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文学创作思维方式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存在,直接影响到文学作品的行文方式与内容方向。不同的文学作者因为其兴趣爱好、生活阅历、审美情趣乃至政治倾向不一样,他们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所采用的创作思维也不一样。本文将首先分析中国文学创作思维的涵义和特点,探索文学创作思维方式的形成,探究中国文学作品水平停滞不前的原因,并为如何突破写作瓶颈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相关人员创作出更多文学精品。
关键词:中国文学创作 思维方式 探究
中国文学创作思维有着特定的情感取向,并直接影响了文学作品的写作方式和内容。文学创作多为作家的有感而发,因此文学作品属于情感的产物。通常作家内心深处的情感为文学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日常生活中,受现实因素影响,作家往往无法将内心深处的情感全部释放和表达,所以就会采用文学创作的方式,将内心情感转化为文字作品。文学创作思维是作家个人思维方式与社会思维方式的综合体现,本文将探究中国文学创作思维方式,以促进更多的人对中国文学作品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一、中国文学创作思维的涵义和特点
文学思维是一种思维劳动,因而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文学思维除了有着其他劳动所具备的特点外,又更多的受到作家个人修养的影响,是一种精神劳动。它与作家的经验、情感及习慣意志关系紧密。关于文学创作思维的特点,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
(一)直观性
多数情况下,文学作品是表现人们对日常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客观事物的直接认识,所以作家的文学创作思维也来源于现实生活,是他们对身边生活直观的认识和直观表达。由此,文学思维具有直观性的特点。这种直观性是人们的大脑思维对客观事物产生直接认识的一种思维活动,运用想象力创造出征服和支配自然力的文学作品。这种思维方式会随着实际生活中自然力的变化而变化。在文学创作中,因为对想象思维的怀疑,很多情况下往往忽视文学创作思维,并没有对其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加以重视,从而无法解决文学创作思维存在的问题,不利于其发展。在梳理文学作品和文学创造思维中,作家进行文学创作多是从自己的思维出发,是自己视觉所看到的客观世界,在文学创作中,作者对客观事物的独特感受也影响了文学创作思维的直观性。
(二)连续性
文学创作思维的连续性,是指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思维的连续性。这种思维连续性简单来说,就是作家创作时大脑中由此及彼、一连串客观事物不断活跃的过程。文学创作思维一直备受中外文艺理论家、作家、艺术家的关注和重视,在对一些文学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研究中,对文学思维方式的论述有着十分丰富的研究资料。文学思维方式特点鲜明,与经济学、社会学、哲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古代论文体系中,思维之“思”的概念,单是字面意义就有着数十种的说法。为了准确地学习和认识文学思维,我们通过研究分析发现,文学作品中的文情语义中,文学思维不仅互相补充,而且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和紧密的关联性,从而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思维体系庞大的中国文学。
(三)概括性
文学创作思维的概括性,是作家在观察和体验生活之后,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抽象等方式,将客观事物的个别性归纳到一般性,也就是说将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的认知。文学作品的创作直接体现作家的概括性思维,这也是文学创作思维的又一个特性。例如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就是作者曹雪芹对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关系的思考与概括。文学思维是创作主题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表现,具有独特的特点。文学创作既是对真善美的赞美,也是对假丑恶的揭露和鞭笞。在学习实践中,既要指导学生学以致用,还要让学生学习会撰写文学评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只有将思维运用文字表述,才能实现思维的系统化。
二、中国文学创作思维方式的形成
中国文学对文学创作思维的研究已进入学术层面的深度思考。文学创作思维是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过程的核心。首先,文学作为作家有感而发的情感产物,这种情感内容随着文学创作而形成,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合。其次,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将大脑中想到的思维记录下来,遵循语言逻辑和情感逻辑构思形象、迹化形象和解读形象,使文学作品缘起于情感又归宿于情感。最后,文学作品完成后呈现给读者,读者在阅读活动中对文学作品的情感结构进行解读。
三、中国文学作品水平停滞不前的现状
通过当前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出版现状来看,绝大多数作品在创作后基于商业利润的考量无法呈现在读者面前。其实导致中国文学作品水平停滞不前的原因,与创作主体的主观因素有着紧密的关联。
(一)对现实生活缺乏体验和反思
文学作品与其他艺术作品一样,都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在中国,一些成功的文学作品的创作灵感多来源于作家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亲身经历,通过深入细致地观察和思考生活,从而提炼其中所蕴含的哲理意义。例如莫言以自己在高密的实际生活经历,通过提炼与合理的想象创作了《白狗秋千架》,塑造出形象鲜明的人物。但是随着中国文学的不断发展,很多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缺少体验,更无从说起对生活的反思,文学创作中多是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构建一个虚幻的精神世界,这种文学作品自然无法打动读者,引起共鸣。
