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瓅 罗剑朝
(1.南京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户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推动农户创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农村“双创”工作尤其是创业活动,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2018年和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也相继指出要“加强扶持引导服务,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支持建立多种形式的创业支撑服务平台,鼓励地方设立乡村就业创业引导基金”。农户创业通过在生产、销售等领域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及组织方式,实现从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的“小农”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以及其他经营模式、业态进行转变,这有利于加快农业领域的创新驱动,实现农业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此外,农户在当地创业不但可以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还有利于解决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社会问题。因此,在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劳动力大量富余的背景下,农户创业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风险管理体制缺失等原因,农户创业始终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1],农户较难获得有效的金融服务,甚至根本就得不到基本的金融服务,融资困难的问题依然严峻,创业农户面临的融资约束制约着中国农户创业提档升级,迫切需要深化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创新。中国农村是一个以血缘、亲缘与地缘为中心的“熟人社会”,在中国农村社会,传统农业和现代工业并存,乡土社会的典型特征依然存在,农户的经济行为也经常围绕社会资本而展开,从而导致社会资本在农村经济社会中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起着信息共享、风险分担及集体行动等作用。金融素养能够促使个人做出正确的金融决策,成为个人和家庭实现财富积累的保障。由于一般农户金融知识欠缺、认知水平较低且金融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弱,对风险认识不足,致使其参与金融市场的方式有限,尤其是在创业活动中无法真正判断自己所需要的金融服务,无法合理选择金融服务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创业农户的金融可得性,并直接影响到农户创业绩效和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在中国现阶段“乡村振兴”农民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分析我国农户创业融资情况和融资决策影响因素,对社会资本、金融素养如何影响农户创业融资方式选择进行探究,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政府部门制定农村金融政策提供参考借鉴。
农户创业往往是具备一定创业资本和能力的农户或家庭在寻找与开拓市场空间的基础上,通过重组各项生产要素资源、开辟新的生产领域或创新经营形式,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和扩大劳动力就业的过程[2],具体表现为进行传统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新技术新产品的运用与推广等。创业必须要有创业资金,90%的农户均认为资金短缺是其创业过程中的最大困难[3]。对于资金与创业的关系,已有研究较为丰富。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很早就指出,资金能够促进企业家进行创业并进行创新组合,富有的家庭相较于低财富家庭更有可能创业成功[4]。