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国影响力与对外直接投资
——基于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经验分析

2019-05-30 07:21:14王连宫
财经问题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母国东道国跨国公司

尤 苗,王连宫

(1.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091;2.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北京 100089)

一、引 言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范围内对外直接投资(Oversea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OFDI)呈现新的特点:一是在总体规模上,全球OFDI出现增速下降的趋势,主要表现是发达国家OFDI增速下降。2009—2013年的5年间,发达国家OFDI年均增长率仅为0.26%,而金融危机前5年的年均增长率高达25.30%。虽然近五年来,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日益减弱,全球FDI规模有所恢复,2015年发达国家OFDI增长最快,增速为33.00%,达到1.10万亿美元,但2016年和2017年全球OFDI增速又有所放缓。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的最新预测,2018年全球OFDI规模将增加到1.85万亿美元,即使这样,仍低于2007年全球FDI规模。此外,跨国公司作为全球OFDI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虽然海外分公司的国际生产活动仍在扩张,增速却在放缓。2016年,全球跨国公司海外分公司的销售额和附加值分别增长了4.20%和3.60%,都低于近五年来的平均增长率。二是在OFDI的主体结构上,虽然发达国家仍是全球OFDI的主体,但是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危机之后OFDI稳步提升。金融危机之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OFDI相对活跃。2013年,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OFDI已占全球FDI流出量的39.00%,远高于21世纪初12.00%的水平。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中国在金融危机之后表现抢眼,2016年的OFDI额再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 830亿美元,同比猛增44%,首次跃居为全球第二大投资国的地位。三是OFDI的主体不再单纯是私人资本,以主权财富基金为代表的国家资本开始参与到全球经济活动中。金融危机之后,主权财富基金成为全球投资大鳄,仅在2008年1月就参与了资本金额达200亿美元的并购交易,截至2016年底,全球94个主权财富基金累计资产已达到7.20万亿美元。

而已有的对外投资理论更侧重于强调跨国公司自身优势,比如垄断竞争理论、[注]1960年美国学者海默(Hymer)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的博士论文,对传统利润差异论提出了挑战。由于海默和金德尔伯格对该理论的巨大贡献,垄断优势理论有时又被称为“海默-金德尔伯格传统”。内部化理论[1]、[注]威廉姆森(Williamson)于20世纪70年代将科斯(1937)的理论深化,指出企业组织结构的革新(包括创立一个内部市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企业内部控制的损失。产品生命周期理论[2]和东道国优势理论[3-4-5],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OFDI的历史发展特点,但却对本次金融危机之后全球OFDI的新变化解释力不足。如果从公司优势的视角来看,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跨国公司的海外收益普遍降低,OFDI自然会减少,可以很好地解释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OFDI活动的减少,但却无法解释金融危机之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OFDI不断提高。如果从东道国优势的视角来看,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的投资环境都有所恶化,可以解释OFDI整体规模下降,却也无法解释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OFDI迅猛发展。笔者认为,母国因素或许为OFDI理论提供新的补充视角。

近年来,余万里[6]、钟飞腾[7]与关雪凌和张猛[8]开始尝试从母国视角解释跨国公司的发展,但仍缺乏理论和定量的深入分析。本文将基于传统OFDI理论,侧重从母国优势出发,试图解释金融危机之后全球OFDI的新特点以及影响机理。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首先,在理论上,构建基于母国视角的OFDI理论,从母国的影响力视角研究其对本国OFDI的影响,作为OFDI理论的一个补充视角。其次,在经验研究方面,本文以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为样本,通过构建母国影响力等相关指标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母国影响力在助推本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机理。最后,针对当前欧美国家日益加大投资安全审查力度,对未来中国OFDI提出政策建议。

二、母国影响力:OFDI理论的新视角

金融危机之后全球OFDI的新特点与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动关系密切,投资主体变化背后的根源在于新兴经济体影响力的提升,母国影响力在OFDI中的作用值得关注。具体来说,母国影响力包括经济影响力、政治影响力和文化影响力三个方面。其中,经济影响力是核心,推动资本海外投资;政治影响力是海外投资的保障,为海外投资保驾护航;文化影响力是桥梁,有助于打消东道国的疑虑。

