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静洋
内容提要:人物画在中国美术史上起源较早,渐渐叉分出各类分支,其中仕女画占据了独特的位置。它通过不同的场景、仕女身形等,来表现和表达人物的特征和内心。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仕女画展现出了它独有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仕女画;形象;流变
仕女画又可称作“士女画”,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但当时仕女画仅仅处于工艺装饰的附属地位,后来才慢慢走向独立成科的发展道路。作为中国人物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顾名思义,仕女画就是以“仕女”的形象作为作品描绘的主要对象,是画家对女性的日常生活、形象等方面的精细描绘。它的表现对象也不断扩展,从仙女、烈女等慢慢扩展到各个阶层、不同环境的女子。作为一种概念、一种题材,仕女画无疑向人们展现了不同时代女性的生活和复杂的内心世界。
一、仕女画形象的流变
魏晋时期是仕女画的早期发展阶段;至唐朝时期真正地独立出来;五代得到了空前的繁荣;而由于政权的稳定,宋代仕女画的创作承袭了唐和五代之长而有所创新;元代由于画家大多醉心于山水,仕女画呈现衰落的趋势;明清仕女画更是在文人画家的参与下,有了别开生面的发展。总而言之,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古代的仕女画人物形象也一直在变化。
(一)魏晋仕女画:秀骨清像
魏晋时期仕女画已经现雏形,在当时它起着“成教化,助人伦”(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作用,用来宣扬传统妇德,成为封建统治的工具。这一时期仕女画题材多为一些贞妇、烈女等,她们或德行出众、端庄贤惠,可以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或荒淫骄奢、善妒易忌,可以成为反面的教材。比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画中洛神体态纤细婀娜,面庞偏长,柳叶细眉,不带有一丝烟火气。《世说新语-贤媛》形容东晋女诗人谢道韫“肤色玉曜”“姿貌端丽”。当时的美丽女子,大多是清瘦型的,身材苗条,行动飘逸,颇有仙风道骨之感。这种“秀骨清像”的人物形象给人们带来一种距离感,更增了几分超越形骨的美感,与当时那个时代赋予女性的气质是相契合的,体现了魏晋主流文化中的最高审美倾向。
(二)唐代仕女画:丰满华丽
唐代经济文化繁荣,将艺术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峰。与魏晋时期追求的“秀骨清像”不同,唐代仕女画表现出特有的丰厚感觉。唐代风气开放,时代的审美标准也在改变。唐代仕女画将女性丰腴的身体隐隐约约地露出,和魏晋时期相比,从清秀变成了丰腴,从柔美变成了壮美。这一时期的仕女画家以张萱为代表,张萱《捣练图》表现了宫廷妇女制作丝绢的景象,画中妇女面部饱满,气質高贵,称为“绮罗人物”。张萱笔下的仕女“圆润丰肥,曲眉丰颊”,面如明珠,嘴小而丰厚,腹部饱满突出,胖而不显臃肿,反倒给人一种灵动、娇媚的动势,让人印象深刻。衣着上也尽显华丽,丝绸长裙曳地,素色低领短褂,将身材衬托得无比妖娆,显示出生活的富足,体现了唐女子以丰腴为美的审美观。这不仅反映了唐人的审美趣味,更传达了女性的一种自信与健康的思想,被视为仕女画的典范,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五代仕女画:丰肌秀骨
五代仕女画的人物形象沿袭了唐韵而有所变革,发展了晚唐以来的世俗化倾向,呈现儒雅含蓄、精致旖旎的面貌。与唐代的仕女相比,退却了雍容华贵、气势恢宏的姿态。如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笔下的女伎发髻高束,眉细上挑,眼也细长,体态显得秀丽典雅;阮郜《阆苑女仙图》中仙女们身材修长,超出了唐代仕女丰满肥胖的造型程式;周文矩以唐仕女画为学习对象,虽“体近周昉,而更增纤丽”(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周文矩仕女画的人物面部还保留了唐代的圆润感觉,但与唐代仕女画的人物相比,其体态更匀称,没有唐代仕女画人物丰腴的身材,体现出健康之美。其线条表现力很高,开始注重女性身体的曲线美,有魏晋秀骨的遗风。五代仕女画整体呈现纤裱、绮靡之美,更加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显现出独有的时代风貌。
(四)宋代仕女画:端严秀丽
宋代仕女画在继承以往仕女画长处的基础上又有了自己的创新。一些平民女子开始出现在画中,她们没有丰腴的体态、华丽的服饰和高尚的地位。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感叹: “仕女牛马,近不及古。”宋代仕女画人物形象描绘更加严谨,其中李公麟笔下仕女不设色,仅用墨线刻画,塑造出的仕女面貌清秀,身材消瘦,不同于前代娇柔的面貌,而有几分端严之感。由于宋朝礼教和理学的兴起,仕女画在表现形式上开始严谨拘守,人物体态轻盈、身材娇小是这时期仕女画的基本特征,形体比例也更加准确,人物形象柔美秀丽。如苏汉臣的《靓妆仕女图》中的仕女脸偏圆长,线条流畅,安静的外表下略显忧伤。其表现出的精致、细腻程度是前朝无法比拟的。
(五)元代仕女画:复古之风
元代是蒙古人统治的时期,民族矛盾日益突出,大批知识分子隐逸山林,山水画开始发展。此时的仕女画发展有所停滞,画家的作品大多沿袭前朝的特点。人物的身材比宋代丰腴许多,但用色上没有唐代华丽,显得稍许清雅。受文人画的影响,这一时期出现了诗书画印结合的仕女画作品。
(六)明清仕女画:弱不禁风
文人画在明清得到进一步发展,仕女画中男性视角得到加强。如唐寅笔下女子有空灵的感觉,仇英笔下女子有着圆脸小眼,陈洪绶笔下女子多变形之貌,都自成一体。此时的仕女形象面容清瘦。她们的脸形从椭圆形渐渐变成了瓜子形,身材也从丰腴健康变得弱不禁风,动势也不大。但含蓄中可见婀娜,重点在于手势和眼神的刻画,所谓“顾盼生姿”就是形容这种了。设色上也从浓艳变成清淡、素雅。在清代,以改I奇、费丹旭为代表的画家渐渐脱离了社会现实,仕女画人物形象以瘦脸、细腰、柳眉为审美风尚,人们常称其为“病态美”。
二、结语
从古至今,仕女画风格的流变一直在进行。不难看出,女子在画中的形象,代表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审美的标准。画中的女性或有着高雅气质,身着华丽的服饰,出席在各类集会;或自怨自艾,满目愁情,独处一隅。这些风格的出现,可以说丰富了仕女画的形式,推动了中国人物画的发展。
约稿、责编:史春霖、金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