除去家庭固有财富支持,信贷市场是创业者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完善的信贷市场和充分的创业信贷支持将有利于促进农户创业,使得那些缺乏初始启动资金的人获得融资,并能降低农户的风险程度,提高个人的创业倾向[5](P13)。然而,创业者融资时往往会面临流动性约束问题,金融体系不完善导致一些潜在创业者无法从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获得资金[6]。一方面,创业农户的项目大多以农业为主,规模小、周期较长、风险较大,难以达到正规金融放贷条件;另一方面,创业农户自身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对融资认识不足,且缺乏方便快捷容易被认可的抵押物,融资难度大[7]。在融资方式选择上,研究表明,个人与家庭的积蓄是农户创业启动资金的最重要来源,民间借贷、正规银行贷款以及政府项目扶持位列其后[8]。
从已有文献来看,社会资本是影响农户融资行为的重要因素。社会资本源于人际关系网络,主要包括农户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和社会网络,具体指“在特定的社区内社区成员累积的优势和机会”或者“社会关系形成的个人资源”[9]。可以说,社会资本有利于创业者获取财务资源、信息资源、情感支持与联络介绍,有助于提升创业者整合、吸收和利用资源的动态能力[10]。社会资本不仅可以通过提升对外融资的可得性,显著缓解农户创业选择中的正规金融约束[11],而且还能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民间借贷[12]。因此,在金融交易中,社会资本具有类似抵押品的功能[13],并在一定情况下影响着农户参与农村金融服务的积极程度。既有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农户不同融资形式的影响有所差异,胡枫和陈玉宇发现社会资本对农户正规金融借贷的影响极为显著,对非正规借贷的影响较小[14];而申云的研究结果则显示,相较于正规金融借贷,社会资本在农户非正规金融借贷中的影响更为突出[15]。
金融素养理论的研究起源于1992年,Noctor等最早提出金融素养的概念,他们认为金融素养是指资金使用和管理的能力,这种能力能使居民家庭做出明智的判断和有效的决策[16]。此后,学界对金融素养的定义从金融知识、能力和目的等不同层面进行了探讨[17][18]。本文倾向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金融素养的定义,即做出合理金融决策和最终实现个人金融福利的意识、知识、技术、态度和行为的有机结合[19]。国内外关于金融素养的大量调查和研究显示,金融素养是影响家庭金融决策行为的重要因素[20],不当的金融决策往往是由于缺乏金融素养而引起的,学历水平低、没学过经济学课程、女性、无工作经验的人往往金融素养较低,容易做出不当的金融决策[21]。而金融素养较高的个人能够更合理地配置资产负债结构,积极参与信贷市场,并更多地选择正规借贷方式[22][23]。
梳理已有文献可以看出,社会资本、金融素养作为两种不同的资本在农户融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农户借贷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资本中复杂的人际连带关系,不仅可以通过弥补农户贷款抵押或担保物的缺失,还可以通过缓解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状况,促进农户参与融资;而金融素养不仅反映了农户的金融知识水平,也是农户风险识别能力和参与金融服务积极性的体现。但在已有研究中,定量分析社会资本对农户创业借贷行为影响的研究较少,且金融素养方面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城镇居民,将社会资本与金融素养综合考虑分析农户融资决策行为的研究更是鲜见。因此,本文综合社会资本和金融素养两个维度探究农户创业融资决策机理,分析二者对农户创业融资意愿及方式选择的影响,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以期撬动内嵌于农村社会的关系网络,弥补农村普惠金融教育短板,为增强创业资源可得性,缓解农户融资约束提供决策参考,进而有效提升农户创业绩效。
