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秀清
(玉林市玉州区人民医院,广西 玉林 537000)
医护沟通是医疗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沟通有效与否直接影响到患者病情处理、治疗的及时性,可能会导致病情延误,甚至导致死亡。有研究发现医护沟通障碍已成为60%以上警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标准化医护沟通模式——SBAR模式是Situation(现状)、Background(背景)、Assessment(评估)、Recommendation(建议)的首字母缩写[1],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医护、护护、护患之间的工作效率。我科在行急诊PCI术后患者医护沟通之间引入SBAR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选取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行急诊PCI术后符合条件的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2017年1月~12月的50例设为对照组,2018年1月~12月的50例设为观察组。纳入标准:(1)神志清醒,言语清楚,有语言表达能力;(2)首次发病住院治疗;(3)无合并严重并发症者。排除标准:(1)意识障碍,有精神病者;(2)非首次发病住院治疗;(3)合并有严重并发症者(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对照组:男3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4±5.64)岁。观察组: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5±7.2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医护沟通模式,即:××床,×××(姓名),诉某个部位或某项体征异常,经医生诊察患者和查看病历后再下达医嘱处理。
1.2.2 观察组
采用SBAR模式进行医护沟通。SBAR模式——即(1)现状(Situation):床号、姓名、年龄、诊断、患者的异常反应、异常报告值;(2)背景(Background):现病史、既往史;(3)评估(Assessment):心理状态、对问题的评估、观察要点。(4)建议(Recommendation):已采取的护理措施,对下一步要进行处理的建议。实施该模式之前,在科主任的指导下,由护士长及科室总培训老师对本病区的20名护士进行SBAR模式相关培训:什么是SBAR模式?SBAR模式的应用背景、实施该模式的重要性以及优点、结合急诊PCI病情的模式流程等。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后,应用情景模拟、病例模拟进行训练,同时融入日常演练,确保人人掌握。模拟病例:S:×医生,5床患者,朱××,67岁,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现在患者呼吸费力,烦躁不安,体温37℃,心率112次/分,血压160/95 mmHg,呼吸27次/分,SPO2为90%;B:患者因心前区闷胀痛1小时余入院,已行急诊PCI,术后3小时;A:家属极为紧张,患者双肺听诊湿性啰音,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持续多参数心电监护及鼻导管吸氧,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微泵静脉泵入硝酸甘油3 ml/h,穿刺点敷料干燥;R:现在我已调吸氧流量为5 L/min,抬高床头45度,指导患者放松情绪,下一步是否需要进行强心利尿、急查血气分析、心肌酶谱、电解质等处理?通过反复模拟训练、演练,熟练掌握沟通流程后开始执行。
①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②两组患者得到初步处置的时间,指的是医生接到护士病情报告到医生下达医嘱时间。③出院时统计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反馈,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人数+基本满意人数)/调查人数×100%。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及初步处置时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患者住院天数的比较(天,±s)
表1 患者住院天数的比较(天,±s)
组别 例数 住院天数对照组 50 12.37±2.96观察组 50 11.18±1.64 t-2.477 P 0.015
表2 患者得到初步处置的时间(分钟,±s)
表2 患者得到初步处置的时间(分钟,±s)
组别 例数 初步处置时间对照组 50 6.64±1.92观察组 50 5.38±1.73 t-3.903 P 0.00
表3 护理工作满意度(n,%)
随着时代经济飞速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冠心病的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仍居高不下,放射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为了冠心病现今治疗的重要手段[2]。SBAR沟通模式是一种结构化和标准化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为医护人员提供正确、即时的医疗信息,系统传递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信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团队的效率[3]。急诊PCI术后的患者,病情不稳定,随时都会出现病情变化,常见有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水电解质紊乱、心跳骤停等并发症,护士往往是发现病情变化的第一人,及时有效、简明扼要的与医生沟通是延缓和(或)阻止病情发展的关键环节。传统的护士汇报病情模式只是局限于汇报患者的异常症状和体征,缺乏整体观念,没有反映到问题的真正根源,不能围绕问题把相应的内容反映给医生,因此医生需要用较长时间了解病情信息才能做出判断,延长了患者得到初步处置的时间。雷巧玲等[4]以SBAR沟通模式为护士病情汇报模板,显著缩短交接班的时间,提高了护士对患者信息的知晓率。徐双燕等[5]研究发现,SBAR沟通模式帮助护士确定患者的主要问题,并收集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然后快速完整地传递给医生,使医生快速了解患者完整的信息,及时处置,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安全的医疗服务。刘霞等[6]在电话中采用SBAR模式汇报病情发现,护士汇报病情时能主动汇报患者相关资料,帮助值班医生在短时间判断患者病情。通过观察我院心血管内科护士采用与医生汇报急诊PCI患者术后病情的效果发现,医护之间应用SBAR沟通模式不仅能够缩短患者得到初步处置时间:观察组(5.38±1.73)VS对照组(6.64±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还能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观察组(11.18±1.64)VS对照组(12.37±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不断深入推进,整体责任制护理模式不断深化,以及患者的就医体验不再局限于生理上的不适,还包括心理的不适,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护良好交流氛围使医生、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自信心增强,这样的医疗护理氛围对患者也是一种心理暗示,使患者觉得处于安全的环境,增加了患者安全感和认可度,满意度也随之提高[7]。本文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调查显示:观察组VS对照组(96% VS 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与之相一致。沈蕴之[8]等在心内科医护沟通中采用SBAR沟通模式,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该模式后,科室的护理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心血管不良事件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也大大的降低,护士的团队合作感、职业价值感及安全文化感每个维度总分均高于应用该模式前。
SBAR沟通模式在临床不同区域应用广泛,取得了的很好效果,应用于急诊PCI术后患者的病情汇报中效果也非常明显。急诊PCI术后患者的病情变化有时是非常迅速的,如何使医生能够快速的作出正确判断,让患者的危险信号得到及时的处理,离不开医护之间的有效沟通及护士的完美配合,综合上述,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急诊PCI术后患者医护沟通中,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缩短护士病情汇报后患者得到初步处置的时间,同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