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文
【摘 要】全球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影响着世界,日益将世界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一个地区的经济波动很有可能成为全球性的经济风险。为了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关注贸易品类别与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之间的关系成为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概念的论述,引出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模型框架的研究主题。本文从三种贸易品入手,经对比分析出不同国家之间贸易类别的差异,由此探讨贸易品类别和国际周期协动性的关系。
【关键词】贸易品类别;经济周期协动性;全球化
一、贸易联系强度和贸易品类别比较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贸易依存度也逐渐提高。我国在2013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但是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加深,我国也更容易受到地区经济波动的影响。为了避免这种危机发生,一些学者根据欧盟的货币——欧元,提出了为亚洲经济体建立统一的主导货币系统的想法。在一定区域中流通同一种货币的优势显而易见。单一货币能够消除汇率风险,降低货币的流通成本,从而加强了区域内部贸易往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但是,单一货币的建立必然会导致加入国家丧失货币自主权。在一些经济冲击来临时,就会失去通过货币政策应对风险的机会,导致这一国家应对不及、损失扩大。因此,是否在东亚各国实行统一货币,就成了众人关注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关键因素就是该国与区域内各国的贸易联系強度。此外,各国经济的同步性则是影响统一货币后各国的经济发展程度。
研究发现,影响经济同步性的因素有很多。在对很多国家的双边贸易模式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发现,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和两国经济的协动性呈正相关。这一点,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之间的贸易往来中都有体现,但是在发达国家间的双边贸易中表现比较明显。另外,双边贸易中国家间的产业结构也会对经济同步性产生影响。两国之间相似的产业结构会使得两国在面对产业冲击时做出同步的反应,因此两国之间的经济同步性就会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各国的贸易往来中,商品类别的差异性还很大。贸易品分为三种:消费品、中间品和资本品。我们通过对比分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不同贸易品类别占总贸易的比重来探究贸易品类别与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关系,下表是以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代表发展中国家,美、德等国家代表发达国家得出的数据:
二、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
一般认为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1)繁荣阶段;(2)衰退阶段;(3)萧条阶段;(4)复苏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反映出GDP的扩张或紧缩变化。国际经济周期就是指在国际范围内经济发展出现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的过程。我们已经知道,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与两国经济的协动性联系紧密。关于二者的关系强度,研究者有四种看法:
1.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和两国经济的协动性呈正相关。两个国家的贸易往来越密切,双方的经济协动性越好。
2.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更多地受到国家内部贸易方式的影响,而非双边贸易关系。
3.两国双边贸易越密切,贸易强度越大,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越弱。这一观点是建立在贸易强度对国际分工的影响关系之上的。贸易强度增加促进国际分工的合理程度,而分工的合理性又降低了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
4.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和贸易强度关系不大,跟双边贸易的垂直化程度相关。而垂直化程度更多涉及到的是国际领域的分工与多方贸易关系而非双边贸易。
一个国家的经济环境与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有很大联系。国家通过制定宏观的经济政策对一个国家的经济进行调控。因此,一国的经济政策会直接影响该国的到经济环境。经济主体是市场经济的主体,通过经济活动获取利益,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各个经济主体的关系如下:
企业雇佣员工,通过员工的工作获得收入。企业引入零售商,零售商就成了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中介,形成企业-零售商-消费者的循环,零售商从中获取利润。
在此基础上,从个人、企业、零售商三方经济主体出发,构建一个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模型框架。
首先,个人是经济环境的主体,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环节。如果本国居民使用的产品主要依靠本国生产,那么本国的居民对他国的经济依赖度就不高,因此,他国的经济对本国的影响就比较小。反之,如果本国居民使用的产品主要依靠他国进口,那么本国的居民对他国的经济依赖度就比较高,这样,如果他国产生经济波动,本国也会受到影响。这样,我们就可以说他国对本国的经济周期协动性影响较大。
其次,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是国家生产力的基础。对于企业主体来说,如果本国企业从外国进口的产品数量较多,那么本国企业在出售产品时就要受到进口商品价成本的制约。如果进口价格低,本国就会扩大进口数量,同时也促进了进口国经济的发展。如果进口价格较高,那么本国就有可能转换进口方式,这样就会影响到原进口国的出口,对该国经济发展不利。这样,我们就可以说本国对它国的经济周期协动性影响较小,而他国受到的我国带来的经济协动性影响较大。
最后,企业通过BGG模型引入零售商,零售商在企业和个人之间的中介活动中获取利润。如果商品成本提高,企业就会增加售出价格,那么零售商的利润就会减少。零售商的收入会受到企业产品售出价格的影响,这样,我们就可以认为企业与零售商的协动性较低。反之,当企业生产的产品售出价格较低,零售商的利润空间增加时,企业与零售商双方的协动性也比较高。
三、贸易品类别与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模型关系
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以中间品为主,但是消费品和资本品占的比重就很小。中国相比其他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较快,但是消费品和资本品所占的比重依然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中间品比重只占到了50%,这与他们的技术发展水平高有紧密联系。
总而言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贸易品类上差距极大。如果一个国家的对外品类以消费品为主,当该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生产力增强,消费品的消费需求转向内需。那么相对的,进口量就会减少,贸易国家的经济发展就要受到影响。因此,消费品在贸易品类中占比越大,产品的替代性也就越大。这样,两个双边贸易国家之间的经济周期协动性也就越低。
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根据我国与东欧各国之间的经济周期协动性来判定亚洲货币的可行性。近年来,中国与东欧国家的经济往来增多,但是双边贸易中的主要贸易品是工业用原料。这一点与我国经济发展策略的调整有关。但是工业用原料的产品可替代性很强,在贸易品中相当于消费品类别。由此可以认为,实际上我国与东欧各国之间的经济周期协动性较低。另外,中国的经济发展周期与东欧国家的差距也很大。根据上文的分析结论,在经济周期协动性不足的情况下,建立亚洲单一货币的条件不够充分。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贸易联系强度角度入手,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不同贸易品类别占总贸易的比重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介绍了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的概念,最后,通过贸易品类别比较得出贸易品类别与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模型关系,结论是亚洲货币一体化目标的实现条件不够充分。
【参考文献】
[1]夏兰.贸易品类别与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分析[J].纳税,2018,12(36):195.
[2]于佳永.贸易品类别和国际经济周期的协调发展[J].现代商业,2016(11):59-60.
[3]张晓璇.贸易品类别与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J].品牌(下半月),2015(08):120.
[4]梅冬州,赵晓军,张梦云.贸易品类别与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J].经济研究,2012,47(S2):14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