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压力、税收转移与增值税分成机制分析

2019-06-01 07:35张振华
智富时代 2019年4期

张振华

【摘 要】本文加大了对财政压力、税收转移、增值税分成机制的分析,当前我国增值税主要采取以实际征收额进行中央、地方分成的方式,容易产生税负归属和税收收入归属不一的问题,不利于规范市场参与者行为。并且分成机制下,增加了部分地区财政压力,使得增值税税收成为地方政府主要资金来源。

【关键词】财政压力;税收转移;增值税分成机制

随着税收转移现象的出现,消费地提供公共服务的资金有所减少,而生产地税收收入随之增加,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明显影响。从财政压力角度来看,当税收转移使得税收由财政压力小向财政压力大的地区转出时,可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反之会限制部分地区经济发展,导致区域间存在较大贫富差距。

一、实施增值税分成机制的重要意义

在分税制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面临较大财政压力,主要表现在政府部门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等方面,由于财政收入水平低,会限制地区经济建设。税收收入能为地方政府一系列服务活动的开展提供资金保障,尤其在增值税税收方面,对地方财政收入有明显影响。当出现增值税收入转移时,势必会减少消费地政府部门的税收收入,无法保证消费对其经济增长的促进效果。当税收转移趋势为由财政压力较大的地区转向财政压力小的地区,则会加剧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问题,对经济全面发展有不利影响[1]。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从改革增值税机制入手,通过提出并落实税收分成机制,能解决地区财政发展现实问题。未来的增值税机制改革中,主要考察地区征管水平和税种属性等内容,确保税收制度的可行性。实际进行增值税分成制度分析时,还要对税收转移规模和产生原因有明确掌握,以便确保税收解决方案有着现实意义。

二、税收转移形成原因

(一)税收转移表现形式

税收转移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可总结出税收转移的表现形式。以陕西省为例,国家税务局对2016年陕西省税源、税收问题进行调查,以铁路、能源、邮政和金融等多个行业为调查对象,具体分析近年来企业所得税的转移数目,调查表明,这一税收收入转移额是逐年增加的,尤其是金融和能源两个行业。有研究学家对各区域增值税税收转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得出,东中西部地区的税收收入有明显差距,并且这种差距与其经济增长差距不符,主要原因为税源和税收不一致。不同行业的税收转移问题,都体现出税收收入向发达地区转移,因此,可以说国内税收表现形式主要为从经济欠发达省区向发达省区转移。

(二)税收转移成因

增值税主要是以劳动或者商品在生产、营销、流通等各个环节中生成的增值额作为税收依据来征收的一种税种,该税种计算公式为税收=销项税-进项税。在商品流通中,某地消费者支出的货款包括各地区增值税,按照税收原则属于生产地政府。当产品经过多个地区加工完善环节流通到其他地区时,之前生产地区的增值税由消费者承担,对于该地区政府来讲,产品消费产生的增值税向生产地转出,而生产地则获得了增值税税收。从上述过程看,由于增值税税收规定的限制,使得各地政府增值税税收发生了转移,产生原因为税收制度存在的缺陷。另外,总部经济发展同样会造成税收转移。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逐渐产生了总部经济这一概念,是指地区凭借自身资源、技术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设立在该地区,实现企业内部组织机构和地区资源的有机结合,在地区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方面有促进作用。而在总部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产生的增值税较不稳定,由于企业可将集团产生的税收转移到总部公司,或者将总部企业税收转移到子公司,由此引起区域税收转移问题。以云南省为例,近年来云南总部经济发展明显,表现在昆明地区聚集了较多总部企业,包括云南盐化公司、武钢集团昆钢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全省经济建设上有推动作用。这些总部机构设立在昆明地区,而子公司成立在不同省区,当集团内部采取转移定价或联合交易等方式时,会促使增值税转移。

三、财政压力和税收转移

税收可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调节的工具,通过优化税收机制,能缩短区域间经济增长差距来实现国家经济良好建设。从增值税角度来看,当税收收入由财政压力小的省区转向财政压力大的省区时,会实现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税收收入从财政压力大地区向财政压力小地区转入时,将导致财政压力大地区有较大经济负担,对其经济建设带来不利影响。在税收收入减少的情况下,会进一步影响地区公共服务的供应质量。税收收入是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资金来源,尤其在人口密度提高的背景下,社会群众对公共设施、交通通信等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如果不能保证税收收入稳定性,会造成政府管理能力低下。通常来讲,人口密集的区域消费额较大,可能出现增值税税收由该地向生产地流出的现象。而人口聚集又会推进地区经济建设。在人口密度大的区域,随之产生税收效应,由此缓解由于人口规模扩大造成的公共服务不足问题,并能抵消税收收入的转出。不同情况下,人口密度大地区的增值税转出和转入趋势不同,还需要综合考虑政府扶持力度、优惠政策、居民消费力度和地区发展实力等因素,确定人口聚集效应和区域税收转移问题间的联系。

另外,根据税收转移特点,现假设社会性资金流出占财政流出比例大的区域为税收转出区域。我国区域公共服务质量有着明显差异,对于财政收入紧张的地区,社会性支出将加重其财政困境。对于经济建设好的地区,通常具备完善的设施条件和充足的生产环境,因此可充分利用政府优惠政策来降低地區税负,引导企业健康成长,这些地区看作是企业生产地。而一些落后区域,通常会提高企业税负来增加财政收入,旨在为公共服务的供应提供资金保障。这类企业的发展受到较大限制,无法推进地区经济建设[2]。为了保障征税收入,落后地区采取加大税收强度的措施,由此降低了其对企业的吸引力,整个地区经济发展质量低下。并且在财政收支压力大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公共设施和服务产品数量少、质量差的问题,进而造成税源流失,导致地区财政支出和公共服务供给处于恶性循环。因此,可看出财政压力大的区域,大多数存在增值税税收转出的问题,由于加大了社会服务上的资金支出,导致地区税源随之减少,无法满足地区财政收支平衡的要求。从这个角度看,再次提出财政自给率低的区域往往为税收转出区域,当财政收入能力较差时,地方政府会加强征税力度,由此导致该地企业市场竞争力低下,无法从各行业发展入手提高地区经济建设质量,间接导致增值税收入的转出。

四、结论

综上所述,财政压力、税收转移、增值税分成机制间存在一定联系。随着分税制实施以来,各地政府加大了对税源的竞争,在增值税税收原则改变的情况下,减少了消费地的税收收入,生产地政府部门不仅获得了企业生产带来的所得税收入,还提高了增值税所得。其中欠发达地区财政压力相对较大,在分税制运行下,减少了这些地区提供公共服务的资金。因此,要注重增值税分成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参考文献】

[1]何炜,雷根强.财政压力、税收转移与增值税分成机制探索[J].财贸经济,2018,39(08):5-20.

[2]席鹏辉,梁若冰.税收分成调整、财政压力与工业污染[J].世界经济,2017,40(10):17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