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小翠,2 王云霞 王梦娇,2 阎逢元
(1.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甘肃兰州 730000;2.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微动是相互接触表面间发生极小振幅的往复运动,通常存在于类似“静止”的机械配合件之中,其位移幅值一般在微米量级[1]。微动引起的机械零部件表面破坏,或引起的裂纹萌生与扩展都可引起整个运动系统的失效。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具有抗咬合、摩擦因数低、耐磨性好等特性,在实际中被用作各类摩擦副,目前已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2-6]。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材料,其摩擦因数低,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然而,UHMWPE硬度低、抗蠕变性能差,使材料表现出高的磨损率。为进一步提高其耐磨性,国内外学者采用不同类型填料对UHMWPE复合材料进行了填充改性研究[7-10]。纳米粒子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常表现出特殊的性质,基于纳米颗粒填充UHMWPE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研究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对此已有大量报道[11-15]。然而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纳米粒子/UHMWPE复合材料的滑动摩擦磨损方面,对纳米颗粒填充UHMWPE复合材料微动摩擦磨损性能的系统研究鲜有报道。本文作者以纳米Zn为填料,系统研究了填料含量对Zn/UHMWPE复合材料微动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了其磨损机制。
UHMWPE基体为 GUR4120粉末,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106g/mol,平均粒径为120 μm,密度为0.93 g/cm3。纳米锌颗粒平均粒径为336 nm。
先将UHMWPE 粉末在80 ℃下烘干4 h除去水分后,然后称取一定量的UHMWPE,按质量分数0.5%、1%、1.5%、2%的比例分别加入纳米Zn,经机械共混法混合均匀后,在200 ℃、10 MPa条件下热烧结成φ25 mm×8 mm样品。此外,还制备了未添加纳米Zn的纯UHMWPE样品,进行对比试验。
微动摩擦试验在微动摩擦试验机(SRV-IV,德国Optimol公司生产)上进行。上试样是φ10 mm的GCr15钢球,下试样为φ25 mm×8 mm的纯UHMWPE试样及Zn/UHMWPE复合材料试样。试验在室温下进行,载荷为10 N,频率为100 Hz,振幅为50 μm,时间为60 min。每组试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磨损率K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K=ΔVFNL
(1)
式中:ΔV为磨损体积(mm3);FN为载荷(N);L为总行程(m)。
磨损体积由MicroXAM-800扫描三维轮廓仪测得; 采用JSM-6701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UHMWPE复合材料的断面;采用JSM-5600LV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和对偶钢球磨损表面形貌。
Zn/UHMWPE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曲线如图1所示。由图1(a)可知,不同含量Zn/UHMWPE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曲线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在摩擦初始阶段,摩擦因数迅速升高,约300 s后摩擦因数达到稳定值。纳米Zn填料对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具有显著影响,其可以有效降低UHMWPE复合材料的微动摩擦因数。纯UHMWPE具有最高的摩擦因数,其值约为0.45,而Zn/UHMWPE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均低于纯UHMWPE的摩擦因数,且随着纳米Zn填料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先降低后升高,当Zn填料的质量分数为1%时,复合材料具有最低的摩擦因数。
磨损率曲线图1(b)显示,与纯UHMWPE相比较,添加纳米Zn颗粒后复合材料的磨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纳米Zn质量分数小于1%时,复合材料的磨损率随纳米Zn质量分数的增加而下降,当纳米Zn颗粒质量分数为1%时,Zn/UHMWPE复合材料的磨损率达到最低值;继续增加填料含量,复合材料的磨损率反而升高,但均低于纯UHMWPE的磨损率。由此可知,添加金属纳米锌颗粒可以提高Zn/UHMWPE复合材料的耐微动磨损性能。研究显示纳米填料可以优先承担部分载荷,从而降低了聚合物的磨损;另外,摩擦过程中纳米填料能在表面产生富集,产生“滚珠”效应,起到自润滑的作用,从而降低摩擦因数[16-17]。
图1 UHMWPE及Zn/UHMWPE复合材料摩擦因数和磨损率曲线
