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防预算制度非均衡态的研究

2019-05-30 11:57杨刘姮子
中国市场 2019年11期

杨刘姮子

[摘要]现如今,我国国防开支的结构与规模呈现出显著的低效配置特点,标志着我国国防预算体制依旧处于非均衡,想要实现国防财政资源配置的关键制度,必须要弥补国防预算制度的主体缺陷,也就是并存主体多元化和主体缺位。由此导致了我国国防预算运行过程中各个利益主体结构不均衡。文章仔细分析了国防预算制度非均衡态,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防预算制度;非均衡态;国防投入

[DOI]1013939/jcnkizgsc201911041

近年来,尽管我国国防预算制度在保证国防建设以及捍卫国家统一安全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其整体上仍旧是一种偏向于传统的基数型报预算制度,因此,势必与新兴的制度环境产生矛盾,从而使得国防财政资源配置出现非均衡态。

1非均衡态的资源配置效率

一直以来,如何对国防预算体制进行准确衡量是无法迅速攻破的难题之一。其最大的难点在于怎样正确地评估和对比安全生产和经济投入两个质完全不同的项目,或如何对非货币性的国家安全产出进行量化评估。面对这种情况,国家安全战略的实现程度可以科学评估国防财政资源配置的效果,这也是具有可行性的策略之一,顺着这个方法,评判国家预算体制效率时 ,应该以国家预算资金分配的结构是否具备合理性,规模是否具备,使用是否具备有效性作为主要依据。在这些要素中,结构合理和规模适当是最关键的,其可以将国防财政配置效率的高低准确地反映出来。下面的分析论述,都是以之前规定的资源现值作为前提条件的。

11分析支出规模

国防费用支出规模充分体现了国家防务政策和国防预算智能。更加准确地讲,其集中表现在国家安全智能中国防开支总量的具体实现程度。对国防费用支出规模的科学性进行评估,预算形成的开支规模能够真正满足国防安全的主要需求是非常重要的观察点。这里所指的满足,不能简单地理解成现阶段国防需要的满足。由于国防力量能够形成一个很长的周期,因此国防投入力度是否适当,必须要将其和连续多年的安全产出相结合进行考察。换句话说,当前的国防投入成效,必须要检测将来四五年国防安全的实际效果。同时,因为每个国家的军事战略都不是完全相同的,并且物件、购买力以及国防供给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分析国防预算制度配置资源的时候,想要运用绝对规模指标是难以取得可靠的结论。本文从可靠性的角度,选择可以对国防规模配置效率进行检测的两项指标。

111指标一:国防费用相对规模

国防费用相对规模指标,全面反映出国家资源供给总量中国防财政资源供给量的比例关系以及比例变化。自从改革开放以后,全国国防费用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以及国防费用占GDP的比重整体上不断降低。结合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991年到2002年,在GDP中国防费用所占的比例已经降低到118%。1993年到1997年连续四年的比例只有108%、107%、108%以及1109%;在国家财政支出中国防费用所占据的平均比重降低到763%。其中,2001年和2002年仅仅有643%和652%。但是就国防费用长时间的发展趋势来讲,相对规模降低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问题是,我国国防费用降低速度是相当快的。1979年GDP中国防费用所占据的比例是45%,1995年降低到221%,在16年中落差是非常大的。此种大范围的回落造成我国国防投入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国防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2002年我国国防费用的规模超出203亿美元,在GDP中所占据的比例仅仅有15%。2002年在GDP中世界国防费用所占据的平均比例是19%,但是同一时期我国仅仅有12%。