(二)缺少扎实的知识文化功底,创作中很容易出现江郎才尽的情况
文学作品的创作离不开作家深厚扎实的文化功底,作家文化功底的高低也直接决定作品的水平。在诸多文学作品中,每个作家的文化底蕴不一样,从而在用词用句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语言风格。例如朱自清和冰心的作品清新自然,鲁迅的作品尖锐犀利。但是在当前的中国文学创作中,字词出现错误,成语典故经常张冠李戴,语言逻辑混乱现象层出不穷,而且在创作中很容易出现江郎才尽的尴尬处境。
(三)固步自封,缺少创新意识
文学的繁荣发展,催生诸多文学流派,不同的文学流派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对情感的表达、社会现实的态度都有属于各自流派的特点和规律。当文学繁荣发展的高峰期过去以后,每个流派的追随者往往会一直沿袭本流派的创作规律和创作技巧,对其他流派的文化浸透采取防御抵触的策略。这种固步自封、缺乏创新意识的做法,阻碍了文学作品的多样化发展。
四、提升中国文学创作水平的对策
在文学创作中,情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而人情是文学创作中作者所无法规避的,是对自己情感有意识的表达。因而文学创作的源动力就是情感,作家只有带着情感创作才能创作出对读者产生深刻影响和引起共鸣的文学作品。但是在当前中国文学创作中,多数作家不再以情感为创作动力,而是以市场为目的。文学作品的文字不再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是充斥着物质观念的浮躁。如何发展中国文学,提高创作质量,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一)不断从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
文学作品以艺术积累为创作基础,不管是题材的选择还是对意境的表达呈现,都离不开作家本人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领悟。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提炼素材,并加以合理的想象,如此呈现出的文学作品让读者有种亲切感。即便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对生活素材进行变形,读者也会因为贴近自己的生活经历,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自己所熟悉生活的影子。遵循这种创作原则呈现的文学作品,不仅使作品更加形象,还接近读者的生活。反之,如果文学创作脱离生活,那么内容就会变得空洞,这种曲高和寡、脱离实际生活的文学作品更无从说起对阅读者有感染力。
(二)培养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和正确的审美观、艺术观
衡量一部文学作品优劣的标准,也包括其中所持有的政治态度、思想倾向以及价值观念等。因此,文学创作要求作家必须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有着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观,这也是艺术构思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因素。文学作品情感的表现形式是感受和体验,读者在阅读中通过感受和体验,如果符合自身的需要,那么就会形成积极的态度和影响,反之就会产生消极的态度和影响。文学作品的灵魂看似是心理,但是与作家的文化素养也脱不开关系。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应广泛涉猎各种文学作品,汲取其中的精华,对真善美进行宣扬和传播,对假恶丑进行抵制和鞭笞。只有内化情绪,控制自己的欲求,才能确保创作的文学作品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积极借鉴优秀的文学创作思维方式
在文学创作过程中,采用恰当的文学创作思维方式,有助于作家合理安排故事情节的发展,直接反映作品的文学高度。作家通过大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直观的文学思维体现,将各种形象串联起来,分析和综合客观事物,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对发生事物的有感而发、经过合理逻辑的梳理,创作出一部具有感染力的文学作品。
五、結语
文学创作思维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改善中国文学环境除了相关机构的大力支持外,还需要创作者坚定以情感为创作的原动力,避免出现以物质和市场为导向的创作。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文学创作思维的涵义和特点,指出文学创作思维方式的形成,探究中国文学作品水平停滞不前的现状,为如何突破写作提出相应的对策,以突破中国文学面临的窘境,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甄思阳.浅谈中国文学创作思维方式[J].吉林画报(教育百家A),2014(06).
[2]孟若男.论中国当代文学的思维方式[J].青春岁月,2015(02).
[3]邢洁.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美与时代·城市,2014(04).
[4]肖梅.浅谈中国当代文学的思维方式[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9).
[5]张文英.浅谈文学创作中的形象思维[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6]郑勇.浅论文学创作的形象思维[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02).
[7]高汉秀.浅谈创作辅导的形象思维与创新题材[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5(02).
[8]赵红霞.浅谈创作主体的思维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1).
[9]王雅平.浅谈写作主体的感受能力[J].文学教育(中),2013(02).
(作者简介:何红梅,女,硕士研究生,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教育教学研究)(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