本文研究所指的创业项目是指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涉农创业创新项目,包括农业生产(种养殖类)、农产品加工流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电商等产业以及各类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①。本文数据来源于课题组2018年对宁夏、陕西、山东、江苏4省(区)农户的入户调查。宁夏、陕西位于西部地区,主要以农牧业为主;山东、江苏位于东部地区,主要以农业、渔业为主。调查地区涵盖我国东西部不同地区,选取的省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民族成分不同,农户创业形式多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采用分层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在东部地区,选取山东、江苏2个代表性省份;在西部地区,选取宁夏、陕西2个代表性省份。其次,依据省域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情况,在每个省份随机抽取2~4个县。再次,根据县域农户创新创业情况每个县分别选择3~5个村庄。最后,根据村庄规模大小,在每个村庄随机抽取20~40个农户。此次调查总共抽取4个省份14个县44个村庄1301个农户的信息,剔除无效样本后,最终获得1263份有效问卷,问卷回收率为97%。
样本中,具有创业融资意愿的农户占59.8%,共计755户。755户意愿融资农户中,选择正规金融融资方式的占比为69.7%,计526户。总体来说,样本农户创业融资意愿较高,且融资方式青睐于正规金融。对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见,样本农户家庭户主以男性居多,占样本总数的83.2%;户主年龄集中在30~59岁范围内,占样本总数的83.4%;户主多为初中文化程度,占比为51.2%,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户主的占比为15.3%;农户家庭劳动力占比总体较高,劳动力占比在25%~50%的家庭居多,占比为44.6%,是主要群体。样本农户的基本特征见表1。
创业农户是否有融资意愿和农户如何选择融资方式是两个不同的决策阶段。农户是否有创业融资意愿表征了农户进行创业的积极性,而农户选择何种融资方式则直接反映了农户的融资决策行为,进而影响创业融资的效率和绩效。因此本文将创业农户融资决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创业农户是否有融资的意愿,第二阶段是有融资意愿的农户如何选择融资方式。
表1 样本基本特征统计
只有当农户有创业融资意愿时,才能观测到农户选择融资的方式,故本文研究存在样本选择偏误问题,应该建立样本选择模型解决该问题。可构建如下模型:
(1)
(2)
基于式(1)、式(2)及样本选择机制,可建立无条件概率模型如下:
Prob[yi2=0|X,Z]=1-Φ(Z′β)
(3)
Prob[yi1=1|X,Z]=Φ2(-X′α,Z′β,-ρ)
(4)
Prob[yi1=1,yi2=1|X,Z]=Φ2(X′α,Z′β,ρ)
(5)
基于式(3)~(5),可构建对数似然函数如下:
(6)
式(6)中,n1代表yi2=0时的样本量,n2代表yi2=1、yi1=0时的样本量,n3代表yi2=1、yi1=1时的样本量,LnL代表对数似然值,Φ(·)代表累积标准正态分布函数,Φ2(·)代表累积二元正态分布函数,其他符号的含义同式(1)与式(2)。
考虑到数据可获得性与本文研究目的,本文以农户创业融资方式选择(y1)与农户融资意愿(y2)作为可观测因变量,以农户社会资本(x1、z1)和金融素养(x2、z2)为核心自变量,选取样本农户户主性别、年龄、文化程度3个农户个体特征,劳动力占比、土地规模和贷款经历3个农户家庭特征,以及金融机构数目、金融机构距农户家庭的交通便利程度2个机构特征作为控制变量。上述变量均出现在式(1)与式(2)中。然而,为保证式(2)估计的可识别性,式(2)中必须要至少包含一个不在式(1)中出现的变量,且这些变量对式(2)中的因变量“农户融资意愿”有直接影响效应,但对式(1)因变量“农户创业融资方式选择”没有直接影响效应,这些变量被称为识别变量。本文选取“创业前景”“是否参加创业知识讲座或技能培训”“是否有合适创业项目”作为识别变量。基于此,将式(3)、式(4)和式(5)扩展为本文的实证分析模型如下:
(7)
(8)
(9)
式(7)、式(8)和式(9)中,α0和β0代表两个常数项,其他符号的含义如上所述。
结合式(6)~(9),考虑到数据量较大,本文采用两步法估计待估系数。
1.核心自变量:社会资本和金融素养
在社会资本的测度中,我们将其分为一般资本和特殊资本两个维度,其中一般资本以农户家庭与亲友间的来往频率表示,特殊资本选择农户家庭是否有成员或亲戚担任村干部、是否有成员或亲戚是银行职员、是否有成员或亲戚在政府部门工作这三个变量表示。一般而言,在亲属担任村干部的情况下,由于工作关系,村干部往往与金融机构联系比较频繁,对农村信贷服务政策更为了解,也更容易取得金融机构的信赖;且由于拥有固定的工资收入和一定的社会声望,违约的概率小,信用记录更易获得,银行审贷业务相对更便捷,相对更容易参与到银行的信贷业务中。与此类似,有亲属在政府或金融机构工作的农户,更容易获悉信贷支农政策;并且,有这类亲属作为“中间人”或担保人,农户可以获得借贷便利,其参与农村信贷服务的积极性也较高。
