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民生思想研究

2019-05-28 00:34牛晓方
克拉玛依学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主要内容习近平价值

摘 要: 在世界和中国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解决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面对新情况,针对新问题,提出新要求,逐渐发展形成了习近平民生思想。通过对习近平民生思想的来源、内容以及价值的分析,能够深化我们对我国民生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

关键词: 习近平;民生思想;思想来源;主要内容;价值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9.01.05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牛晓方.习近平民生思想研究[J].克拉玛依学刊,2019(1)32-36.

民生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影响着人民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生事业的建设,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民生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方法、新思路、新要求,形成了习近平民生思想。习近平民生思想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创新地构建民生事业的思路,推进了更多有利于人民的政策制订,对民生事业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世界其他国家相关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

一、习近平民生思想的来源

习近平民生思想的形成不仅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而且深刻反映了现实的民生实践。习近平民生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本思想、中国历史传承的民本思想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四代领导集体的民生思想为理论渊源,以习近平同志自身丰富的基层经验和从政经历为实践基础,针对民生问题,提出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形成了顺应新时代发展潮流的民生思想。

(一)理论渊源

第一,习近平民生思想的理论根基是马克思、恩格斯经典作家的人本思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肯定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对人类社会转型起着决定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一直致力于民生问题的解决,从住房、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民生问题入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推动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第二,习近平民生思想的历史传承,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思想。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其中以人民为根本的思想代表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习近平非常重视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学习与借鉴,并深入结合当前实际,为解决今天的民生问题提供了更多的思路。第三,习近平民生思想的现实理论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民生思想。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解决特定历史时期的具体民生问题,不断提出了符合时代潮流的民生思想。毛泽东提出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创建群众路线,引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开创中华民族历史新纪元。邓小平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坚持共同富裕才能凸显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重强调人民的重要性,始终把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坚持把民生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视民生建设,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对过往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借鉴与创新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提出了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民生思想。

(二)实践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指引下,习近平总书记扎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进民生建设的社会实践,并且在长期执政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这是确立和形成其民生观的重要实践基础。

第一,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与之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采取一些新的解决措施。习近平总书记深知民生建设对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为了适应我国目前社会转型的需要,大力解决因发展问题而出现在民生领域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民生建设一直是社会发展中的不断变化的问题,生存型社会要求解决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民生问题,而发展型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让人民更好地生活的民生问题。第二,习近平总书记体验过艰苦的基层生活,对民生问题有更切身的体会。他年仅16岁时,就在陕北农村锻炼,经历了最初的不适应到最后离开时对老百姓的百般不舍。虽然这段基层生活很苦很累,但是习近平总书记却埋下了对老百姓最淳朴、最深厚的情感。这段知青岁月对青少年时代的基层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为习近平在后期工作中形成民生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第三,习近平总书记长期处在从政工作的第一线,从村、县、市、省到中央党政军主要岗位,注重积累执政经验,不断提高自身执政能力。这数十年积累的从政经验,丰富了习近平的生活阅历,加深了习近平对民生疾苦的了解,也是其民生思想形成的重要实践基础。习近平在从政期间,十分重视民生问题的解决,制定和实施了许多改善和保障民生的新举措、新方法,为其民生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充分的现实依据。

二、习近平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现百姓福祉的基础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措施,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新的发展时期,面对新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进程中需要解决新出现的民生问题。这也意味着我国对解决民生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知民生问题的解决事关国家兴亡,大力发展好、建设好民生事业,明确解决民生问题的新要求,有利于国家发展战略新目标的早日实现。

(一)满足人民群众住房需求

住房是满足人民群众实现安居乐业的必要条件,保障人民群众住有所居是我国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面对当今居高不下的房价,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住房问题不仅是民生问题,而且是发展问题,它关乎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1]192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经濟适用房建设,解决贫困群众的住房问题。目前,还存在一些困难群众,无法保障自身基本的住房要求。住房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部分群众收入低,无法负担起日渐升高的房价;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国的住房体系存在的一些缺陷,从而导致住房资源分布不均衡。实现全体人民的住房梦,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我国政府的一项系统工程。政府在调节房地产领域时,应该以市场为主导,同时注重宏观调控,满足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多层次需求,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实现“住房梦”。

(二)着力解决好就业与收入分配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着每一个家庭收入的来源,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我国一直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这是由庞大的人口和经济下行压力造成的。就业问题在两个群体中体现的尤其突出:首先,高校毕业生数量巨大,对就业质量有一定要求,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导致就业压力大;其次,弱势群体如残疾人、低收入农户、下岗职工等,自身劳动技能差,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力弱,就业渠道少。就业在我国民生建设中处于关键地位。我国把就业放在民生建设的首要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自主创业,注重结构性就业矛盾的解决。当然,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措施就在于大力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还有收入分配问题,其顶层设计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2]537。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优化收入分配格局,致力于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比如个税改革提高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增加工薪阶层的薪资收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

