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服务业在上海市GDP中占比逐步上升,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文章在分析上海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与地区经济增长的经济效应理论基础上,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上海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通过自身发展的直接效应、对制造业的间接效应等方式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提出提升生产性服务业自身发展水平和质量,并加强产业间融合、提升服务要素利用效率等建议。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经济增长;经济效率
[DOI]1013939/jcnkizgsc201911008
1问题提出
根据国内外学者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认为生产性服务是指被用于其他商品或服务的中间投入的服务,那么生产性服务业则指生产性服务企业的集合体。借鉴国内外学者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划分,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金融保险、通信行业、租赁和社会服务、科技服务业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
上海市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自身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对带动全国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服务业在上海GDP中占比逐步上升,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7%。根据上海统计公报数据,2017年上海市生产总值(GDP)为3013386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925140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2078347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90%,可见上海地区服务业已经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494351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制造业增加值226264亿元,增长81%;服务业增加值268087亿元,增长92%,这表明服务业不仅仅在传统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新兴产业中增加值和增长率也均超过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
上海市“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走出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将上海市打造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并使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0%左右。上海市要实现“四个中心”建设离不开服务业的发展优化,根据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历程,它是从制造业分工外部中独立出来的行业,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于制造业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为制造业提供物流、技术、金融等方面的服务,有利于制造业集中力量发展核心业务。正是由于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性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于制造业存在明显的外部性作用,所以,生产性服务业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作用于经济发展。文章将探讨上海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以及随着地区总体经济发展,从需求上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作用。
2上海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21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GDP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文章选取上海地区生产总值(GDP)作为经济增长指标。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6个行业,本文也选取这六大行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代表。为了体现服务业总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与工业发展水平进行关联对比,也选取了上海地区第二、三产业总产值,所有原始数据均来自《上海统计年鉴》(2001—2017年) ,并对数据进行取对数处理。
所有变量的统计性描述结果如表1所示。
22实证结果分析
221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为了判断服务业与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总体影响,用第三产业总产业(gdp3)、第二产业总产值(gdp2)与上海地区总产值(gdp)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1。
Y=+β1X1+β2X2+ε(1)
其中,Y为被解释变量,代表上海地区生产总值;X1 和X2为解释变量,分别代表制造业与服务业:和βi为待估参数;ε为随机误差项。为消除时间序列异方差,对所有数据取对数,得到模型2。
lnY=+β1lnX1+β2lnX2+ε(2)
借助STATA13计量软件进行平稳性检验,该时间序列为原序列平稳,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该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制造业和服务业相关系数均通过1%水平下显著性检验。其中,制造业的系数估计值约为037,而服务业的系数估计值约为061,这说明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强于制造业,对于服务业占比已经超过60%的地区来说,应考虑如何继续优化服务业结构,使其对经济增长发挥最大的推动作用。
222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生产性服务业六大行业,具有较强的异质性,为了检验不同行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差异化。本文分别对这六大生产性服务业对上海地区GDP的作用进行检验。构建计量模型3:
lnY=+β1lnX1+β2lnX2+βilnXi+ε(3)
其中,被解释变量Y ,代表上海地区总GDP;lnXi(i=1,2,…,6)代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行业产值的对数。和βi为待估参数,ε为随机误差项。
(1)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2001—2016年上海地区GDP和生产性服务业分行业的时间序列数据,如果数据为非平稳的,可能存在单位根,出现“伪回归”问题。因此采用单位根检验方法对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保证实证结果的真实有效性。其中,上海地区总的GDP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是原序列平稳,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賃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是一阶差分平稳的。
(2)协整分析。在平稳时间序列基础上,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从图形上大致考察地区总GDP与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结果如图1所示。
取对数的总GDP与第三产业的产值趋势极其相近,交通运输、通信行业、金融、租赁、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在2005年以前存在较大波动,其中租赁和科技行业在2002—2004年波动较大。而2005年后,大部分生产服务业与总GDP趋势走势一致。AIC准则和HQIC准则和LR统计检验结果显示,根据协整检验结果,迹统计量通过了5%置信水平的检验,说明模型中生产性服务业分行业出现了协整关系,表明实际中GDP与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也出现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模型的滞后期为1期。
(3)向量误差模型分析(VECM)。当变量达到长期稳定均衡,接着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VECM),使用Johansen协整检验的 MLE 方法估计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该回归结果,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通信和计算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系数均为正,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科技研究的回归系数较大,说明这两大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的带动效应更大。金融业与总GDP之间为负向关系,这和以往的研究结论相反。一般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但是这里实证结果显示相关系数为负。这并不代表该行业的发展不利于总体经济发展,有可能是金融业行业结构和社会其他行业间匹配程度不够高,有待于进一步调整。
根据向量误差分析模型,可得协整方程:
lngdp=∣514+011lngdpt+026lngdpc∣054lngdpf+029lndgpr+035lngdptec+058lngdpe
3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
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对制造业生产率、创新、转型升级等的影响,以间接效应对经济增长发生作用。通过生产性服务业贸易,可以获得以下三方面收益:将资源分配给最有效率的行业或部门;通过规模经济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通过多样化、更高质量和更低成本来提高所有部门生产率。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与制造业的前向产业关联为制造业提供高级生产要素的投入,产生前向溢出效应。而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要素中也包含来自制造业的产出,两者的融合将会产生双向的溢出效应。溢出效应的大小,受产业间关联程度、产业间协调度等因素影响。产业关联越紧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匹配度越高、技术溢出作用就发挥的越充分。而产业联系的紧密程度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模式、制造企业面临市场竞争压力时提升生产率的方式以及生产性服务业自身的发展水平和质量。上海地区制造业存在制造业软化现象,那么在制造业服务化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显得尤其重要。
4结论及启示
上海地区服务业占GDP产值已经超过制造业,而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中占比也较高。文章通过构建时间序列,用VECM模型进行分析上海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总体来说,大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但是和西方国家相比,仍存在优化提升空间。生产性服务业通过直接和间接效应,对经济体发挥作用。
首先,要提高生產性服务业自身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环境和政策。其次,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影响制造业生产率对经济产生间接效应。
要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投入的数量水平,同时要提升生产性服务投入的质量和效率,加强产业间的对接,提升服务业中间投入要素的利用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和市场信息搜寻成本,促进产业间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国茂,陈国文金融业利润增长对制造业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14,31(4) :45-57
[2]黄莉芳,黄良文,郭玮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前向和后向技术溢出效应检验[J].产业经济研究,2011,52(3): 29-37
[3]顾乃华生产服务业内生比较优势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62(40):34-39
[4]孙晓华生产性服务业带动了制造业发展吗? ——基于动态两部门模型的再检验[J].产业经济研究,2014(1):23-30
[5]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6-02-01)http://wwwshanghaigovcn/nw2/nw2314/nw2319/nw22396/nw39378/u21aw1101146html
[作者简介]于东玉(1987—),女,汉族,河南商丘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