在金融素养的测度上,本文借鉴Hung等、廖理等、胡振和臧日宏等的研究思路,将金融素养区分为客观金融素养和主观金融素养[21][24][25]。客观金融素养可以直接影响金融决策,并通过主观金融认知而间接影响金融决策。此外,主观金融素养也能对个人金融决策造成影响,即使在感知的知识水平超出其实际知识水平时,感知的金融知识也能独立于实际金融知识而对人们的金融决策产生影响[26][27]。因此,考虑到本文旨在分析农户的金融素养对融资决策的影响,结合中国农村金融与农村居民的实际特点,本文对农户金融素养指标进行了改进,通过询问农户金融基础知识、参与金融培训、风险判别、金融规划等方面问题,请农户进行作答得到其客观金融素养综合得分;主观金融素养通过询问农户对自身参与金融服务的能力评估得出。
2.个人特征变量
(1)户主性别。一般而言,男性在家庭中主要承担着维持家庭生计与提高生活水平的责任,且女性由于其自身生理特征的影响,创业能力弱,致富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在创业融资过程中男性相较于女性更具有创业动机,进行创业融资的意愿相对更强。
(2)户主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大,农民思想较为保守,进行创业的积极性逐渐下降,且接触的新政策和信息较少,贷款经历也相对单一,融资意愿较低。
(3)文化程度。通常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思想会较为开放,对新事物的认同较为迅速,创新创业致富能力也较强,其对贷款投资收益的预期程度相应较高,对资金的需求愈发旺盛。
3.家庭特征变量
(1)劳动力占比。一般来说,农户家庭劳动力越多,其家庭劳动收入相对越高,对资金的需求会相应减少,而另一方面,家庭劳动力人口越多,其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的意愿也越强,进行农业创业创新发展获取更多资金的积极性更高,也更需要大额资金的支持,对贷款的需求反而提升,因此家庭劳动力人数对农户创业融资的影响方向不确定。
(2)土地规模。随着家庭农业生产土地面积的增加,各项生产资料和设备的投入也随之增加,相应需要的资本也更为丰厚,农户的创业融资需求预计随着土地规模的扩大呈现递增趋势。
(3)贷款经历。一般而言,农户贷过款就对一般的贷款流程及手续较为了解,与银行联系也相对密切,良好的贷款经历会减少金融机构对担保人、担保物等附加条件的要求,能显著缓解农户的信贷约束,同时也能提高农户创业融资的需求。
4.金融机构特征变量
(1)机构数目:金融机构数目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金融生态环境的发展程度,一般来说,金融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农户的资金需求相对较容易转化为借贷行为,因此,机构数目多,农户参与融资可能相对较为积极。
(2)交通便利:通常情况下,农户家庭到农村金融机构距离越近,农户获取信贷信息越迅速,对贷款政策的了解程度也越强,且距离金融机构较近的农户外出也较为便利,获取致富信息也较为迅速,创业致富的能力也可能较强,两者均可能促进农户进行创业融资。
本文选取“创业前景”“是否参加创业知识讲座或技能培训”“是否有合适创业项目”作为识别变量,原因如下:首先,农户对创业前景的预测,决定着其创业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着农户创业融资的意愿;其次,具有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农户,一般更容易进行创业,其创业能力愈强,对资金的需求也相对比较旺盛,创业融资的意愿也较强;最后,农户有合适的创业项目,其创业动机愈发强烈,带动作用也较强,能够提高农户的创业融资积极性。这3个变量均对农户是否有创业融资需求产生影响,但对农户具体选择何种融资方式没有直接影响。
本文主要变量的说明及描述性统计见表2。
表2 主要变量说明及描述性统计
注:(1)数据根据问卷相关指标整理所得。(2)社会资本包括一般资本和特殊资本,一般资本指标为亲友来往频率,根据频次高低进行赋值:1=频率低,2=频率较低,3=一般,4=频率较高,5=频率高;特殊资本涵盖亲属是否有村干部、银行职员、政府工作人员,根据是否分别赋值为1和0,统计时对一般资本指标和特殊资本四类指标作等量纲处理,根据因子分析确定权重重新赋值后各指标数值在(0,1)区间内。金融素养包括客观金融素养和主观金融素养,客观金融素养包括回答金融基础知识正确与否、是否参与金融培训、是否具有风险意识、是否具有合理金融规划,根据是否分别赋值1和0。主观金融素养为农户对自身参与金融服务能力的高低评估,根据高低水平进行赋值:1=能力低,2=能力较低,3=能力一般,4=能力较高,5=能力高,统计时对客观金融素养和主观金融素养五类指标作等量纲处理,根据因子分析确定权重重新赋值后各指标数值在(0,1)区间内。(3)机构数目、交通便利均指的是正规金融机构。
本文首先探究社会资本及其子维度对农户创业融资决策的影响效应,其次探究金融素养及其子维度对农户创业融资决策的影响效应,最后剖析社会资本与金融素养对农户融资决策行为的交互影响效应,具体实证结果见表3~6。
所有模型的Waldχ2检验值均在1%水平上显著,这表明实证模型整体拟合都较好,适用于现有样本数据分析。
