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亚俊
[提要] 城市竞争力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区域发展水平的表现。本文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选取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构建测度模型,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山东省各地市城市竞争力计算综合得分,并据此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城市竞争力存在区域差异,并以此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城市竞争力;区域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2月1日
引言
城市竞争力是在社会、经济结构、价值观念、文化、制度政策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创造和维持的,相对于其他城市所具有的优势,是城市为其自身发展在区域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以及持续的经济增长能力。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基础雄厚。在新旧动能转换这一关键阶段,对山东省各地市城市竞争力清晰定位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本文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山东省各地市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以期明确各地市发展现状与区域差异,制定相应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
(一)山东省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此次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从经济实力、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科技实力、政府作用等方面选取了2016年山东省17地市的15个相关指标,分别是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消费水平(元)、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各市进出口总值(万美元)、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万美元)、入境旅游收入(万美元)、绿化覆盖面积(公顷)、客运量(万人)、第三产业比重(%)、专利申请授权数(件)、科技教育事业支出(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万元)。
(二)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的核心是用较少的互相独立的因子反映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为消除量纲对结果的影响,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1、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因子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相关性通过信息重叠提取主要公因子,因此首先要对变量相关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表1)
由表1可知,Bartlett球型度检验值为397.716,相应的伴随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则拒绝原假设,变量存在相关性。KMO值为0.729,根据Kaiser给出的度量标准,数据较好。以上检验验证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2、因子提取。运用SPSS对15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特征根、方差高效率、累积方差贡献率如表2所示。(表2)
根据特征值大于1提取两个公因子,两个公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84.971,包含了原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可进行进一步分析。
3、因子旋转。由表3可以看出,科技教育事业支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额、专利申请授权数、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在成分1上有较大载荷,载荷值在0.8以上,因此可將其命名为“经济与科教水平因子”;消费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成分2上载荷相关系数大,反映了不同地市居民生活水平,可将其命名为“消费能力因子”。15个指标提取主要两个因子将其描述。(表3)
4、因子得分及排名。采用回归法计算因子得分系数,并计算因子得分,公式如下:
F1=0.107X1-0.156X2+0.115X3-0.103X4-0.101X5+0.073X6+0.077X7+0.077X8+0.068X9+0.201X10+0.032X11+0.087X12+0.167X13+0.105X14+0.152X15
F2=-0.006X1+0.361X2-0.022X3+0.302X4+0.301X5+0.038X6+0.039X7+0.039X8+0.052X9-0.243X10+0.070X11+0.021X12-0.117X13+0.001X14-0.085X15
其中,X1~X15是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值。
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得出各城市的综合得分F,公式如下:
F=(72.023×F1+12.948×F2)/84.971
经济与科教水平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据了72.023%,说明了经济与科教水平发展高低是某一地区竞争力强弱的最主要制约因素。由表4可以得出第一主成分因子与综合得分的排名基本一致。在F1的得分中,青岛、烟台、潍坊、临沂、济南位居前列,尤其是青岛得分为2.85,居于首位且领先于其他城市。在消费能力因子上,青岛、济南、东营、威海位于前列,这也与当地经济水平、政府政策、资源状况、外商投资等有关。(表4)
通过综合得分并运用ArcGis可得山东省城市竞争力强弱空间分布状况,由图1可知城市竞争力存在区域差异,总体而言东部强于中西部,沿海地区强于内陆地区。(图1)
(三)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根据数据的诸多特征,按其性质上的亲疏程度进行分类,使具有相似性特征的个体为一类。为衡量城市竞争力强弱状况,本文根据17地市综合得分运用SPSS进行聚类分析,树状图如图2所示。(图2)
根据图2树状图可将山东省城市竞争力分为四类:第一类为青岛;第二类烟台、潍坊、济南、临沂和济宁;第三类菏泽、淄博、泰安、德州、威海、聊城、枣庄、滨州、日照和东营;第四类是莱芜。
