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荆墨
清初的金圣叹,得知自己无意中触犯了大清法律,被判处斩首,而且妻子也将被遣送到宁古塔为奴时,至死都在大惑不解地问自己:“砍头是人生最痛苦的事,籍没是人世最悲惨的事,而我金圣叹两件事情都得到了,这不是太离奇了吗?”他不仅哀叹自己的不幸命运,更确切地说,是在愤怒地控诉社会的黑暗无道。
金圣叹是清初江南一带负有盛名的才子,他的才学,不是那种应付八股文考试而夺个状元、榜眼之类的本事,而是真正的才华横溢,学识超群。大约也正因为如此,所以金圣叹的放诞不拘礼法也是出了名的。他讲经的时候,内容遍涉经史百家,乃至佛道典籍、稗官野史。他又好评稗史词曲,见识亦远在时人之上。当时的读书人都爱看金圣叹批注过的书,以致一些坊间书商都以翻刻他的书来发财。在刻书事业发达的江南地区,差不多家家都藏有金圣叹批点的书,由此可以想见,他在当时文人心目中的影响和地位。
祸端肇始于顺治十八年(1661)。当时正值顺治皇帝去世,遗诏送到江苏后,按照清代政府规定的礼制,属于苏州府的大小地方官员都须云集在府治苏州,设奠祭吊大行皇帝。吴县是苏州府下的一个县,该县的知县任惟初凶暴成性,平时遇到那些拖欠钱粮的农民,一律下令用浸在粪水里的毛竹片加以抽打,受刑之后的人,往往连身都站不直,百姓对他既恨又怕。吴县的秀才们久知百姓为任惟初治民苛虐所苦,早就心怀不平,故想利用江苏巡抚朱国治在此机会,状告任惟初。他们满心以为,这样向上反映问题,便可获得青天大老爷雷厉风行地解民于水火。一百来个秀才聚在文庙议论此事,并不断有人闻讯赶来声援,前后大约齐集了千把人,议论汹汹,群情激愤,甚至都高呼起驱逐任惟初的口号。
然而秀才毕竟是秀才,他们不知道朱国治与任惟初暗中关系甚密,且是狼狈为奸的狐朋狗友。恰恰又在同时,发生了郑成功占据台湾后率领水军沿着长江溯水而上要攻打镇江的事件。朱国治等人有如惊弓之鸟,唯恐秀才们告状的事情酿成一场民变。于是,本来属于反映民情的事情,便被当作政治问题来对待了。朱国治当场下令,以惊了大行皇帝灵位的罪名抓了几个人。第二天,秀才们又聚集在文庙里痛哭诉冤,巡抚再次下令抓了十多人,一并带到江宁加以审讯。审讯的结果,有人供出了金圣叹是这次哭庙喊冤的主谋,前后共连及18个人,定下的罪名是扰乱官府接遗诏,属于大不敬的罪名,故而一律判处斩首,籍没家产。
在临刑的前夕,金圣叹的儿子到死囚狱来送别,只见金圣叹谈笑举止不改往日风貌。望着悲凄无语的儿子,他忽然开口说道:“我有一个对子,不妨来考考你,看你如何对法。上句是,‘莲子心中苦’,下句你来试试看。”莲、怜谐音,莲子二字,实则蕴含了金圣叹一片爱子之意,而心中之苦,不言而喻了。儿子闻此,早已泣不成声,不想金圣叹开口道:“傻儿子,这种事值得你伤心吗?还是让我来教你如何对对子吧。下句我来替你对了,叫做‘梨儿腹中酸’。”梨、离同样是谐音,这无疑是指自己即将与儿子诀别,内心有不尽的酸楚了。如此凄凉惨痛的情景,如此悲恸之极的心情,恐怕也只有金圣叹方能在这惨绝人寰的时刻,既表露自己心中无尽的痛苦,又不失诙谐和机智。
金圣叹生前行为荒诞,举止常常出人意料,不少轶事早为人熟知。据说他在临刑之前,还用传统文人并不多见的幽默感,与那些利用权力,对他施以淫威的人们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金圣叹临刑前,曾托狱卒带了一封信给家人,狱卒则先将这封信交给了狱吏。狱吏猜想,以金圣叹之才,又蒙受如此莫须有之罪,里面少不得会有为自己叫屈,甚或是诽谤朝廷的言论,遂打开来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谁知里面竟是让人哭笑不得的几句话:“字付大儿看:盐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得传,我无遗憾矣。”一辈子习惯以嬉笑怒骂来表达自己思想的金圣叹,预先想象到了狱吏们将以何等认真的态度来翻检一个死囚的信件,便设计了这么个含有调侃意味的玩笑,让那些草菅人命的执行者们,在他离开了人世之后,再来品尝一下遭受戏弄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