为阐明纳米Zn对Zn/UHMWPE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机制,对复合材料磨损表面进行表征。图2所示为UHMWPE及其复合材料磨损表面的三维形貌和SEM图。由三维形貌图可知:纯UHMWPE试样磨损表面粗糙,加入纳米Zn后,复合材料试样磨损表面光滑,这说明添加纳米Zn有利于降低复合材料磨损表面的粗糙度;纯UHMWPE试样磨损表面有明显的磨屑堆积,而Zn/UHMWPE试样磨损区域没有明显的磨屑堆积,说明加入纳米Zn后复合材料的磨损减弱。
图2 UHMWPE及Zn/UHMWPE复合材料磨损表面的3D形貌和SEM图像
从SEM图可知:纯UHMWPE试样磨损表面存在大量的塑性变形,磨损严重,而加入填料后,复合材料试样磨损表面塑性变形减弱,这是由于UHMWPE的耐热性低、导热性差,熔点较低,摩擦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使得材料表面出现瞬间高温[18],使UHMWPE发生严重塑性变形,而纳米Zn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使得摩擦中产生的部分热量得到了释放,降低了磨损表面的温度,塑性变形减弱。当纳米Zn颗粒质量分数为1%时,复合材料磨损表面较整洁,磨损轻微;当纳米Zn颗粒质量分数增加至2%时,复合材料表面磨损严重,这与前面得到的纳米Zn颗粒质量分数为1%时,复合材料最有最低的磨损率的结论一致。但与UHMWPE相比,加入纳米Zn的复合材料的磨损明显减轻。Zn/UHMWPE复合材料试样表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黏着和平行于摩擦方向的犁沟,磨损机制是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
为进一步阐明磨损机制,从内部结构的角度出发,对材料进行断面分析。由图3可知,添加质量分数1%和2%纳米Zn时,纳米颗粒均匀地分散在基体中,说明在试验条件下纳米Zn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混合得很均匀。一方面,这些均匀分散的纳米颗粒可以充当支点,优先支撑部分载荷;另一方面,由于纳米颗粒具有高的比表面能,均匀分散在基体中的纳米颗粒可以对UHMWPE分子链产生强烈的吸引,阻碍UHMWPE分子链在剪切力的作用下被拉出结晶区,这两方面原因使得添加纳米Zn后复合材料的磨损率低于UHWMPE的磨损率。
图3 Zn/UHMWPE复合材料的FESEM断面图
Fig 3 FESEM images of fractured surface of Zn/UHMWPE composites
由于摩擦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释放,使得聚合物表面软化,在摩擦副的对磨过程中聚合物转移到对偶钢球,形成转移膜。转移膜的形成对聚合物的摩擦学有重要影响[2,19]。图4 所示为 UHMWPE试样及Zn/UHMWPE复合材料试样对磨钢球磨损区域的SEM图。可知:UHMWPE试样对偶钢球表面没有明显的转移膜形成;添加纳米Zn后复合材料对偶钢球表面有转移膜形成,说明填加纳米Zn后促进了转移膜的形成。质量分数1%的Zn填充UHMWPE复合材料对偶钢球表面形成了明显的转移膜,转移膜连续而均匀;当纳米Zn质量分数增加至2%时,钢球表面转移膜较少。这是因为纳米Zn硬度大,当增加其含量时,转移膜上的纳米Zn数量同时增加,这些增加的硬质颗粒会破坏转移膜;此外,添加适量的纳米Zn可增加转移膜与钢球表面的黏着强度,转移膜不易脱落,而过量的纳米Zn反而会降低转移膜与钢球的黏着强度,在剪切力的作用下转移膜极易剥离。连续转移膜的形成,避免了摩擦过程中对偶钢球与聚合物的直接接触摩擦,从而降低了摩擦因数,减小了材料的损失,因而质量分数1%的Zn填充UHMWPE复合材料具有最低的摩擦因数和最佳的抗磨损性能。
图4 UHMWPE及Zn/UHMWPE复合材料在钢球表面的转移膜
图5所示为摩擦试验后复合材料对偶钢球磨损表面的EDS图。可知:对偶钢球表面均存在C元素,这进一步证实摩擦过程中有聚合物转移到钢球表面;而O元素的存在是由于摩擦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使得聚合物材料被氧化。2%Zn/UHMWPE试样对偶钢球表面的C元素含量少,说明该聚合物转移较少;1%Zn/UHMWPE试样对偶钢球表面的C元素含量较高,说明该聚合物更易转移到钢球,且转移膜与钢球结合牢固,摩擦过程中不易脱落,因此改善了复合材料的耐磨损性能。
图5 Zn/UHMWPE复合材料对偶钢球磨损表面的EDS图
(1)随着纳米Zn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当纳米Zn质量分数为1%时,复合材料具有最低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
(2)微动摩擦磨损后,UHMWPE表面有严重的塑性变形,添加纳米Zn后,材料表面塑性变形减弱,这是因为纳米Zn有良好的导热性,减少了摩擦过程中的热量集聚。Zn/UHMWPE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为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1%Zn/UHMEPE复合材料表面磨损轻微,继续增加纳米Zn含量,复合材料磨损加剧。
(3)微动摩擦磨损后,UHMWPE对偶钢球表面没有明显的转移膜,因此表现出高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 1%Zn/UHMWPE复合材料在对偶钢球表面形成连续的转移膜,从而降低材料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2%Zn/UHMWPE对偶钢球转移膜较少,使得材料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反而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