由表4与图2可知,因子分析中综合得分与聚类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接下来将根据因子分析得分状况与聚类分析情况对山东省城市竞争力差异进行分析。
三、综合得分分析与聚类分析
(一)第一类。第一类为强竞争力城市——青岛。青岛的城市竞争力的综合得分位列山东省第一,其经济与科教水平因子得分与消费能力因子均处于首位。青岛云集国家战略众多,是“一带一路”政策下全国唯一的双节点城市。另外,青岛是国家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青岛依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及历史文化基础吸引大量的外资与游客,为当地注入了活力。近年来,青岛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科研、医疗等,提升发展潜力。
(二)第二类。第二类为较强竞争力城市——烟台、潍坊、济南、临沂和济宁。济南作为山东的省会城市,是政治、科研、文教中心,但GDP总量多年来位居全省第三,济南城市规模大,意味着购买力强,具有更高的消费水平。近几年,烟台和潍坊发展势头足,烟台是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环境、港口等基础条件优越,烟台2018年上半年全国城市GDP百强榜排19位,发展较快,且吸引了一批重点项目、科研院校及高科技人才落户,例如烟台北航科技园项目、西南交通大学烟台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国家超级高铁实验室等。潍坊是世界风筝之都,近年来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与生物工程和农业产业化相关的食品、造纸、纺织、机械和海洋化工制造业及蔬菜花卉、会展业等产业,发展迅猛。山东“蓝黄”战略实施推动烟台和潍坊的发展。临沂地处长三角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结合点,交通条件便利,依托独特的商贸物流优势发展小商品经济,被评为“中国市场名城”和“物流之都”,其革命老区的政策、文化优势以及资源优势带动当地的发展。济宁为孔孟之乡,以旅游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力。
(三)第三类。第三类为中等竞争力城市——菏泽、淄博、泰安、德州、威海、聊城、枣庄、滨州、日照和东营。菏泽是农业大市,虽然工业基础薄弱,但发展空间大。近年来,菏泽重视发展电商与人才引进,提升产品竞争力。淄博是一座资源型城市,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正面临资源枯竭、产业转型等危机。泰安是历史文化名城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虽然旅游资源优势明显,但带动经济发展的工业、农业等处于劣势。德州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但曾以农业为主,工业产值及其附加值对经济的综合贡献值低。威海三面环海,海洋资源丰富,多温泉、沙滩等,旅游业逐步发展,多日韩合资企业,外商投资环境好。目前,多所高校落户威海,且威海消费能力因子全省排第四,说明威海发展潜力大,城市竞争力被低估。聊城位于山东西部,产业结构不合理,新兴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枣庄作为一座工业老城,随着资源枯竭,近年来一直谋求新出路。滨州为农业主产区,工业基础薄弱,科教水平低。日照是新兴的港口城市,生态环境得天独厚。东营是胜利油田主产区,能源优势独一无二,但是多种短板问题也亟待解决,例如油田开发带来的环境污染、高等学府搬迁发展科教问题等。东营市消费水平高,其竞争力有被低估的趋势。
(四)第四类。第四类为弱竞争力城市——莱芜。莱芜的发展依靠其铁、煤资源,重工业发展较快但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其发展,城市竞争力低。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可以发现,山东省各地市城市竞争力存在区域差异,中西部发展低于东部发展。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山东省各地市需立足本地发展优势,在竞争中合作。按照差异化发展的理念,山东省在加强整体城市竞争力时应更加重视突出地域、文化、产业发展,对重点城市进行定位。山东省应强化区域间的联系,继续实行“济南-青岛”双核驱动战略。东部沿海地区以青岛为核心,带动烟台、威海、日照重视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充分发挥港口优势。西部地区要以济南为核心,带动临沂、淄博、东营等地发展。另外,各个城市要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二)把握新旧动能转化时机,加速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区域健康发展。各市应通过各项政策鼓励科技创新,加强技术研发与技术吸收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水平,谋求当地绿色发展、高效发展。中西部地区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例如淄博和潍坊应抓住“工业制造2025”的机遇,实现产业转移升级,承接产业和人才转移。加大创新教育投入,结合区域优势,挖掘自身潜力。
(三)政府要切实发挥主导作用。地方政府需要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综合发展各类基础设施,有倾向地扶持欠发展地区。例如,进一步深入实施“两区一圈一带”发展战略,特别是加快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推动省内更多发展资源倾向中西部地区,加强东西部城市之间的合作,缩小东西部城市差距。
(四)山东省已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要切实发挥省会城市济南对周边地区的引领作用,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新静,张懿玮.中国大都市城市竞争力评价分析——基于因子分析法[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7(1).
[2]陈文俊,汤俊,贺正楚.湖南大湘西地区城市经济竞争力比较研究[J].经济数学,2017.34(1).
[3]薛薇.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4]孟倩.基于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1).
[5]侯美婷.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的安徽省各城市经济发展评价[J].山西农经,2018(6).
[6]王艺璇,李梅芳.基于因子分析和聚類分析的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17(14).
[7]李新华,王成新,王格芳.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山东省城市竞争力评价[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3(4).
[8]尹向来,张晓青.山东省城市创新联系时空演变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8.41(1).
[9]于音迪,王慧,陈芝聪,王芳.山东省城市竞争力评价及时空演变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究,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