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瑞霞,王广军,李晓君,高斌,乔建国*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61;2.石家庄市园林绿化管理处,河北 石家庄 050061)
本标准规定了小线角木蠹蛾(Holcocerus insularis Staudinger)的发生为害程度、虫情调查、为害程度划分、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检查等。
本标准适用于石家庄地区小线角木蠹蛾的综合防治。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木蠹蛾科木蠹蛾属昆虫,又名小木蠹蛾、小褐木蠹蛾,以幼虫蛀食树木枝干。
小线角木蠹蛾幼虫取食并能造成为害的树种主要有槐树、龙爪槐、银杏、白蜡、柳树、悬铃木、构树、海棠和丁香等[1]。
有虫株数占调查总株数的比例。实际调查时,通常将有小线角木蠹蛾幼虫新鲜排粪孔的植株作为有虫植株。
每株寄主树上有小线角木蠹蛾新鲜为害部位的数量,单位为片/株。实际调查时,通常将有小线角木蠹蛾幼虫新鲜虫粪的部位作为新鲜为害部位。
一种用于防治林木蛀干害虫的仪器,由振动部件、曲杆、伸缩部件、手柄和电源构成。
一种用于防治林木蛀干害虫的药膏,由增稠剂、保湿剂、填充剂、植物源农药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
一种用于防治林木蛀干害虫的凝胶,由胶凝剂、杀菌剂、稳定剂、植物源农药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
3.1.1 踏查时间 每年调查2 次。分别在4月中旬~5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后和9~11月幼虫越冬前进行。
3.1.2 踏查内容 调查小线角木蠹蛾的发生地点、范围、寄主树种、有虫株率、虫口密度等。
3.1.3 踏查方法 在小线角木蠹蛾未发生区或已发生区,根据寄主树种分布图,选定踏查路线。主要对行道树、林地、林网等进行踏查。用肉眼仔细观察地面有无小线角木蠹蛾幼虫排出的新鲜粪便,发现新鲜粪便后,再统计枝干上的新鲜排粪孔数。确定发生地段和范围后,设立标准地进行详细调查。
3.2.1 标准地设置 在发生区,标准地面积0.2 hm2左右。一般15 hm2林地或60 hm2林网设1 块标准地。每块标准地内的寄主树木应≥100 株。
3.2.2 调查方法 在每块标准地内采用对角线抽样法抽查30 株以上,少于30 株的应全部调查。以面积设立标准地比较困难时,应选样株进行调查,样株数量≥30 株[5]。调查小线角木蠹蛾新鲜排粪孔数量,统计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
以树木主干、分枝上小线角木蠹蛾的新鲜排粪孔为主要为害特征,为害程度以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确定。为害程度分为轻、中、重3 级[6](表1)。
表1 小线角木蠹蛾为害程度划分Table 1 The division of damage degree of H.insularis
经调查,当发生程度为轻度时,应加强监测;发生程度达到中度及以上时,应进行全面防治;发生程度达到重度时,应重点防治。
严格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严禁调运有虫苗木、原木和木材。发现带有小线角木蠹蛾各虫态活体的上述物品,必须及时处理或销毁。
6.2.1 加强抚育 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在挖掘、运输、栽植苗木过程中,避免创伤,保护伤口。不宜在小线角木蠹蛾产卵前进行修剪。
6.2.2 营造混交林 营造片林时,注意多树种混交栽植[7]。
6.2.3 合理规划 寄主树种作为行道树时,相邻街道不宜种植相同的树木[8]。
6.3.1 卫生清理 结合冬季修剪,疏除受害严重的枝干,并集中处理。及时清除受害严重的植株。
6.3.2 诱杀成虫
6.3.2.1 灯光诱杀。6月上旬至8月下旬成虫羽化期,利用频振式诱虫灯进行诱杀[9]。1 hm2放置1 台,悬挂在距地面3 m 处,每天20:00~23:00 开灯,诱集成虫。
6.3.2.2 性引诱剂诱杀。6月下旬至7月中旬成虫羽化盛期,利用小线角木蠹蛾性诱捕器诱集雄性成虫[10]。片林每30 m×30 m 放置1 个,行道树每隔5株放置1 个,悬挂在距地面约1 m 处。
6.3.3 击打卵块 6月上旬至8月下旬成虫产卵期,用小锤或振动仪敲击产在主干及分枝处的卵块。
6.3.4 钩杀幼虫 撬开受害部位的树皮,用铁钩将皮下、蛀入木质部的幼虫钩出。
6.4.1 树冠喷药 成虫盛发期,对树冠、枝干喷施药剂。常用药剂有1.3%苦参碱AS 1 000~1 500 倍液、1.2%烟碱·苦参碱EC 1 000~1 500 倍液、0.2%苦皮藤素EC 500~600 倍液、0.3%印楝素EC 300~500 倍液、2.5%溴氰菊酯EC 1 500~2 000 倍液、2.5%高效氟氯氰菊酯EC 800~1 000 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EC 1 500~2 000 倍液、50%辛硫磷EC 1 000~1 500 倍液、40.7%毒死蜱EC 1 000~1 500 倍液、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 2 000~3 000 倍液[11]。
6.4.2 虫孔施药
6.4.2.1 虫孔注入药液。4月中旬至10月下旬幼虫为害期,清理排粪孔,用塑料洗瓶从排粪孔口注入药液,到药液流出为止。注药前应先将下部的排粪孔用湿泥堵塞。常用药剂有1.2%烟碱·苦参碱EC 10~50倍液、0.3%印楝素EC 10~50 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EC 50~100 倍液、2.5%溴氰菊酯EC 50~100 倍液、50%辛硫磷EC 100~150 倍液、40.7%毒死蜱EC 100~150 倍液、25%灭幼脲SC 50~100 倍液、20%除虫脲SC 50~100 倍液[11]。
6.4.2.2 虫孔灌防蛀药膏或防蛀凝胶。用螺丝刀或铁丝将排粪孔周围的粪便清理干净,用压力药枪向内灌入防蛀药膏或防蛀凝胶,到防蛀药膏、防蛀凝胶溢出排粪孔为止。
6.5.1 保护和招引啄木鸟 在虫口密度不高且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地段的林地,采取悬挂心腐木、人工鸟巢或其他措施,招引啄木鸟。
6.5.2 利用病原真菌 幼虫为害期,用注射器或塑料洗瓶向新鲜排粪孔注入活孢子(3~5)×108个/mL 的白僵菌液;在新鲜排粪孔口涂抹白僵菌粘膏[12]。
6.5.3 利用病原线虫 每年春、秋季,气温在15~25 ℃时,向新鲜排粪孔注入1 000 条/mL 的芜菁夜蛾线虫悬浮液[13]。
防治后7~10 d,检查虫口密度和有虫株率。为害程度达到轻度的为合格,在中度以上的宜补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