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前安全分析在采油厂的应用

2019-05-30 06:58王全胜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9年5期
关键词:采油厂危害因素

王全胜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 (天津 300280)

1 工作前安全分析简介

工作前安全分析JSA(Job Safety Analysis),是事先或定期对某项工作任务进行风险评估的工具,是有组织地对工作中存在的危害进行识别、评估和制定控制措施的过程,并将风险最大限度地削减或控制的一种方法[1]。

“事先”即遵照管理程序,在作业实施之前,组织开展针对施工作业项目的工作前安全分析活动,例如:针对特殊危险作业实施的许可管理制度,要求在施工作业申请前开展工作前安全分析活动。

“定期”即对已开展过工作前安全分析活动的施工作业项目,间隔一定周期重新开展工作前安全分析,目的是找到以前忽略的危害因素。例如,对关键操作规程至少每年开展一次分析活动,一般操作规程至少每3年开展一次分析活动。

工作前安全分析一般用于行为安全领域或施工作业安全分析,“持续改进”是工作前安全分析的总体原则。

2 采油厂实施工作前安全分析的必要性

2.1 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第三十八条、第四十一条、第五十条等条款要求,企业在进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定时,员工应了解和掌握岗位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避免违章作业。要达到以上要求,就需要对作业活动中的各类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制定风险控制削减措施,最终保障安全生产,工作前安全分析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

2.2 采油厂安全生产现实需要

根据国际石油行业的金字塔法则,每100 000个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会转化为100起轻伤事故及1起人亡事故。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是事件事故发生的主要根源,通过实施工作前安全分析(JSA),员工能够全面准确辨识危害因素,科学评估风险等级,并有针对性制定控制措施。因此,减少采油厂员工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从源头上有效降低事故发生概率,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

2.3 采油厂安全文化建设需要

目前采油厂安全管理工作仍处于严格监管阶段,下一个目标是向自主管理阶段转变。持续强化安全文化建设势在必行,通过实施工作前安全分析,可不断强化安全理念,促进采油厂员工安全认识、安全行为的转变,促进员工行为的改变,持续夯实采油厂安全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

3 工作前安全分析改进的途径和方法

3.1 开展JSA培训

3.1.1 完善JSA培训方案

在开展岗位培训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编制JSA培训矩阵,分采油厂、作业区、管理站3个层面编制JSA培训实施方案,纳入单位年度培训计划,培训应分不同岗位层级实施,体现培训内容与岗位需求之间的针对性[2]。例如,针对中高级管理者应侧重JSA基础理论知识、管理流程、实施步骤及所涉及标准等内容的培训,基层单位应侧重JSA技术方法工具、实践案例等内容的培训。

通过培训使员工掌握JSA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从思想层面认同,并从行动上积极参与工作前安全分析活动,培植JSA顺利实施的群众基础。

3.1.2 建立JSA数据库

1)建立JSA课件教程数据库。从采油厂JSA实际现状看,最大的短板是JSA理论基础薄弱,严重制约着JSA实施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有必要建立采油厂JSA课件教程数据库,特别是日常实施频率较高的作业。例如,抽油机吊装、油水井日常巡查、增注泵混输泵日常操作等,最终实现课件教程对日常施工作业的全覆盖。通过网络共享,方便各级管理者和岗位员工时时在线学习,促进岗位员工JSA基础理论水平提升。

为调动员工参与JSA分析活动的积极性,促进JSA骨干队伍建设,采油厂可定期组织开展JSA课件教程及专题论文评比活动。对于评为优秀的JSA课件教程及论文给予奖励,并将优秀课件及论文及时录入数据库。

2)建立JSA分析模板数据库。不是每一项施工作业均需要重新开展JSA分析活动,所以建立JSA数据库势在必行,以作业项目为划分依据,将各单位施工作业项目的JSA分析模板收集入库,实现采油厂内部共享。一方面,降低JSA分析的工作量及难度,使JSA分析更加简单快捷;另一方面,通过内部共享,促进采油厂JSA整体分析水平的快速提升。