(一)母国经济影响力是OFDI的核心动力

母国经济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母国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是OFDI的核心驱动力。Dunning[9-10]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虽然没有深入论述母国优势的内容,但其核心观点认为母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一国OFDI的前提,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该国OFDI的规模就会逐渐扩大,这个观点已被广泛认可。一般来说,母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会引发母国的市场规模、人力资本和资本等要素产生规模效应。母国的市场容量大,需求旺盛,有利于企业形成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降低产品的平均成本,形成竞争优势,推动OFDI发展。此外,母国经济优势还有利于形成人力资源优势和多层次的技术体系,而特定行业的生产体系、营销体系和服务体系的总体实力、上下游的生产科研能力和营销体系等优势,还会产生产业集聚效应,有利于母国技术进步和OFDI。二是母国良好的产业结构也是OFDI的重要因素。各国比较优势的根源在于要素禀赋和技术水平不同,而这些差异将直接反映在各国产业结构上,产业结构差异表现为三次产业及其细分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同[11]。只有母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OFDI才会发生,通常母国的服务业水平低也就意味着本国产业结构尚未完善。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服务业,也很难产生优势制造业,自然不利于OFDI。只有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时,本国资源在国内配置效率提高,才会有动力去海外寻求投资机会。裴长洪和郑文[12]通过对23个国家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母国的服务业发展水平是OFDI的基础条件。此外,服务业还会为母国的OFDI提供竞争力,比如低成本的分销服务,完善和专业的金融、会计、审计、法律等服务。三是母国货币的影响力。现在的相关研究更多地关注汇率水平的高低(货币升值或贬值)、汇率波动的剧烈程度以及汇率的预期水平三个方面对OFDI的影响,这些文献都假设两个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是同质的主体,更像是完全竞争市场的主体假设。然而,母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对跨国公司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比如187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的金本位制度和自由贸易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具有核心地位,是任何国家无法挑战的,而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国际货币制度,奠定了美国的金融霸权地位,直至今日还对全球金融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母国在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各国之间的双边互换协议以及区域性货币集团对本国对外投资都将影响母国的OFDI。

(二)母国政治影响力为OFDI保驾护航

全球OFDI的发展表明,跨国公司的发展除了自身优势之外,还需要一个有利于母国的国际秩序。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母国,可以促使本国跨国公司迅猛发展,积累财富,开辟国外市场。同时,良好的国际环境可以降低跨国公司走出去的障碍和成本。OFDI的发展很大程度要依托于母国在全球经济规则中的强大话语权,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兹曾说:“发达国家中的大国为那些不情愿的伙伴们,设定了国际贸易和劳动分工”[13]。从美国奥巴马政府主导TPP,建立全球经贸高标准,到近期中美经贸摩擦,特朗普政府开始从自由贸易转向公平贸易,并限制中国对美投资,其实都是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国际规则话语权,以提高母国资本竞争力。此外,母国相关投资政策或者双边、区域性的投资协定在促进OFDI方面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母国的OFDI政策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近期美国特朗普政府的税法改革,目的在于利用税法政策吸引美国资本返回本国投资,减少海外投资。此外,新加坡的“产业21计划”、日本的《21世纪展望》、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双边或者区域性的投资协定都是通过制定相关投资规则以促进本国的OFDI。

(三)母国文化影响力有助于打消OFDI障碍

新加坡淡马锡投资公司作为全球投资最活跃的主权财富基金,虽然是国家资本的代表,但是遭受东道国审查的案例却很少,一方面是源于其较高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就是其良好的母国影响力打消了东道国的猜忌。良好的母国形象也会成为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的促进因素,“国家认同”会打消东道国的许多猜疑。同时,Guiso等[14]与闫雪凌和胡阳[15]认为,母国和东道国在文化、宗教和法律习惯等方面是否相似也是影响OFDI的重要因素。“七七定律”表明在跨国并购中,70%的并购没有实现预期的商业价值,70% 失败于并购后的文化整合。Cavalli-Sforza等[16]与Spolaore和Wacziarg[17]认为,文化差异还通过影响双边信任的形成,进一步影响双边贸易和投资等经济交流。

