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鹤
[提要] 三次产业的投资结构对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有着重要影响,而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西北地区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第一产业大而不优,对该区域GDP的贡献不大,这与其所处的国民经济基础地位不匹配。本研究通过VAR模型检验表明:增加第一产业投资会促使地区GDP上升,因此该区域应进一步加大一产投资力度;引导第二产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第三产业方面则要着力增大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力度,构建适应新常态下的现代产业体系。
关键词:西北地区;投资结构调整;产业优化;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2月22日
一、前言
在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有效促进西部大开发持续进行,是当前以及未来阶段我国经济面临的重要课题。西北五省(新疆、西藏、甘肃、青海和宁夏)经济区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区域,其发展状况关乎我国总体经济的协调发展。解决好西北五省“三化”协同发展问题,对于西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快推进西北五省的产业结构升级与结构战略调整,是促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一環,对于解决我国落后省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然而,国内学者对于西北经济区产业投资结构调整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在对西北五省的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进行规范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出影响产业投资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因素,为西北地区经济提质增效以及我国区域经济协调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国外学者对产业结构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克拉克在配第-克拉克定理中提出,随着社会人均收入水平的逐级提高,劳动力会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向第三产业转移。库兹涅茨在此基础上,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进入稳步增长的发达阶段后,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会越来越大,第一产业的作用的处于下降趋势。关于投资结构的研究,国外学者很早就开始了对产业投资结构的变动规律的分析研究,如17世纪末期,配第在其研究成果中表明:第二产业给社会带来的财富利润会比第一产业创造的财富要多;同理,第三产业要比第二产业创造的社会财富利润要多得多。因此,他也指出了劳动力转移会从农业转向工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后期学者们对产业投资结构与经济结构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投资结构的转变是经济发展增长的基础,结构的调整与转型是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解释变量。
国内对于产业结构的相关研究偏重于量化实证分析。就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状况而言,宋周莺、刘卫东(2013)的研究表明,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但产业结构调整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结构仍然具有明显的资源依赖性。张培(2010)持相同观点,认为西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布局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都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主导产业趋同化现象严重;就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而言,苏建军、徐璋勇(2015)研究发现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效应非常明显,但没有处理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协同性,反而加剧就业的不合理程度。与此不同的是,李翔、邓峰(2017)认为技术进步是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并非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
关于西部投资结构的研究,我国学者主要集中与投资结构及其与经济增长间关系的量化分析。张晓艳、戚悦(2011)研究发现1998~2006年间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运行动态无效,且资本配置效率趋于下降,各行业投资结构不合理是其主要原因之一,这与学者朱婧、林枫(2005),庞智强(2006)认为由于受生产力基础、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产出时滞,制约了其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的观点一致。叶春玲(2005)的研究也表明1996~2003年间,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效率持续下滑,直接阻碍西部地区经济的增长。不同的是,学者栾杨(2015)的分析结论为1999~2013年间固定资产对GDP增长具有极强的拉动作用,且西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大于东部地区。而范耘郡(2016)又持相反观点,认为1995~2014年间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西部。邢绪文(2013)的研究结论则表明在2000~2011年间,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之所以会出现截然相反的观点,可能是学者们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导致的,本文运用的VAR模型优点在于不事先区分外生和内生变量,也不以严格的经济理论为依据,而是让数据说明一切,因而可以避免对结构模型的“卢卡斯批判”。
通过对国内已有文献资料的梳理总结发现,针对西北地区区域投资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研究还鲜有人涉及,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会影响到政府部门在战略决策层面对产业投资问题的全面把握,同时也可能影响到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投资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基于此,本文通过研究2005~2015年西北五省产业结构投资数据,验证西北地区投资结构的合理度,从中发现西北地区产业投资结构中出现的问题,并对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提出建设性建议,以期对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和投资结构调整有所帮助,也可为其他相似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相关经验借鉴。
