闻事件的敏感度和话语权。还可以借助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传播新闻信息,设置政治议题,把握国际舆论的话语权。
(三)不断创新国家形象传播的方法策略
创新国家形象传播手段。在传统媒体时代,我国习惯于以灌输式、说教式的方式传播国家形象,很容易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产生警惕心理和逆反情绪。在新媒体时代,应改变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和舆论宣传模式,树立“受众本位”的新闻传播理念,用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标准进行国家形象传播,以提高国家形象传播的有效性。比如,在国家形象宣传中,要充分了解受众的文化背景、价值信仰、生活方式、利益诉求等,建构符合受众心理的国家形象话语体系,这样才能提高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有效性。
客观传播中国的国家形象。在传统媒体时代中,我国多用“低调不张扬”的方式处理国内事务,在出现突发事件或社会问题时,总是用“报喜不报忧”的方式掩盖事实真相。在新媒体时代,这种方式不仅不能阻止负面信息的扩散,反而会导致谣言四起、小道消息蔓延,强化国际社会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误解。因而,应树立正确的新闻传播理念,以客观、理性的方式传播各种社会事件和新闻信息,提高中国主流媒体在国际社会上的舆论权威性。
在新媒体时代,去中心化、非线性、交互性、碎片化等成了信息传播的基本特征,这些颠覆了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也深刻影响了国家形象传播和建构。为此,应深入分析新媒体时代国家形象建构的各种挑战,探究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方法路径,以更好地推进中国的国家形象建设。
【参考文献】
[1]陈蓉.新媒体视阈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11).
[2]赵可金.媒体外交及其运作机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