基于前文的分析,本文在传统OFDI理论的企业优势,包括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东道国优势,包括区位优势、文化优势等的基础上,补充了母国影响力。母国影响力中,经济实力是核心,在此基础上形成经济影响力是OFDI的关键。企业优势之间互相影响和跨国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强大的母国影响力,反过来,强大的跨国公司又会形成母国影响力。而母国影响力与东道国优势之间还存在着互动,比如文化认同、相同或者相似的语言宗教背景和政治认同。母国影响力、东道国优势与企业优势之间的互动关系共同构成了全面的OFDI理论。

三、母国影响力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重要代表,在全球OFDI规模普遍下降的背景下,成为全球OFDI的新引擎。特别是中国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2014—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二十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2017年,中国跨国公司海外并购发展迅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施并购62起,投资额88亿美元,同比增长32.5%。[注]数据来源: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基于前文母国影响力视角下的OFDI理论,本文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如下模型来研究母国经济影响力、政治影响力和文化影响力对母国OFDI的影响机制。

ofdiit=β0+β1wgdpit+β2indusit+β3bcursit+β4bitit+β5visitsit+β6cultureit+∑γΧit+εit

其中,ofdiit是被解释变量,表示第t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i国的OFDI,采用非金融类OFDI的流量数据,主要是考虑流量数据可以更好地观测中国对这些国家的投资变化情况。解释变量分为三个层次:首先,经济影响力:一是中国自身的经济实力,选取中国GDP占世界经济比重(wgdp)。二是产业结构高级化(indus),采用第三产业增加值同第二产业增加值之比[18-19]。三是货币互换协议(bcurs),用双边货币互换的有效年份表示,具体数据从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大事记中摘取。其次,政治影响力:一是用双边投资协定(bit)生效的年份期限来衡量[20]。二是双边高层互访(visits),这也是本文的一个创新指标,通过从双方外交部网站逐条摘取两国部级及以上的政府官员互访事件,并将当年互访事件相加而得。最后,文化影响力(双边)(culture),选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设孔子学院累加数[21]。此外,本文选取了东道国的市场规模(gdp,用东道国的实际GDP表示)、相对劳动力成本(wage,用东道国实际人均GDP与中国实际人均GDP之比表示)[22]、基础设施(ph,用每百人中互联网用户人数比重表示)[23]和政治风险(pe,用政治风险指数表示)[24][注]本文选取认可度较高的政治风险服务集团所发布的评估方法和数据,该指数由被赋予不同权重的12个分指数组合而成,涵盖了一百四十多个国家或地区并且时间跨度较长。分值介于0—100之间,分值与所代表东道国的政治风险呈现反向关系,得分越低表示东道国政治风险越高,得分越高表示政治风险越低。作为控制变量Xit。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经验研究中选取了同中国签订“一带一路”相关合作协议的沿线70个国家2003—2017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具体国家如表1所示。

表1 “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给出了各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由表2可知,OFDI的均值为20.415,最大值为104.525,但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标准差较大,说明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具体国别投资差距较大。虽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达70个,但目前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投资主要集中在新加坡、以色列、印度尼西亚、越南、韩国和泰国。[注]数据来源: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数据。作为母国经济实力指标,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比重的均值为13.596,最小值为8.773,最大值为18.229,说明中国在全球经济版图中的影响力逐年提高。从2003年中国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8.773%到2017年的18.229%。[注]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协定签署的历史较长,有很好的合作基础,双边投资协定生效的年限均值是12.672,最大值是32(中国与泰国在1985年签订双边投资协定BIT)。相比之下,双边互换协议的有效年份的均值只是0.113,最大值为2,说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币合作基础还很薄弱,起步较晚。政治影响力指标中,中国与东道国高层在当年的互访次数均值是5.200,最大值是11,说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层交流较多,如中国高层领导先后十余次在不同场合与普京总统、梅德韦杰夫总理会面,凸显了中俄关系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在文化影响力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孔子学院的设立累加数均值是1.392,最大值是24,最小值是0。控制变量中东道国的市场规模、相对劳动力成本、基础设施和政治风险的标准差都比较大,说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规模、相对劳动力成本、基础设施和政治风险差距较大,都有可能对吸引OFDI产生影响。