表3 社会资本与农户创业融资决策行为
注:*、**、***分别表示10%、5%、1%的显著性水平,括号内数值为回归标准误,下表同。
本文可从社会资本变量、金融素养变量、控制变量、识别变量四个方面分析影响农户创业融资决策的因素及影响机理。
1.社会资本变量
表3中方程(1)的回归结果显示,社会资本对农户创业融资意愿和农户选择正规金融均具有正向影响,分别在1%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这表明,农户的社会资本越高,其参与创业融资的积极性越强;在愿意创业融资的农户中,农户的社会资本越高,其越倾向于选择正规金融方式进行融资。可以说在金融交易中,社会资本扮演了类似抵押品的角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户参与农村金融服务,从而增强农户的创业融资意愿;社会资本越高,农户所能利用的“关系”资源越多,其越容易获得正规金融机构的青睐,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是这类农户与金融机构双向选择的优选结果。
为进一步分析社会资本不同维度变量对农户创业融资决策的影响,本文将社会资本分为一般资本和特殊资本两个维度。表3中方程(2)反映了一般资本和特殊资本对农户融资意愿和方式选择的影响。其中,一般资本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能激发农户的创业融资意愿,但对融资方式选择并无显著影响;而特殊资本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促进了农户参与创业融资,且对农户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也就是说,一般资本和特殊资本两项资本越高,农户的融资意愿越强;拥有较高的特殊资本能够驱使意愿融资农户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而一般资本对农户的融资方式选择没有影响。具体来看,一般资本反映农户与亲友之间的交往密切程度,而特殊资本则体现农户在普通亲友外是否具有其他关系网络的资源,这些资源体现在亲属中是否有村干部、银行职员、政府工作人员,这些资源在农村社会中影响颇大,具有较强的社会动员与沟通交流能力,农户这类资本水平越高,往往越能够获得正规金融机构的融资,而无须寻求民间渠道。由此可见,在农户融资过程中,特殊资本相对于一般资本更能影响农户决策。
2.金融素养变量
表4中方程(3)的回归结果显示,金融素养对农户创业融资意愿和农户选择正规金融均具有正向影响,且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也就是说,农户的金融素养越高,农户越愿意进行创业融资;在愿意进行创业融资的农户中,其金融素养越高,越青睐于正规金融机构融资。可以说,金融素养体现了个人对金融知识的掌握、应用等多方面能力以及对风险的意识、态度等,具有较高金融素养的农户能够合理地分析自身或他人在融资过程中的利弊关系,理性进行资金规划,提高创业融资积极性,并选择正规金融机构来平衡投资与风险的关系。
表4 金融素养与农户创业融资决策行为
为进一步探究金融素养不同维度变量对农户创业融资决策的影响,本文将金融素养划分为客观金融素养和主观金融素养两个维度。表4中方程(4)的估计结果表明,客观金融素养与主观金融素养均对农户的融资决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具备丰富的金融知识、参与金融培训、具有良好的风险态度、会制定合理的金融规划,这些都能够促进农户积极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进行创业融资。此外,农户对自身金融素养的主观判断也相当重要,农户对自身金融参与能力的判断一定程度上是基于农户过往的投资、理财、借贷等经验,对自身金融素养评价较高的农户更愿意进行创业融资,在愿意参与融资的农户中,主观金融素养评价较高的农户越愿意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
3.主要控制变量
由表3和表4可见,户主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土地规模、贷款经历、金融机构数目以及交通便利情况等都对农户的融资决策具有显著影响。在融资过程中,户主的性别对农户的创业融资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年龄、文化程度对农户融资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这表明,在乡土社会,男性往往具有维持家庭生计的期望和责任,相对女性户主而言,男性户主更具有创业动机,融资致富的意愿更强;随着年龄的增大,农户的创业积极性逐渐下降,思想越趋于保守,融资意愿也随之降低;但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越不愿意进行创业融资,这可能是因为文化程度越高,农户改变家庭境况的积极性越弱,往往越容易安于现状,导致其不愿意通过借贷进行创业。