3.1.3 建设JSA培训及指导咨询团队

1)以外聘讲师为辅,重点建设采油厂、作业区两级兼职讲师队伍,出台奖励政策,给予授课讲师补贴,调动讲师开展培训活动的积极性。

2)培训及指导咨询团队,对本单位进行JSA技术咨询指导,为JSA实施提供即时的技术咨询支持,对采油厂JSA高效实施具有促进意义。

3)定期对培训及指导咨询团队进行评估。结合采油厂JSA工作推进需求及阶段目标,外聘高级专家及讲师,定期对兼职讲师开展JSA培训活动,持续提升培训讲师及指导咨询团队整体业务水平,实现以点带面的效应。

3.2 做好JSA总结反馈和回顾共享

3.2.1 总结反馈

编制施工作业JSA总结评价反馈表,一般应包括:①对所担负职责的理解程度,对危害因素掌握情况,对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执行情况,下步改进建议等;②明确评价标准及分值,划定胜任评价分值,根据实际作业情况,由施工作业负责人对作业人员任务胜任程度进行评价,对于实际评价低于胜任分值的,在反馈评价情况的同时,组织针对性强化培训[3];③改进作业人员的JSA实际应用能力,经测试合格后方可参加下次同类施工作业。对于提出的在采油厂具有普遍和指导性的建议,采油厂应给予相应奖励。

3.2.2 回顾共享

分采油厂、作业区2个层级建立JSA模板共享数据库,每项施工作业的JSA表应设计为“活动”表格,它没有最终版本,只有持续改进版。通过持续改进实现JSA分析质量的不断提升,并在布告栏和局域网络上公示,便于员工随时共享借鉴JSA分析成果。对于不具备网络共享条件的基层单位或岗位,可汇编成册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下发,实现JSA成果的共享和借鉴,提高JSA分析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3.3 做好JSA施工现场监控核查

对于各类作业(包括许可作业),均需指定专职现场监护人,建议分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3个阶段对施工作业过程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核查确认。

1)作业前,重点对施工环境条件进行核查。核查内容应包括:天气情况、施工现场人员活动及其施工作业情况、光线及照明情况、易燃易爆及有毒危险源情况、作业空间及通道、设备及安全设施是否完好有效等,该项核查建议由现场负责人、监督人及HSE监护人共同完成。

2)作业中,重点对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核查。核查内容应包括:防护用品佩戴使用情况、操作规程执行情况、人员活动情况、设备运转情况等,该项核查建议由HSE监护人完成,HSE监督人对监护人履职情况进行核查。

3)作业后,重点对施工作业收尾情况进行核查。核查内容应包括:作业用料及工具用具清理情况、设备恢复运转情况、警戒隔离带解除情况、人员撤离情况、作业票证关闭情况等,该项核查建议由HSE监护人完成,作业票证关闭由审批人和现场负责人完成。

3.4 科学分解作业步骤

3.4.1 保障步骤分解完整性

分解施工作业步骤不完整,易导致施工作业的危害因素辨识不全面,出现漏项问题,影响JSA分析的安全性。因此,在保障作业顺序的前提下,分解的对象必须是完整的施工作业过程。例如,更换抽油机电机作业步骤分解为:①施工准备;②停抽;③摘负荷;④拆电机;⑤装电机;⑥挂负荷;⑦施工收尾。

3.4.2 保障步骤分解条理性

以危害因素发生变化为分解节点,将施工作业分解成若干步骤,危害因素相同的步骤可进行合并。步骤过多会导致JSA分析过于繁琐,增加JSA分析的工作量和难度;步骤过少则影响JSA分析效果,不能保证偏差、缺陷、潜在风险的不安全项得到充分识别,建议控制在3~8步之间。官25-45吊装作业步骤分解规范前后对比表见表1。

表1 官25-45吊装作业步骤分解规范前后对比表

3.5 做好危害因素辨识及评价

3.5.1 做好体系文件与标准融合工作

采油厂G版《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办法》是指导采油厂危害因素辨识及评价工作的体系文件,与该文件相关的标准是GB/T 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GB/T 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Q/SY 1002.1—2013《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第1部分:规范》和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等9个标准。但从采油厂看,能够全面认知体系文件及标准的员工很少,原因是体系标准和员工认知之间的问题,即体系标准与工作之间的“两层皮”问题。体系文件存在着内容未经严格筛选层层套用下发的问题,标准存在陈述语言太过“标准化”的问题,以上均未充分考虑员工的理解接受程度。不读懂体系文件标准,践行就无从谈起,而最有效的手段是培训,培训的关键是由培训讲师将体系标准的专业化内容转化为员工更易理解的语言,便于员工理解体系及标准。

