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文化

2019-05-29 08:55梁力军陈晓华
财经界·上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金融交易金融机构价值观

梁力军 陈晓华

自2013年6月余额宝在金融界的横空出世,网络借贷平台、众筹平台如雨后春笋般的快速生长,互联网支付手段的不断创新,新兴金融模式能实现快速支付、释放金融理财与投资压抑,为我国中小微企业、创业型企业打开了一扇能够快速融资的便捷之门,有效促进了我国的技术脱媒、资金脱媒和资本脱媒。但近年来,金融乱象频生,从起初社会公众的“热烈欢迎”演变到现在的“谈虎色变”,我国金融体系正经历着一场信任危机。而究其根源,实质上是畸形价值观、畸形经营伦理、片面逐利意识在金融人和金融机构的金融行为中的不良体现,健康金融文化引导的严重缺失和作用忽视,是我国金融生態发展中产生各类问题的重要根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并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对于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如何构建新型金融文化提出了新方向和新目标。

金融文化具有社会文化和金融特质的双重特性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S. Vygotsky)提出了社会文化理论,该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认知功能的发展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文化是作为调节人类生理和行为的一种重要活动。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的积淀和社会意识的潮流,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和上层建筑,如同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宗教等一样,它是一种极为强大的力量,它以智力的方式,可以潜移默化地、无时无刻地深刻影响着世界的每一个方面每个人的生活,同样也影响着现代社会的经济和金融。

“金融文化”一词最早见于1934年陈岱孙“金汇本位与战后之欧洲金融”文中,他提出金本位制度是世界所公认的金融文化演进的结晶。学者者贵昌1989年在《上海金融》发表了“试论我国金融文化”一文中重新提到了“金融文化”一词。

金融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我国的金融文化同样属于社会主义文化范畴。“金融文化”内涵不是简单的“金融+文化”或“文化+金融”二者合并,而是社会文化中的价值观与价值取向、道德准则与伦理观、法律意识与规范、经营及管理理念等在特定的金融领域中的传导与影响作用。金融文化以金融体系为其载体,具有社会文化的显著特征,但又不同于社会文化,金融文化更具有金融体系的特点,以及文化吸收、文化折射痕迹。

金融文化是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在金融中的深刻体现

结合金融体系特点和社会文化理论,就其内涵而言,金融文化是金融生态中各生态主体在实现金融交易过程中所形成和具有的,并对主体的经营管理认知与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金融观念、价值观和价值取向、金融伦理和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及风险规范等的总体认知。

金融文化主要构成要素包括金融价值观、金融伦理观、金融规制观和金融风险观等,由其表现形式划分,金融文化可以由内到外划分为精神核心层、行为体现层和物质表现层。精神核心层是金融文化的精髓,主要指金融生态主体的价值观念与经营理念、思想与情感意识、职业态度与敬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气质、精神与风格;行为体现层是金融文化内核精神在行为方面的体现结果,主要指金融生态系统中的金融生态主体成员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一致性的组织方式、行为方式和约束方式,包括组织体系、行为规范和绩效考评规范等规章制度;物质表现层是金融文化内核精神在物质方面的展现结果和载体,主要指有形或无形的各类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形象与服务环境、金融技术支持等。

金融文化是实现金融交易的“内在支撑”,是金融生态系统中流动着的“血液”,金融文化无时、无处不在。对于金融文化理解,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

广义上的金融文化,是指与金融生态主体及金融生态环境紧密相关的精神文化及物质文化现象集合,其金融生态主体包括各类金融机构(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支付类企业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监管者、金融消费者。需要指出的是,精神文化主要表现为金融生态主体中从业人员的思想意识、理想信念、行为习惯、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即金融意识形态。物质文化是以精神文化为导向而形成的物质表现,如金融服务的设备、设施,以及金融场所或金融服务环境等。

狭义上的金融文化,主要是指处于金融生态环境中提供金融交易服务的各类金融机构所形成和具有的精神文化总和。狭义视角而言,金融文化是金融机构的“内在气质”和“外在形象”的有机融合体,它主要通过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经营及管理理念、合规理念和风险管理理念、创新理念等重要构成要素,对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价值观、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一般而言,金融文化需要为金融机构内全体成员所普遍认同和遵守。本文将基于狭义视角,研究金融机构的金融文化。

总结而言,金融文化是金融生态系统中的“生命血液”,是金融机构的“内在气质”和“外在形象”的有机融合体。金融文化通过价值观、经营与管理理念、创新理念、合规理念和风险管理理念等重要构成要素,对金融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价值观、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

金融文化是文化要素与金融机构、金融环境间的信息交换机制

随着现代金融的全球化发展、网络化发展和电子化发展,金融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发生了质的飞跃,已经成为社会文化中的不可或缺要素,其对于金融、经济活动的促进和制约作用也愈发显著。

随着金融及科技的不断发展,金融活动日益广泛地渗透和应用到经济活动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国家经济调控、金融资源配置到金融存贷款、投资与理财等,“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逐步得到社会广泛认同。由于金融交易的本质是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故货币关系构成了金融生态系统中的核心交换关系,并对金融交易双方的关系认知、价值认知和利益认知产生潜在而深刻的影响。