表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二)经验分析

首先,本文使用Stata软件对2003—2017年的跨国公司面板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根据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依次对数据进行混合(OLS)模型回归、固定效应(FE)模型回归和随机效应(RE)模型回归。F检验结果显著(P=0.000),故拒绝混合模型回归的原假设,认为固定效应模型明显优于混合模型回归。其次,基于随机效应模型回归结果,对数据进行LM检验,LM检验的结果(P=0.000)拒绝“不存在个体随机效应”的原假设,即认为在随机效应模型与混合模型回归两者之间应该选择随机效应模型。最后,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回归结果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豪斯曼(Hausman)检验,检验结果(P=0.011)表明模型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而非随机效应模型。此外,为了解决固定效应模型中存在的异方差和序列相关问题,用FGLS模型对其进行修正。具体的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母国影响力的检验结果

注:括号内为t值,***、**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下显著,下同。

由表3可知,母国影响力确实对本国OFDI起到推动作用,经济影响力、政治影响力和文化影响力的各个指标多数在可接受的显著性水平下系数为正,其中经济影响力最大,政治影响力次之,文化影响力较弱。具体指标来看,母国经济影响力指标中,母国GDP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在5%的水平下显著为正,系数为0.826;母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系数为0.835,验证了前文母国经济影响力理论中提及的母国经济实力是OFDI的核心驱动力,母国产业结构的完善程度是OFDI的重要因素,而货币互换协议对OFDI的影响最小,系数仅为0.194。这与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程度以及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币互换协议签订的时间较晚,规模总体不大等因素有关。政治影响力中双边投资协议和高层互访对于母国OFDI的作用相近,虽然不及经济影响力指标,但也说明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相关投资规则的制定以及良好的政府关系,都对母国OFDI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文化影响力系数虽然为正,但相对于经济影响力等硬指标对一国OFDI的影响较弱。

(三)稳健性检验

表3的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的市场规模、相对劳动力成本、基础设施和政治风险都是OFDI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重点研究母国影响力,因此,在稳健性检验中,将东道国按照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类,不同类型经济体划分依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17年世界投资报告》。

按照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的分类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对于东道国是发达经济体,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力较弱,这说明相比于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发达经济体从产业互补方面进行的OFDI不是特别多。相反的情况是,对于处于转型经济体的东道国国家,经济影响力最大的指标是母国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标,母国的产业结构越高级,对转型经济体的投资就越多。2005—2016年,中国对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两国投资之和占西亚投资总额的52%,其中,对俄罗斯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农业、金融、金属和房地产等领域;对哈萨克斯坦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领域。[注]数据来源:AEI。总体来看,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主要以能源、金属、交通运输、房地产、科技和农业等为主,这说明对于转型经济体,东道国与母国之间的产业结构互补是个重要因素。此外,在转型经济体中进行投资,双边投资协定的作用非常小,这也与现实中中国与这些国家的投资协定签署不多有关。在控制变量方面,因为发达经济体的市场庞大,政治环境相对较好,因而政治风险的作用较低,相反在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中,东道国的政治风险就相对较高,对吸引投资影响较大。总体来说,分类后的经济影响力、政治影响力和文化影响力各指标的系数和未分类时基本一致,仍然是经济影响力作用最明显,政治影响力次之,文化影响力最弱,结果表明模型是稳健的。

表4 稳健性检验结果

此外,本文还利用GMM方法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后的样本对模型再次进行检验,结果与OLS方法的结果相比,符号方向一致,系数相差不大,再次证明基于母国影响力的模型是稳健的。

四、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在已有的东道国优势和公司特定优势的基础上,从母国影响力的视角对OFDI理论进行了补充,既肯定东道国和公司的优势,又强调母国因素的重要性。

首先,母国影响力的补充视角部分解释了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OFDI增速下降,发展中国家OFDI提升的原因。金融危机之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增长贡献率明显超过发达国家。据IMF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金融危机之后的近十年来,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从2008年的31.1%上升到2017年的39.9%,增长了近9个百分点。同时,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和政治舞台上的话语权也有所提升。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近十年来不仅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巨大的动力,还积极参与到全球治理中,中国在经济影响力、政治影响力和文化影响力等方面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OFDI。

其次,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的结果都表明,母国影响力中,经济实力是核心,在此基础上形成经济影响力是OFDI的关键。企业优势之间互相影响,跨国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母国影响力;反过来,强大的跨国公司又会形成母国影响力。而母国影响力与东道国优势之间还存在着互动,比如文化的认同、相同或者相似的语言宗教背景和政治认同。母国影响力、东道国优势和企业优势共同构成了全面的OFDI理论。