(三)发展教育是民生改革的根本

发展人民满意的现代教育,是民生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面对我国人口众多、资源区域分布不均、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各地的教育事业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3]47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关乎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我国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教育公平,加大对教育事业的财政投入,大力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提倡尊师重教,建立全社会尊重知识的观念,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国家高度重视和发展教育,坚持人才强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把个人的发展和祖国的未来紧密联系起来,人民群众对国家的发展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努力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有教育才能使落后地区摆脱贫困,从根本上振兴落后地区;只有教育才能使弱势群体摆脱失业,从根本上保障弱势群体的就业,这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要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加快“双一流”高校和学科建设,提高国际竞争力,努力建成高水平、综合实力强的高等教育。

(四)完备的社保体系是底线工程

建立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民生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事关人民幸福、社会平稳和国家安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社会政策要托底的工作思路,紧密联系了我国新时期、新矛盾的国情,着力解决民生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主张以完备的制度保障民生建设,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着人民生命健康。社会分配制度的改革,缩小了贫富差距,推进了社会公平的进程,有利于早日实现共同富裕。基本养老制度的完善,全面覆盖了城乡居民,满足多层次养老需要,对解决老有所养的民生难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安抚制度的不断完善,维护了民生“守住底线”的工作,有利于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加强劳动者保障制度的建设,实施了渐进式延迟退休的政策,职工的待遇水平不断提高,随着一系列新举措的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在职工中的覆盖率不断提高,有助于完善和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健全有关社会保障的国家法律法规,促进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在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医疗改革是生命健康的保护伞

医疗卫生事业贯穿于老百姓的生老病死之中,对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一场大病足以让一个普通家庭倾家荡产,让一个中产阶级家庭重回温饱线,看病难、看病贵一直以来是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根据当前国情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案,致力于实现人民的健康梦,大力建设“健康中国”。党和政府在增加对医疗卫生事业财政支出的同时,注重对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大医疗改革力度,推动健康中国的实现。首先,完善医药卫生体制,保障药品安全和质量,增加药品供应,严格监控药品价格,让人民群众切身体会到医疗改革带来的幸福感。其次,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提高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优化医疗设备的性能,促进医疗产业的升级,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最后,推进医疗保险制度的改进,加快医保的覆盖率,促进医保全国联网,为老百姓异地就医提供方便。这一系列医疗改革的措施和政策,有利于全民健康的实现,为早日实现全面小康助力。

(六)生态环境是不可忽视的民生

生态环境保护是人民群众对迫切需要改善的生态问题的呼声,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是人民群众增强幸福感的重要方面。民生建设不仅包括吃穿住行、生老病死等传统民生问题,也包括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对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向往。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群众向往的居住环境是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眺望蓝色的天空、饮用清澈的湖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統工程,必须作为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4]51,强调发展经济的同时要突出生态环境的价值,重视生态环境对增强人民幸福感的重要性,发展经济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绿色民生”才是真正的民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五大发展理念中着重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制定并且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的不法行为。

(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改善民生

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也具有国际视野。习近平民生思想论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容,站在国际高度提出要满足中国和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对国内外解决民生问题都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明确提出解决当今世界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具有国际主义胸怀深知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发展息息相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在解决国内民生问题的同时,也考虑到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中国的发展带动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加强合作,互惠互利,实现共赢,让世界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重大成效,不仅使中国获益,也使得周边国家获得发展。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首次将发展问题纳入全球宏观政策框架,并制定了行动计划。这一系列外交成果,表明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中国和世界民生事业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三、习近平民生思想的价值

习近平的民生思想是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民生问题而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要求、新方法、新举措,其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世界上其他国家解决民生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习近平民生思想的理论价值

习近平民生思想作为一个科学严谨的理论体系,对国内外民生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深刻的理论研究价值。首先,使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同时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不断践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与时俱进,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散发出了新的光辉。其次,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流光溢彩、熠熠生辉,其中历久弥新的民本思想有着自身深刻的意蕴。习近平总书记吸收了传统民本思想中的精华,升华了其时代内涵,更有利于指导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最后,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发展持续拓展和深入。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都形成了具体的民生思想,随着我国发展的脚步不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现阶段的民生问题,提出解决新问题的新方法,进一步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深度与内涵,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完善。

(二)习近平民生思想的实践价值

首先,为我国的民生建设指引了新的道路。习近平民生思想立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关注民生问题,围绕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基本生活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形成了“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全方位指导民生问题的解决。其次,为我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经济高度发展的现状要求我国的制度建设也必须要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这就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加强我国的制度建设。习近平民生思想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出发,指出了民生领域需要改革的内容,坚持办好利民惠民的实事好事。最后,为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早日实现注入了新的推动力量。习近平民生思想增强了解决民生问题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堅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促进人民福祉为宗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各个方面的民生水平,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与动力,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4]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主要内容习近平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软件工程技术的研究目的和发展前景
新形势下高职生诚信档案的有效构建方法
“给”的价值
罗辀重教育思想探析
刍议水利工程验收档案资料的整理
标题党
习近平主席访欧成果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