三、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本文数据均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及西北五省统计年鉴,通过分析2005~2015年西北五省产业结构与投资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意图探索西北地区产业投资结构优化的方向。但由于产业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一定滞后性,因此延长数据期限,本研究实证过程中的VAR模型的分析数据主要包括两部分:西北五省2005~2015年GDP产值与三次产业的固定投资额。
(二)ADF单位根检验。VAR模型首先要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使用ADF单位根检验的方法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测。构建如下模型:
其中,Yt是要检验的变量,t为时间趋势变量,?坠、β、γ和δi为待估计参数,i是使εt不存在自相关的Yt一阶差分的滞后阶数,εt是随机差项。
首先对GDP、YC(第一产业投资额)、EC(第二产业投资额)、SC(第三产业投资额)进行ADF检验。如表1,可以看出,GDP、YC、EC、SC的ADF值都没有通过T值检验,P值都大于10%显著水平,GDP、YC、EC、SC含有单位根,数据不平稳,因而无法进行后续的检验。对原始数据进行一次差分后,从表中可以看出,D(YC)、D(SC)、D(GDP)和D(EC)仍然存在单位根。经过二次差分后,D(GDP,2)、D(YC,2)、D(EC,2)、D(SC,2)的ADF值均大于5%水平的临界值,P值检验通过,表明D(GDP,2)、D(YC,2)、D(EC,2)、D(SC,2)数列不含有单位根,数据十分平稳。(表1)
(三)滞后项的选择。从表2的结果分析中得出,五项信息准则中,LR、FPE、AIC、SC、HQ都支持选择滞后两阶,即I=3。(表2)
(四)VAR模型的稳定性检验。通过EVIEWS7.1测算,结果如表3所示。根据表3的结果显示,全部根都小于1,因此VAR模型是稳定的。(表3)
(五)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通过图1的脉冲响应检验可以看出,第一产业投资的增加从1期开始就对GDP有正的影响,到3期时,影响达到较为平稳的状态,后期一直在持续。第二产业的投资额增加在1期就表现出对GDP增加的正面影响,其影响力度相对较弱。第三产业投资额的增加对西北地区GDP有正面的影响,在6期的影响力度加大。从总体情况来看,GDP总量受第一产业投资额增加的影响相对较大,但是由于第一产业的特殊性,其滞后期也相对比二三产业要长一些。(图1)
通过图2方差分解结果可以看出,经过滞后期后,第一产业投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度不断增加,到3期达到最大60%,并在此比例上下波动,第一产业投资额度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呈不断增加趋势,且表现持久。第二产业投资额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总体上也呈增长态势,且在2期达到了顶峰15%,且一直保持在此比例上下浮动。第三产业投资额对GDP增长的贡献程度较弱,在7期才开始显现,但贡献程度不高,只有10%左右。通过图1和图2的分析可以明显看出,农业投资额的增加为GDP的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图2)
四、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当前阶段,西北五省的三次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第一产业投资不足的现状与西北五省区在过去的发展中忽视GDP质量而过度重视GDP数量,尤其是不够重视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关,同时也由该区域农业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相对较低、土地流转幅度小等原因造成。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该区域农业发展仍不稳定,农业经营方式较为粗放的局面没有太大的变化,与我国提出的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上述的数据分析中还可以得出,虽然一二产业投资效率上有着显著差距,但仍小于目前西北五省区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间投资比重的差距;第二产业资产结构相对不甚合理,其中以信息化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朝阳产业占比很小,而能耗较高的资源型企业资产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的比例较大;相比之下,西北地区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可能与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总体上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后半阶段、发展方式粗放、要素结构不集约、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发展效益较低有关。
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上述问题的存在,迫使西北地区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時进行产业结构与投资结构的转型。但在转型过程中西北地区的情况与东中部地区情况不同,不能简单的重复其他地区挤压或牺牲农业发展的做法。西北地区应充分利用其地理区位的独特性,加大对第一产业的投资力度和比重,加快农业转型发展。工业上要走一条适应该区域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构建良好的工农关系,打造无污染、生态的新兴工业化体系。同时,加快第三产业与一二产业间的耦合互动发展,不断完善新型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加快西北地区投资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研究,不仅有利于西北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可以对全国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政策建议
第一,加大对西北地区的农业投资力度,稳步提升农业投资效率。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使得该区域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较小且难以改变,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大第一产业投资力度的同时,要不断地提高农业投资上的效益,促进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转移发展,要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的突破点,构建适应新常态环境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具体措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科技兴农。不断提升农资投入的科技含量,努力培育新型农民农业主体,同时逐步健全完善区域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二是加快西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型,建立集约化绿色高效农业;三是加快该区域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市场为导向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完善土地确权流转等产权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