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捷,林敬楠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西 南宁 530021)
因食管狭窄引发的吞咽功能障碍是食管癌主要的临床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饮食,甚至引发死亡[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食管支架置入术成为治疗食管癌性狭窄的主要方式,在食管的狭窄处置入支架,使食管有效扩张,达到正常进食的目的。支架置入术需要医护人员具有较高的操作技术,如果没有使用合适的支架直径,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不仅增大了患者的痛苦,还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一定威胁。本文重点分析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上段食管癌性狭窄的临床效果,现有如下报道。
选取某医院2015年06月~2018年06月间收治50例上段食管癌性狭窄患者进行实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2.12±10.23)岁,观察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5.21±10.24)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食管上段癌性狭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均有相应病理学依据;(2)患者精神意识正常;(3)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患者患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2)妊娠期、哺乳期妇女;(3)患者依从性差,不配合治疗。
术前医护人员需将术后流程、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完善术前检查,保证患者无手术禁忌特征。术前患者需保持空腹状态,常规肌肉注射10 mg西泮、10 g山莨菪碱,通过胃镜观察肿瘤与门齿之间的距离,留置丝经胃镜活检插入后退出,COOK扩张探条在导丝的引导下顺次扩张到12.8 mm后将导丝保留。同时对病变范围进行测量,根据实际肿瘤大小,利用X射线做好体外标记,并选用合理的支架型号。在置入器中置入导丝,支架根据体外标记准确的放入。操作结束后,通过进境观察放置支架的情况。支架上端必须距离病变位置超过1.0 cm,距离环咽肌超过2.0 cm。术后患者需禁食禁水4~8 h,患者4周内不可食用冰冷油腻的食物。观察组置入支架14 mm,对照组置入支架16 mm。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是否出现黑便、支架脱落、食管穿孔等不良事件。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所选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采用(%)率表示、t检测,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x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狭窄段直径:治疗前两组患者食管狭窄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食管狭窄直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狭窄段直径(±s,mm)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狭窄段直径(±s,mm)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5 2.51±0.82 13.26±3.69对照组 25 2.69±0.67 16.58±3.68 t 0.259 5.269 P>0.05 <0.05
本次实验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食管狭窄直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选择14 mm支架置入治疗,安全性较高,疗效确切。
综上所述,食管上段癌性狭窄患者采用14 mm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临床效果最优,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