最后,笔者还发现,对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东道国,母国影响力的各项指标也有所不同。从东道国控制变量的结果来看,东道国的市场规模、劳动力成本、基础设施和政治风险都对吸引外资有影响,在不同的东道国,影响因素略有不同。发达经济体的政治风险影响较小,转型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政治风险影响较大。同样的指标在不同的分组里的作用差别很大,比如对于发达经济体的东道国,产业结构高级化这个指标的影响力较弱,相反的情况是,对于处于转型经济体的东道国,经济影响力最大的指标是母国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标,母国的产业结构越高级,对转型经济体的投资就越多。这说明在OFDI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东道国的情况,这也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母国影响力、东道国优势和公司特定优势共同构成了OFDI理论。

(二)政策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母国影响力会促进本国OFDI,但是也会引发东道国的投资限制。近期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美国对华投资限制提高,据相关媒体消息,2018年6月美国财政部正在研究拟禁止中国投资美国的先进科技,包括并购、合资、授权或任何协议。此外,欧盟也开始提高投资审查标准,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Juncker)在2017年9月的国情咨文演讲中宣称,欧盟不是天真的自由贸易主义者,欧盟必须一致保护自身的战略利益,因此,提议建立一个新的欧盟投资审查框架。在前文理论和经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欧美贸易和投资保护加强的趋势,笔者对未来中国OFDI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要加强从母国影响力视角认识OFDI,实现跨国公司的发展与国家利益、东道国利益融合。我们既不能将跨国公司重新归位于海外扩展的国家工具,也不能简单地认为跨国公司是单纯的经济主体;既不能夸大跨国公司的政治目的,但也不能忽略其对国家利益的影响,同时在OFDI过程中还要考虑与东道国合作共赢。中国更应该发挥母国影响力优势,在周边国家中利用自身的经济影响力、政治影响力和文化影响力,扩大OFDI和贸易往来。

其次,要从国家层面提供跨国公司走出去的相关支持。历史经验表明,跨国公司走出去投资不单纯是市场行为,背后需要强大的母国实力支持。日本跨国公司在20世纪70—80年代能顺利进军美国市场,也是由美日的微妙关系所决定的。借鉴英美两国跨国公司走出去的历史经验,需要母国在货币、技术和外交、良好的国际环境以及国际规则话语权等方面都给予保障。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践表明,母国的货币互换协议和双边投资协议的影响力较低,当然这也说明未来中国在这两方面的发展潜力大。加强货币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投资协定,才能实现与东道国优势互补,真正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黄金原则。此外,还可以在现有自贸区和双边投资协定的基础上,再结合东道国的地区优势,推动新的投资协定的签署,实现经济影响力和政治影响力的合力,助推中国的OFDI。

最后,中国文化底蕴丰厚,但是文化影响力在OFDI中发挥的作用却十分有限,应该深入挖掘中国文化的普世性,讲好中国故事,打消东道国对中国投资的顾忌。

总之,本文尝试从母国影响力视角对金融危机之后的全球OFDI特点进行解释,对现有的OFDI理论进行补充。当然在指标选取和度量方面限于数据的可获得性等原因还存在不足,比如文化影响力指标有待进一步完善。未来还要对母国影响力与东道国投资审查之间的因果关系,母国影响力中各影响因素的互动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母国东道国跨国公司
中国在投资仲裁中应如何处理条约签署国与投资者母国的双重身份
法大研究生(2019年1期)2019-11-16 00:37:56
论投资者——东道国仲裁中法庭之友陈述的采纳
仲裁研究(2019年1期)2019-09-25 07:41:00
国际投资仲裁庭对东道国反请求的管辖权探析
仲裁研究(2019年2期)2019-09-25 07:31:46
晚近国际投资协定中东道国规制权的新发展
私营军事安保公司人员责任追究之困境
中国市场(2017年7期)2017-04-01 08:36:49
妥协与平衡:TPP中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
谈跨国公司知识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商业会计(2015年15期)2015-09-21 08:26:26
跨国公司的品牌战略——文化的地位
现代企业(2015年2期)2015-02-28 18:45:41
ODI逆向技术溢出的母国区域吸收能力分析与评价
Transnational com panies encouraged to set up R&D centers in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