在金融交易体系中,金融价值观、金融规制观、金融伦理观和金融风险观等要素共同构成了金融生态主体的金融文化体系。金融生态主体由于处于复杂的金融生态环境中,故生态系统中各金融机构之间的金融文化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决定和影响金融交易双方的交换行为,从而深刻影响金融交易关系和金融交易结果,并延伸至对社会生活、经济生活、金融秩序等产生影响。

另外,金融文化的培育和体系构建,需要进行大量的组织引导、领导与员工培训、形象设计与广告宣传等资源投入,从而使企业组织的全体成员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共享,最终形成具有组织整体性的金融文化。金融文化对金融生态系统及金融生态主体的影响,实质上是金融文化要素与金融机构、金融环境之间进行能量与信息交换的一种机制,是一种系统演进的过程。

金融文化推进金融体系的动态演化

从金融文化传导过程来看,金融文化的传导起点是金融生態系统中各金融机构所各自拥有的金融文化要素集——金融价值观、金融伦理观、金融规制观、金融风险观等要素的集合;之后,金融交易主体根据各自的金融文化认知、秩序和规则进行金融交易活动,并在交易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的金融文化冲突和碰撞;当双方达到金融文化共同认知点和平衡点,共同遵守双方约定的金融秩序后,即完成金融交易。

从金融生态系统演进视角而言,处于金融交易全过程中的金融生态系统,因各金融机构的金融文化要素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以及外部金融生态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而促使生态系统发生时间及状态上的迁移变化。生态系统的初始状态和新状态是相对平衡的,在出现新的金融交易过程时,这种平衡即被打破,金融生态系统又开始了下一个循环。不同状态的金融生态系统因为金融机构的金融文化作用、金融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系统性的金融文化。

需要指出的是,金融文化源于持续的金融实践和金融交易过程中,通过价值观、伦理观、规制观和风险观等论要素作用于金融机构组织与金融从业人员的经营管理思想、行为,而经营管理思想、行为的形成和改变,又会反过来影响金融机构与金融从业人员对金融文化的吸收、接受程度,甚至还可能对金融文化的社会文化源头产生反作用。

金融文化缺失是“金融人”问题和金融生态失衡问题

金融体系的构成包括以金融人、金融机构形成的“金融主体”,以及以资金为主要交易对象的“金融客体”,金融人与金融机构等金融主体在金融交易,以何种精神状态和思想来指导、决定其金融交易、资金融通行为,即体现了金融文化的影响与作用。金融文化源于金融实际,又反过来指导金融实践;而金融体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实质上是“金融人”的问题。

由于金融文化无时不刻存在于金融生态系统中,也存在于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从不同程度上对金融交易行为及其过程、金融交易动机与目的、金融伦理与金融道德产生影响作用。宏观而言,金融文化体现了一国政府、监管机构对于金融、金融模式的理解和认知,也是一国金融实践、金融模式和金融制度的集中体现,具有国家特色、地区特色和区域特色。符合国家利益要求和社会文化准则的金融文化,是保障和推进一国金融发展的软实力和“血液”,而错误或不良的金融文化则会影响金融生态系统的健康成长,从而“生病”甚至出现严重危机。

随着互联网、信息通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科技在金融中的持续深度应用,我国金融生态系统的构成及金融生态环境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出现了具有金融脱媒特征的网络借贷平台(P2P)、众筹平台、互联网证券与保险等新型金融模式。新型金融模式在促进金融创新、提升金融效率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P2P跑路、网络支付欺诈、超高利率现金贷等乱象,而乱象的背后恰恰是金融文化导向功能的缺失。这些问题客观上说明金融文化的影响和作用在金融生态系统的折射过程和传导结果。

金融生态治理需以金融文化为引领

金融文化对我国金融生态系统的发展与演进,具有重要的推动和导向能动作用。在新常态下,我国金融系统在实现稳定、健康发展目标时,除了要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外,更重要的是应培育和形成健康的金融文化,并不断传播和推广。

金融生态治理则是金融治理和社会治理的重要构成,它是一个体系化、长效化的治理过程,需要以政府层次为主导,金融监管、行业组织和金融消费者共同参与的系统治理过程,从而实现互联网金融生态的净化,提升金融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能力和系统修复能力。金融文化建设与金融生态“文化”治理双管齐下,将是我国金融生态系统健康、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我国金融生态系统的有效治理,需要构建起具有诚实守信和良好有序的金融监管、法律规制、科技创新、行业竞争与社会征信环等环境,充分发挥这些生态环境要素的正向耦合传导作用;同时,要注重金融文化的实践性、创新性,实现金融文化在金融生态系统中的全覆盖,确保金融生态系统主体在进行金融交易时的规则性和安全性,从而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总体稳定安全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金融文化作为我国金融生态系统中的“生命血液”,是金融机构的“内在气质”和“外在形象”的有机融合体。金融文化通过价值观、经营与管理理念、规制理念、合规理念和风险管理理念等重要构成要素,对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价值观、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金融生态的治理,是一个系统性、复杂性的过程,它既需要加强对金融生态的监管力度,也需要通过培育和引导健康的金融文化来引导金融生态肌体的良性成长和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金融交易金融机构价值观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高风险金融交易法律规制的法理学分析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