家庭的土地规模正向影响农户的创业融资意愿,但对农户融资方式选择呈负向影响,我们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农户的家庭土地规模越大,农户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种子、化肥、农药等支出越高,农户的资金需求也愈加旺盛,有必要通过融资获取资金,且农户拥有的土地可以作为其创业资本,促进农户创业,这也激发了农户的融资意愿。土地规模对农户选择正规金融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这表明在愿意创业融资的农户中,家庭土地规模越大,农户越倾向于选择非正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这也印证了我们在调查中的发现,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土地规模越大的农户,融资需求越高,正规金融机构考虑到农业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等,难以满足客户提出的资金需求,使得拥有大规模土地的农户在资金缺乏时转而选择非正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家庭以往的贷款经历对农户融资意愿和选择正规金融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意味着,家庭以往具有贷款经历的农户对一般的贷款流程及手续较为了解,与银行联系密切,能够促进农户创业融资意愿,且贷过款的农户一旦具有融资意愿,出于对贷款流程和抵押担保物等程序的了解,往往直接就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进行借贷。正规金融机构数目和交通便利情况对农户融资方式的选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农户融资意愿没有显著影响。这表明,对于创业融资农户,正规金融机构数目与交通便利程度是其选择是否进行正规金融借贷的重要考量指标,选择多、交通越便利,农户的资金需求越容易转化为借贷行为。
4.识别变量
3个识别变量中,仅创业知识技能对农户的创业融资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创业前景、创业项目对农户的融资意愿不具有显著影响。这意味着,从农户角度来看,具有创业知识和技能相对更为重要,目前广大农村的大多数农户往往由于缺乏创业知识和技能而无法一展身手,因此对于农户来说,具有一定的创业知识和技能相对更容易进行创业,其创业能力越强,越容易进行创业融资。
由表5中社会资本与金融素养的交互影响效应结果可知,社会资本与金融素养对创业融资农户选择正规金融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且交互项系数为负。而社会资本和金融素养对农户的融资意愿和融资方式选择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由此可见,随着农户社会资本的增加,金融素养较高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非正规金融方式进行融资。这意味着,在创业融资决策中,社会资本与金融素养对农户选择正规金融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
对社会资本两个维度和金融素养两个维度变量进行交互影响效应分析,结果见表6。可以看出,同时具有一般资本和客观金融素养的农户融资意愿会更加显著,但在融资方式选择上显著倾向于非正规金融;而随着客观金融素养的提升,特殊资本的存在会降低农户融资意愿,并促使农户选择非正规金融方式。由此可见,客观金融素养对一般资本和特殊资本在农户融资方式选择中的替代作用较为明显。
表5 社会资本与金融素养的交互影响效应分析
解释变量融资方式融资意愿社会资本0.5939**(0.2398)3.9493***(0.6052)金融素养1.4980***(0.1219)1.0278***(0.2425)社会资本×金融素养-0.6572**(0.2572)-0.0363(0.9389)户主性别-0.0174(0.0406)0.3859***(0.1155)户主年龄-0.0043(0.0143)-0.1369***(0.0431)户主文化程度-0.0099(0.0162)-0.2200***(0.0477)劳动力占比-0.0009(0.0150)-0.0338(0.0478)土地规模-0.0003*(0.0001)0.0011*(0.0006)贷款经历0.0915***(0.0275)0.1397(0.1251)机构数目0.0463**(0.0200)0.0365(0.0674)交通便利0.0859***(0.0235)-0.0897(0.0789)创业前景-0.0120(0.1190)创业知识技能0.2445**(0.0971)创业项目0.0434(0.0870)截距项-0.7883***(0.1771)-0.3817(0.4585)Waldχ2798.47***
