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燕
内容摘要:把握古典诗词的情感内涵,既是古诗词阅读鉴赏的基础也是阅读的目的。古典诗词表达的情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独特性、传承性、丰富性和抒情方式的多样性。当前的古典诗词教学因为各种因素导致对情感的把握成为教学中的难点和障碍,针对这些问题,试从多方面入手提供解决的方案并示例。
关键词:情感表达的特性 规范化流程 全局意识 细节意识 动态意识
著名学者周汝昌先生认为“古典诗词是汉字文学的最高级表现形式”。孔子在编辑整理中华民族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时候就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尚书》言“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由此可见,情感是诗歌的根本,是诗歌的生命。把握诗词的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探寻其情感特征、情感历程,以及分析其社会意义,探讨其思想内涵,领略诗词的情感之美。把握古典诗词的情感内涵,既是古诗词阅读鉴赏的基础也是阅读的目的。
一.古典诗词表达的情感有以下特性
(一)个人情感的时代性
古典诗词抒发个人情感有着鲜明的时代性。从《诗经》到《楚辞》里先民对奴隶主的诅咒和对苦难生活的描述,无一不带有奴隶社会的时代烙印。从两汉魏晋时期乐府诗人们对混乱社会带着血和泪的控诉,一直到大唐王朝才出现新的气象。唐代诗人中如杜诗对国家民族的担忧和个人命运的悲叹,令后世学者为之扼腕长叹。两宋时期,绝大多数的诗词表达的是身为亡国奴的悲痛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二)个人情感的独特性
古典诗词的灿烂星空里,每一颗星星都值得被珍藏和景仰,每一位诗人都有着极为鲜明的个性特征。屈原的忧伤愤激、李白的激情满怀、老杜的忧国忧民、苏轼的豁达乐观、柳永的儿女情长、李清照的孤独哀伤等几乎就等同于一个个鲜明的符号。诗人的作品无一不是内在心理情感的深刻写照。
(三)总体情感的传承性
自从屈原在《离骚》中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发诸笔端首开先河,这种高涨的爱国热情便在一代代诗人中发扬、传承下去。而《诗经》里对统治者的无情讽刺,继续在每个封建王朝持续演绎。时代太黑暗,每个朝代就都有了陶潜式的远离和逃避;田园生活简单而又平淡,那么这种向往就从唐王朝一直绵延到清。动荡不安的社会状态总是使人无比怀念盛唐,反思汉风不再。几乎每一种情感,都能在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里找到那条不断充盈丰满的脉络。
(四)情感特征的丰富性
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①忧国伤时:或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或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或同情百姓的疾苦。
②建功报国:或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决心;或抒发报国无门的悲伤和怀才不遇的寂寞;或感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无奈。
③思乡怀人:或羁旅愁思;或思亲念友;或边关思乡;或闺中怀人。
④生活杂感:或寄情山水、田园悠闲;或昔盛今衰的感慨;或厌离官场、归耕隐居;或登高览胜激情满怀;或对英雄、劳动人民、大好江山、亲情爱情的赞美。
⑤离情别意:或依依不舍的留恋;或情深意长的勉励;或坦陈心志的告白。
(五)抒情方法的多样性
抒情方式简单划分可为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有以下方式:
①写景抒情式。通常有四种关系: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②托物言志式。诗人发现物象和自我精神上的某些相通之处,于是便借助对“物象”的描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和精神,一抒心中情志。
③写古喻今式。以写古事为表,以喻今为里,写史意在抒怀。或歌咏故去的成功辉煌反衬眼下的失败与荒凉,或咏叹已逝的荒唐惨痛来警戒当政者,或抒发自己的历史虚无轮回感。
④写人言己式。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或写别人的事情来抒发的是自己内心的悲慨,或借写他人的成功反衬自己的遭遇的不幸。
⑤写事抒怀式。事或是诗人情志的的触媒,或是诗人情感的载体,作者通过事件的描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思。
二.古典诗词教学中关于情感把握的现状
把握诗歌情感,本应是诗词阅读的基本要求,却成了學生们难以逾越的高山险隘。在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深入解读往往不明所以;在面对试卷时也如坠五里云雾,或者抓耳挠腮绞尽脑汁却胡拼乱凑东扯西拉。笔者在漫长的高中语文一线教学中,对此现象颇有急切之叹。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因素有三:
(一)古典诗词阅读的外部环境不尽人意:学生在课本和习题以外,真正接触到的古典诗词极为有限,缺乏对古典诗词之美的亲近感和获得感。因此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不够,极度缺乏主观能动性。
(二)学生自身古典文学素养严重不足:①缺乏古典文学相关知识的积累。对与古代诗词作者相关的历史背景、文化政治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诗词风格、情感特征、相关典故、艺术手法等知识知之甚少,理解和体会诗词情感自然无从谈起。②学习方法不当。不能够养成规范的阅读习惯,没有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上完一堂课,学生笔记上要么呆板被动地抄黑板,要么是东一笔西一划乱七八糟,甚至是什么都没有。不懂得从老师的讲解里总结方法规律,不懂得反思练习题、试卷题目失败的教训。
(三)课堂教学方法有待改进:部分老师对这个板块的学习态度敷衍,讲授古典诗词的方法很多年来无改进、针对性差。照本宣科,照搬教学参考书或者鉴赏辞典的大有人在,不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钻研接地气的、适合当前学生学习心理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或者大搞一言堂,不懂或很少鼓励学生有来自心灵深处的、朴素的、辅导资料以外的认识和见解,也在某种程度上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
近年来,有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开设了《诵读经典》、《诗词大赛》等栏目,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引导观众走近古典诗词的作用,古典诗词的阅读环境略有改变。但与那个蒙童时期就要诵读《毛诗》、《千家诗》的年代来比较,无论是其短期效应还是长远效果,似乎还有诸多缺憾与不足。而本应作为主要受众的高中生,此时却在相对封闭的校园里挣扎于题海书山。更不用说践行古代学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念,亲身感受自然与社会,思考宇宙与人生了。作为教学者,如果无法激活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启发学生根据自己长久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产生想象与联想,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那么,古典诗词的教学就将变成永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三.相应对策规划
(一)高度重視古典诗词相关基础知识的原始积累
①强化小学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已经能背诵的古典诗词的理解,为进一步探究陌生诗词作品做好准备;
②高一年级起开始补充学习古典诗词发展简史及相关历史知识、诗词掌故、常用典故、诗词格律、各阶段各流派代表性人物的人生经历、作品风格,基本情感、作品思想等(重点引导学生阅读《苏东坡传》,尝试以苏轼为例启发引导,以期学生能够完成知人、论世的阅读基础积累和习惯养成;指导学生课外观看《唐之韵》《宋之韵》《诗词中国》等大型纪录片)。
③完成对诗词意象、意境、手法技巧、作品结构、作品语言等知识的掌握。
④教师指导学生初步阅读、使用相关诗词鉴赏的专业资料,感受诗词鉴赏大家评析唐诗宋词元曲等经典作品的方法、过程、经验、见解(教师手头常备《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人间词话》等工具书;教师课外加强古典诗词专业知识的学习,多读经典如叶嘉莹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等,提高个人的古典诗词素养)。
(二)做好精讲精练的工作,引导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师必须科学使用必修教材中的相关篇目,精心讲解,精心训练,在教学中完成诗词阅读的基本规范,方法,流程的强化工作。
规范流程如下:a.读诗题,明题材;b.看作者,知背景;c.读内容,找诗眼;d.划意象,晓诗意;e.逐句(联)析,再整合。
(三)高度重视古典诗词作品阅读中的全局意识、细节意识、动态意识
①全局意识指的是理解作品的情感必须考虑到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作者创作时的处境、作者的风格特征、基本情调等。
②细节意识指阅读者必须特别关注作品中出现的细节描写、不常见的意象和典故的出现、从而敏感地发现和领会作者细腻、丰富的情感。
③动态意识指阅读者不可单一看待、静止看待人物的情感。阅读时要特别注重作品中情感流露的前后变化,深入作者心灵,感知其心路历程。
参考文献
1.宋词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3.叶嘉莹 唐宋词十六讲 岳麓出版社
4.张中行 诗词读写丛话 中华书局
5.叶嘉莹 《迦陵论词丛稿》 上海古籍出版社
6.《中国古典诗歌评论集》 广东人民出版社
7.《杜甫《秋兴八首》集说》 上海古籍出版社
8.《唐宋词名家论稿》 河北教育出版社
9.叶嘉莹《叶嘉莹说词》 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单位:海南省万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