3.5.2 全面准确辨识危害因素

采油厂G版《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办法》推荐的危害因素辨识方法为安全检查表法及HAZOP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方法[4]。安全检查表法具有简单易上手、适合岗位日常化的特点,因此,适合岗位员工、非专业人员在日常执岗过程中使用。而安全检查表的编制质量直接影响着危害因素辨识的全面性、准确性,为降低编制难度和保障质量,编制的过程中应参考标准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编制完成安全检查表模板后,组织员工结合生产实际对模板进一步修订完善,这样可确保危害因素辨识的全面性、准确性及提高效率。

3.5.3 科学客观评价危害因素

对于识别的危害因素,通过其可能发生事故的频率高低和后果严重程度,选取定性、半定量、定量等方法综合评定风险程度,并参照划分标准确定风险等级,以指导后期风险管控工作。

采油厂推荐的危害因素评价方法为:风险矩阵评价方法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D=LEC),危险性评价方法目前在基层使用最广泛,建议如下。

1)一是依照作业项目分类,对采油厂所涉及的作业项目历史性安全事件数据进行收集统计;二是对油田公司和同行业单位历史性安全事件数据进行收集统计,通过实施以上2项数据收集统计工作,为运用危险性评价方法提供丰富的大数据支持,从源头确保危害因素评估的准确性。

建议建立各类作业项目历史性安全事件数据库,实现集团或油田公司内部的大数据共享。

2)危险性评价方法是由员工主观判定取值,因此带有明显的主观性。由于员工安全基础理论及技能水平的个体差异,必然存在着评估偏差问题。建议针对一个作业项目,采取多成员参与小组评估的方式,取平均值作为最终风险评估值,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评估准确性,降低主观性造成的偏差。

3.5.4 危害因素管控

危害因素得到全面辨识,风险得到准确评估,才能为管控措施的针对性奠定基础。危害因素管控措施的制定应注意以下3点。

1)对于重要危害因素,仅采取管理措施,而未采取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不可取。应优先采取工程技术措施消除或削弱风险,同时,辅助性地采取管理技术措施。例如,对于注水井渗漏问题,仅采取加密巡查的管理措施远远不够,应采取停注卸压及更换注水井口的工程技术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注水井井口刺漏的风险。

2)针对作业步骤中各种危害因素制定的控制措施,编制JSA工作前安全分析表。依照“危害——事件——控制措施”的关系依次排列,重复出现的控制措施不应采取合并的方式,以便于员工快捷高效学习和掌握[5]。

3)遵从“最低、合理、可接受”的原则控制风险。风险控制并非越小越好,当风险投入达到边际成本时,持续增加资金投入与风险降低是不成线性关系的。因此,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应考虑经济性,在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设备、人员的基础上展开,实现风险控制与经济性之间的平衡。

3.6 做好四新技术的工作前安全分析

四新技术(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具有明显的风险不确定性、规程不完善等特点,因此,在四新技术推广应用前,必须开展工作前安全分析活动。四新技术投入运行前,由直线责任单位组织技术服务方、相关专业及基层单位开展JSA分析活动,合理选择危害因素辨识工具。例如,涉及采油管理站可以优先选取运用危险矩阵法,集输联合站可以优先运用HAZOP法[6]。在对危害因素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参照技术说明书,逐项编制针对性管控措施,并最终形成四新技术JSA分析初始模板,用于指导后期四新技术日常操作活动。

4 结束语

采油厂推广和应用工作前安全分析,可增加员工安全知识积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提升风险管控能力,预防事故的发生,引领和培育HSE企业文化,使采油厂员工逐步养成安全规范操作的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采油厂危害因素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六采油厂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靖边采油厂
药+酒 危害大
解石三大因素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吴起采油厂提前8天完成248.2万吨原油生产任务
天鹅回家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