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菊
作为一个集体,小学班级的团队建设包含了团队精神、团队目标和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这就需要在班级中营造出良好的班级氛围,提升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执行力,有效落实学校和德育部门布置的任务,否则就如同是纸上谈兵、水中捞月。笔者结合带班的实践性经验,谈谈自己提升班级学生执行力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一、示范引领,在身先士卒下发展学生执行力
作为班集体的灵魂,班主任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重要的推手,需要处处为学生的言行做出示范性的引领,用自己的榜样力量来感染学生、引领学生。由于小学生自我控制的意识较为薄弱,他们普遍存在着玩心重的现象,这就给班集体的建设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制约着学生执行力的发展。
鉴于此,班主任可以通过自身的示范和引领,在班级中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首先,班主任可以在学生面前,展示某一方面的特长或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荣誉,激发学生对班主任的崇敬和钦佩之情;其次,班主任要身先士卒,班级中各项活动要带头参与,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积极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告诉每个学生,要做就将事情做得最好。
正所谓“什么样的师傅带什么样的徒弟”,有了班主任的示范与激励,班级成员都自然而然地紧随着班主任,积极参与并做好相应的工作,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历练并提升执行力。
一味地强调和告知,只能让学生在被动中接受,而教师的示范和引领则在无形中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接受空间,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促进了学生执行力的发展。
二、明确责任,在建设团队中发展学生执行力
在班级管理体系下,内部机构就呈现出从上而下的树形模式,班主任的思想和指令要想传达到每一个学生,就必须要保障中间环节的高效与通畅。这个所谓的“中间环节”,其实就是班集体中的班干部。
对于一个班集体的建设尤其是执行力的训练来说,班干团队的建设和运用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新接手班级时,很多班主任对于学生还不够了解,就可以采取“代理班干”和“班干轮值”的形式,确保班级的正常运行,并在这一过程中对当下的班干进行指导和考察,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历练他们的班级处理能力和事务的执行力,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威信。然后,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民主集中制的形式,根据班级运转所需要的岗位设置,选出相应的岗位负责人,帮助学生在学习、卫生、纪律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的管理,长期训练班干部的执行力。
对于班级和整体执行力而言,班干部的管理能力以及处理突发性事务的能力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班级执行力。教师可以紧扣班干部这一纽带,让他们承担起传帮带的作用,切实提升学生整体执行力。
三、合理奖赏,在正面激励中发展学生执行力
为了使我们的班级管理更加精细化,就需要制定明确的班规,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拥有需要遵照的要求。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规章绝不是墙上挂挂而已,而要将其与学生的日常言行和常态规范有机统整,深入到学生正常的生活交往、学习等各个方面。
有了规范的引领,我们就需要对学生执行规范的情况进行量化积分,将各项常规规范都落实在具体的言行上,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奖赏。通过每周的量化管理,班主任老師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全方位地了解和洞察,并对他们呈现出来的亮点优势以及需要明确的努力方向了如指掌。此时,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量化的资料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奖赏,在每个月末,教师可以进行各个方面的颁奖,比如“学习之星”“礼仪小天使”“阳光好少年”“进步之星”等,并利用班会课的时间对学生一个月中所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和正面现象进行宣扬和点赞,促进学生内在行为的不断优化。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始终以欣赏的眼光关注学生的表现,给予了他们积极的认知体验,巧妙地促进了学生内在言行意识地不断发展。
四、凸显自主,在强化责任中发展学生执行力
学生是班集体的主人,是参与班级管理的生力军。良性的班级管理就务必要摆脱班主任操控的弊端,走出由优秀学生霸占话语权的尴尬,而真正落实每一位学生在班集体中的自主性地位,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激发每个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在组织班级活动中,班主任完全可以退隐到后台,将活动的组织策略、彩排调整、撰写串词、培训主持人、打造节目质量等所有的工作都交还给学生组织,让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能够在各自所负责的岗位中明确自己的职责,让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的任务,做好分内之事,相机提升执行力。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就不再是被班主任、被班干部管理的对象,而真正成了班级中的主人,班级中的每一项任务、每一项活动都与每个学生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巧妙地推动了学生执行力的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文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