112指标二:边际国防费用支出倾向和国防费用的收入弹性

前者是国家财政支出增加额和国防费用增加额之间的比例,而后者是财政支出变化速度和国防支出变化速度之间的比例。指标一和指标二都将国家财政资源投入与国家财政支出增加之间的关系反映出来。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防费用收入弹性相对较小,国防费用的上涨速度不会高于财政收入的上涨速度,并且整体呈现降低趋势。在1991年,国防费用收入弹性仅仅有218,但是从1992年开始,不断降低,到2001年已经下降到150,这也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最低点。直至2004年,国防费用收入弹性才开始出现回弹的取向,达到0022。说明20世纪末全国国防费用支出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其和较低的边际国防费用支出倾向存在紧密的关系。1991年国际支出倾向是0021,但是20世纪90年代不断下降,到2002年下降到近几年有002这就表示财政支出每增加1元,国防费用支出就会上升到003元。边际国防费用支出趋势在2003年才开始出现回弹的趋向,数值是007。这就表示在新增财政支出中新增国防费用所占的比例很小,并且整体上呈现降低的趋势。

12分析支出结构

对于现阶段的我国而言,国防财政资源结构合理配置的内容主要包括:形成和世界军事变革趋势、我国军事战略任务要求相符合的项目分配结构与军兵种分配结构。国防预算体制必须要为这些结构的优化和转化提供强大

的体制支撑。但是目前我国出台的国防预算体制在这方面尚未形成强大的支持。

121观点一:项目支出结构

世界上很多军事大国在确保军队维持费与生活费不正常增加的过程中,还加大科研费用和装备购买费用的投入力度。整体来讲,在“二战”结束后,各个国家军备采购费用的上升率远远超出军费上升率的3倍。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的科研费用以及装备采购费用约保持在28%。但是欧美很多发达国家用于新装备购买费用以及科研费用是很多的。比如:1998年在军费中研究发展费用占据的比例,英国和德国都是13%,美国是86%。

122观点二:国防费用随着收入变动的幅度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全国国防费用结构的变动幅度是较低的,这具体体现在人员生活经费和装备采购费用的收入弹性倾向和边际支出倾向。就装备采购费用收入弹性与边际支出倾向来讲,国内外对比情况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美国、德国以及葡萄牙三国装备采购费用的平均收入弹性都远远超出311,而葡萄牙最低平均收入弹性是322,美国最高平均收入弹性是876。但是我国装备购买费用的收入弹性变化相对较小,1997年最高是143,1996年最低也仅有069,变化值仅有076。

2国家预算制度非均衡态低效形成的体制主体缺陷

21国防预算主体行为博弈

在国防预算规模博弈分析中,可以将军队和政府理解成不同的主要参与人。而军队是下层决策者,政府是上层决策者。在整个博弈过程中,政府要依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在财政收入里抽调出一些财政作为国防费用下拨给军队,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满足军队建设需要,保证国家安全。另外,军队还可以综合运用本身的资源为我国相关部门提供全面的公共安全服务,保证国家及社会经济都能够得到稳定发展。在整个建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政府和军队的国防费用合理分配问题,这也是两者相互合作的结果,同时还是调动两者主动性的博弈過程。

22多元化的主体直接决定规模的缺陷:分析动态的博弈

在现阶段我国国防预算决策中,军事财力配置的主体是多元化的。国家财政对于军队的不同渠道拨款,主要包括总后拨款,直接对海空军等有关部门的拨款。就军队内部来讲,总装备部财务部预算主体系统运行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设置装备支付中心以及财务结算中心,而且科学地计划分配其自身掌握的费用。

3结论

总而言之,利益主体是我国国防财政资源配置决策的关键结构,预算运行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复杂多变经济形势,也是每项活动中有关利益主体相互之间的每种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因此,我国国防预算中利益主体结构不均衡是我国国防预算制度运行效率普遍不高的主要原因,必须要引起相关部门的更多关注。

参考文献:

[1]舒本耀我国国防预算制度改革的理性思考[J].财会月刊,2008(32):86-87

[2]宋立国防预算制度运行监督的博弈分析[J].军事经济研究,2008(9):21-22

[3]曾志科,于雯国防预算管理改革的经济学分析[J].军事经济研究,2008(7):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