表6 社会资本与金融素养的多维度交互影响效应分析
解释变量融资方式融资意愿社会资本0.7431***(0.2460)4.3147***(0.6627)金融素养1.5317***(0.1091)0.8511***(0.2522)一般资本×客观金融素养-0.2758***(0.0919)1.0887***(0.3166)一般资本×主观金融素养0.0417(0.0470)0.2006(0.1724)特殊资本×客观金融素养-0.5811**(0.2811)-3.9218***(0.9194)特殊资本×主观金融素养-0.0007(0.1267)1.1377**(0.4690)截距项-0.8350***(0.1835)-0.6620(0.4878)Waldχ2788.80***
注:限于篇幅,本表未列出其他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
本文利用中国东西部宁夏、陕西、山东、江苏4省(区)1263户农户数据,考虑到实地调研数据存在样本选择偏误问题,运用样本选择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金融素养对农户创业融资决策的内在影响机理。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样本农户参与创业融资的意愿较强,具有创业融资意愿的农户占59.8%;在愿意进行创业融资的样本农户中,选择正规金融的农户占比较高,达到69.7%。(2)良好的社会资本能够显著提升农户创业融资意愿,并促进农户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进行创业融资;与亲友来往密切的农户创业融资意愿较强;家庭成员或亲戚中有村干部、银行或政府工作人员的农户,其参与创业融资的积极性较高,且更倾向于选择正规金融。(3)客观金融素养和主观金融素养的改善均能提高农户创业融资意愿,促进农户选择正规金融。(4)社会资本与金融素养对创业融资农户选择正规金融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且客观金融素养对社会资本的替代作用更为明显。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得出以下政策启示:
首先,引导农户积极参与村庄事务,健全农村创业服务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特殊资本越高,其越容易进行创业并向正规金融机构融资。因此,有必要大力引导农户参与政府、村委会活动,扩大政府部门、银行的信息外溢范围,优化农村创业环境,支持各类农业合作组织的建立,鼓励有创业想法的农户参与村委会工作,加强其与政府部门及村庄成员间的联系。同时,政府还应鼓励农户通过参与集体活动、关注媒体等方式,积极构建农户的其他社会关系,拓宽信息渠道,激发其创业热情。
其次,大力普及金融知识,加强金融基础教育和技能培训。推动政府、金融相关部门和高校等开展农村金融知识宣传教育,组织金融机构就近开展金融业务介绍,通过手机、互联网等渠道传递金融资讯,不断提升农民的金融知识水平,增强其金融意识,提高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可得性,实现金融普惠;此外,拓展农民继续教育、强化农民创业教育,通过对农民进行创业技能培训,为农户搭建一个创业交流平台,促进农户创业成长,营造良好创业氛围。
最后,持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适当提升农户创业融资规模。全面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创建活动,推行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通过客户信息整合和筛选,创新农村经营主体信用评价模式,改善农户的融资增信机制;金融机构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要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鼓励农户参与到农村“两权”抵押融资业务中,促进农村土地资产转化为金融资源,合理确定贷款的额度、利率和期限,吸引更多规模经营农户参与融资,提升农户创业能力。
注释:
①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举办第二届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的通知进行整理。http://www.moa.gov.cn/xw/bmdt/201806/t20180620_61527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